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请完成下列填空。
(1)现有21.6g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13.44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该混合气体中含C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2)已知某氢氧化钠溶液VmL中含有N个氢氧根离子,求此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
(3)己知:在1升水中完全溶解有336升氯化氢(标准状况下),求标准状况下此氯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如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元素是__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呈两性的是___。
(3)A分别与E、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___。
(4)在B、C、E、F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
(5)B、H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
(6)写出C的最高价氧化物与H的氢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7)写出B与C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和航天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①g表示物质的状态为气态。
②298K时,1mol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所示:
1mol(g)与足量
(g)完全反应生成
(g)和
(g)_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___kJ。
(2)298K时,1mol气态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形成气态原子吸收的能量如下表所示:
|
|
|
|
1757 | a | 946 | 926 |
a=___________。
(3)根据(g)与
(g)的反应设计肼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电池工作时,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B.Pt电极a的电势低于Pt电极b
C.离子导体中,向Pt电极b移动 D.电池工作时,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②写出Pt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5、(1)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2)含0.4 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4) 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________。
6、现有以下几种物质:①熔融的氯化钠②液态氯化氢③蔗糖④铁⑤稀盐酸⑥CO2。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
(3)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
(4)下列能导电的物质是___。
7、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 A | B | C | D | E | F |
4 mol·L-1 H2SO4/mL | 30 | V1 | V2 | V3 | V4 | V5 |
饱和CuSO4溶液/mL | 0 | 0.5 | 2.5 | 5 | V6 | 20 |
H2O/mL | V7 | V8 | V9 | V10 | 10 | 0 |
(1)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V6=________,V9=___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
(3)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严格控制用量的情况下,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1)在制备食糖的过程中,用二氧化硫对糖汁进行熏制,可使糖汁脱色,该过程说明具有_______性。
(2)实验室制的原理为:
。用
与足量硫酸反应,理论上可制得标准状况下
的体积为_______L。
(3)将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请配平该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标在横线处_______。
若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
(4)的过度排放会造成_______等环境问题。为避免
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工业上常用的吸收剂为_______。
9、《自然》杂志曾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SiO2中26Al和10Be两种核素的比例确定“北京人”生存年代的研究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
(1)27Al是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其原子含有中子数为_______,与26Al互为_______。
(2)用化学符号表示: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硅原子的电子式_______。
(3)Al与Al3+两种微粒结构上相同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自然界一共存在三种硅的稳定同位素,分别是28Si、29Si和30Si,计算硅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为:28×a1%+29×a2%+30×a3%,其中a1%、a2%……是指各同位素的_______。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位于_______(填电子层符号)层。
(5)A、B、C、D四种微粒都含10个电子,若A++B-C+D↑,则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_。除C、D外,再写出2个含10个电子的分子_______、______。
(6)10g10Be所含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_______个。
10、氯气、漂白液、漂白粉可用于杀菌消毒。
(1)氯气泄漏事故发生时会严重污染环境,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 (填序号)。
①将人和畜迅速转移至较高的地方 ②将人和畜迅速转移至较低的地方
③在事故现场喷洒氢氧化钠溶液 ④用浸透氢氧化钠的毛巾捂住嘴和鼻
⑤用浸透肥皂水(呈弱碱性)的毛巾捂住嘴和鼻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将漂白粉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罝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瓶装漂白粉久置空气中会呈稀粥状而失去漂白作用。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漂白粉在空气中易失效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11、(1)写出的名称:______________,写出硫酸铁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写出小苏打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氧化铜与稀硫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甲同学提出Ag+具有较强氧化性,可以氧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为验证这个问题,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研究AgN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产物
向盛有1mL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mL1mol/LKI溶液,振荡试管,向其中加入_______,溶液无明显变化。(提示: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I-应被氧化为单质)
(实验结论)二者混合只发生沉淀反应,无明显氧化还原反应。
(2)研究AgNO3溶液与铁反应产物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铁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试剂:①KSCN溶液②NaOH溶液③酸性KMnO4溶液。请完成表格: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 | _______ | 存在Fe3+ |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_______(填序号)溶液,振荡 | _______ | 存在Fe2+ |
(实验结论)铁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则Ag+氧化性强于Fe3+。
乙同学用pH计测得常温该硝酸银溶液的pH为5.50,于是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提出质疑。你认为乙同学提出质疑的理由可能是_______。
13、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能制取氯气:MnO2+4HCl(浓)MnCl2+Cl2↑+2H2O。
现将含MnO2的质量为17.4g的软锰矿石与足量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
(1)生成的Cl2的体积______________(标准状况)。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无水三氯化铁,其实验装置如下。三氯化铁是棕黄色、易潮解、100℃能升华的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三颈烧瓶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前先通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装置F替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评价该装置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D中硬质玻璃管内还有:_______________(要求有试剂、现象和操作)。
15、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探索出了一种生产纯碱的方法,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沉淀池反应:
(1)“侯氏制碱法”誉满全球,请写出其中的“碱”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加热5.00g干燥的产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质量减少了1.55g,若杂质不发生反应,求:①产物中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②产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侯德榜设计了___________(填“循环Ⅰ”或“循环Ⅱ”),以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流程中X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该流程提取的副产品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