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的是
A.铝粉
B.晶体硅
C.冰醋酸
D.干冰
2、有机物M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可作为溶剂从中草药中提取青蒿素。有关M的结构信息如下:
ⅰ.M的红外光谱显示有C-H、C-O的吸收峰,无O-H的吸收峰。
ⅱ.M的核磁共振氢谱(图1,两组峰面积之比为2:3)、质谱(图2)如下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M不属于醇类物质
B.M的分子中含羧基和醛基
C.M的结构简式为
D.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
3、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
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C. D.表示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Mg
B.Na
C.S
D.Cl
5、一种浓差电池的放电原理是利用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同而产生电流。某CuSO4浓差电池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池使用前先将K与a连接一段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与a连接的目的是形成两电极区溶液的浓度差
B.K与b连接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C.交换膜适合选择阳离子交换膜
D.K与b连接时,导线中通过2 mol电子,约有1 mol离子通过交换膜
6、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记录,其中合理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11.72g食盐
B. 用100mL的量筒量取25.00mL盐酸
C. 用pH试纸测得某稀醋酸溶液的pH为3.5
D. 用0.2000mol•L-1HC1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NaOH,用去22.40 mL HC1溶液
7、常温下向25mL0.1mol/L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0.2mol/L的HN3(叠氮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叠氮酸的Ka=10—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离出的c(H+):A点大于B点
B.从A点到C点,都存在c(Na+)>c(N3—)>c(OH—)>c(H+)
C.在C点,滴加的V(HN3)>12.5mL
D.在D点,c(Na+)=2c(HN3)+2c(N3—)
8、常温下,S2Cl2为浅黄色至橘红色、有恶臭、毒性的液体。S2Cl2遇水反应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溶液变浑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硫黄是原子晶体,S2Cl2是分子晶体
B.S2Cl2与水反应产生SO2,S2Cl2和SO2的分子极性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均相同
C.Cl与S相比,前者非金属性更强,含氧酸酸性更强
D.S的逐级电离能中,I4和I5之间突变,I6和I7之间突变,且后者突变程度更大
9、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A.稀硫酸
B.Fe2(SO4)3溶液
C.CuSO4溶液
D.AgNO3溶液
10、室温下,某无色透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为1×10-24,则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
A.Fe3+、Al3+、Na+、SO B.HCO
、Cl-、SO
、K+
C.I-、NO、K+、NH
D.SiO
、SO
、Na+、Cl-
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浸有(铁氰化钾)溶液(浅黄色)的滤纸上可写出蓝色的字“神奇的化学”。已知
(蓝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B.b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C.阳极反应为
D.“电笔”笔尖材料是铁,电极反应式为
12、滴加化学试剂是实验室中常用的鉴别物质的方法,下列各物质鉴别中,说法错误的是
A.氯乙烷、溴乙烷可以用水来鉴别
B.丙醛、丙酮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来鉴别
C.苯酚、苯甲醇可以用溶液来鉴别
D.环己烯、甲苯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鉴别
13、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
B.在t1~(t1+10)s时,v(A)=v(B)=0
C.t1 s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60%
D.0~t1内A应的反应速率为v(A)=0.4mol/(L*s)
14、常温下,将0.1mol/L的盐酸和0.06 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为
A.12 B.1.7 C.12.3 D.13
1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因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溶液中:
、
、
、SO
B.在能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
、
、
C.在透明溶液中:、
、
、
D.常温下由水电离的的溶液中:
、
、
、
16、从中草药中提取的calebinA的结构如图,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列关于calebinA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该有机物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该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只生成一种有机产物
D.1 mol该有机物在足量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消耗3 mol NaOH
17、0.1mol/L溶液中,由于
的水解,使得
。如果要使
更接近于0.1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B.加入少量水
C.加入少量盐酸
D.加热
18、溶于硫酸生成
和
,
溶液中加入强碱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继续加入强碱沉淀溶解生成蓝色
。
的晶体结构如图
关于铜的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发生盐析
B.溶于硫酸的离子方程式:
C.为两性氢氧化物
D.晶体中
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19、铝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可以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备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①又称铝热反应,可用于野外焊接铁轨
B.反应②③都有氢气生成,产生等量的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C.工业上用反应⑦制备铝时,常加入冰晶石以降低氧化铝的熔融温度
D.常用反应⑥制备Al(OH)3,方法是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20、当室内空气中甲醛(HCHO)含量超过0.1mg•m-3时,人会有不适感,甚至会出现免疫功能异常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O>C>H
B.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
C.甲醛分子中原子个数之比为N(C):N(H):N(O)=1:2:1
D.0.1mol甲醛的体积约为2.24L
21、下表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86
| 0.143
| 0.104
| 0.075
| 0.066
|
主要化合价
| +1
| +3
| +6、-2
| +5、-3
| -2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T
B.工业上电解MCl3溶液制备物质M
C.化合物L2T与QT2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同
D.L与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能与M(OH)3反应
22、下面两表分别列出了CO和N2的某些性质及相关键能,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表1
分子 | 熔点/℃ | 沸点/℃ | 常温时在水中溶解度 |
CO | -205.05 | -191.49 | 2.3 mL |
N2 | -210.00 | -195.81 | 1.6 mL |
表2
CO | C-O | C=O | C≡O |
键能/(kJ·mol-1) | 357.7 | 798.9 | 1 071.9 |
N2 | N-N | N=N | N≡N |
键能/(kJ·mol-1) | 193 | 418 | 946 |
A.CO与N2的价电子总数相等
B.由表2可知,CO的活泼性不及N2
C.由表1可知,CO的熔、沸点高于N2,这是因为CO分子间作用力小于N2
D.由表1可知,室温时,CO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N2,是因为CO分子有弱极性
23、一定温度下,BaSO4(s)Ba2+(aq) + SO42-(aq)体系中, c(Ba2+)和c(SO42-)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对应的Ksp相等
B.BaSO4在c点的溶解度比b点的大
C.BaSO4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Ba2+)=c(SO42-)
D.b点的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c(SO42-)沿曲线向a点方向变化
24、下列两组实验,将和
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 | 平衡量/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 ||
1 | 650 | 2 | 4 | 1.6 | 2.4 | 5 |
2 | 900 | 1 | 2 | 0.4 | 1.6 | 3 |
发生反应,结合表中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则反应达到平衡
B.实验1中,反应达到平衡后,的体积分数为40%
C.实验2的反应平衡常数
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实验1和实验2中的转化率
25、在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甲烷 ②乙烯 ③甲苯 ④1-丁醇 ⑤乙酸乙酯 ⑥甘氨酸
Ⅰ.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的是_______________;Ⅱ.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Ⅲ.能与溴水反应并使其褪色的是_____________;Ⅳ.与酸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盐的是___________;
V.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26、叶绿素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其结构如图所示。
(1)基态镁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____种,能量最高的电子占据的轨道呈____形。根据对角线规则,Mg的一些化学性质与元素____相似。
(2)C、N、O三种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
(3)叶绿素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
(4)MgCO3的热分解温度____(填“高于”或“低于”)CaCO3的原因是____。
27、在研究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中,某师生共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常温下,向20.0mL,0.1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 NaOH溶液,并在滴加过程中不断用pH计测量混合溶液的pH,绘出pH—V(NaOH)图像,如图所示。请分析:
(1)在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过程中的溶液中溶质的变化情况,a、b、c、d各点的溶质各是什么?
(2)CH3COOH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在图像中的位置在 区域内。(填:pH>7或pH<7或 pH=7),由此可验证CH3COOH为 (填:弱酸或强酸)此时共滴加V(NaOH)= mL。
(3)若将此实验改为中和滴定实验应用 作为指示剂。
(4)随着NaOH的加入,水的电离受到一定的影响,当水的电离达到最大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5)当测得pH为7时共用去V(NaOH)=VmL,请用V的表达式表示此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
2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每个数字序号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
| IA
|
| 0
| ||||||
1
| ①
| II A
|
| III A
| IV A
| V A
| VI A
| VIIA
|
|
2
|
|
|
| ②
| ③
|
|
|
| |
3
| ④
|
| ⑤
|
|
|
| ⑥
|
|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2)②、③两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④和⑤两种元素的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4)元素③和元素⑥的氢化物均极易溶于水,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它们的浓溶液,相互接近时,可看到大量的白烟,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29、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质量的锌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 锌的状态 | 反应温度/℃ | 收集100 mL氢气 所需时间/s |
1 | 块状薄片 | 15 | 200 |
2 | 块状薄片 | 25 | 90 |
3 | 粉末 | 25 | 10 |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对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1和2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3)能表明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硫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
30、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处理含重金属镉元素(Cr)和铬元素(Cd)的废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下是几种镉的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 ℃):
含镉难溶物 | CdCO3 | CdS | Cd(OH)2 |
溶度积常数 | 5.2×10-12 | 3.6×10-29 | 2.0×10-16 |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沉淀Cd2+效果最佳的试剂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2CO3 b.Na2S c.CaO
(2)如图是随污水的pH升高Cd2+去除率的变化图像,由图像可知,处理含Cd2+污水的最佳pH=_______(取正整数),此时溶液中c(Cd2+)=_______。
(3)该实验小组采用Fe2+作还原剂模拟工业上处理含铬废水,将Cr2O转化为Cr(OH)3沉淀除去,现用此法处理含0.01 mol Cr2O
的工业废水。
①Fe2+与酸性溶液中的Cr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碱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至少是_______g。
已知该条件下:
离子 | 氢氧化物开始 沉淀时的pH | 氢氧化物沉淀 完全时的pH |
Fe2+ | 7.0 | 9.0 |
Fe3+ | 1.9 | 3.2 |
Cr3+ | 6.0 | 8.0 |
31、Fe元素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在金属中仅次于铝,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黄铁矿(FeS2)是生产硫酸和冶炼钢铁的重要原料。其中一个反应为:3FeS2+8O26SO2+Fe3O4有3 mol FeS2参加反应,转移________mol电子。
(2)自来水厂常用高铁酸钠(Na2FeO4)改善水质。简述高铁酸钠用于杀菌消毒同时又起到净水作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铁是重要工业颜料,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它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的pH值见下表: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Al(OH)3 |
开始沉淀 | 2.3 | 7.5 | 3.4 |
沉淀完全 | 3.2 | 9.7 | 4.4 |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I、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前,应用10% Na2CO3溶液浸泡几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铁屑与稀硫酸反应时,需加入过量铁屑的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④加入少量NaHCO3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应控制pH的范围为___________。
⑤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有些同学认为滤液Ⅰ中铁元素含量可用一定浓度的KMnO4溶液来测定,其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32、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SO2(g)氧化为1molSO3(g)的ΔH=-99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__。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___,理由是___。
(2)图中ΔH=___。
(3)如果反应速率v(SO2)为0.05mol/(L·min),则v(O2)=___mol/(L·min)。
(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的ΔH(要求计算过程)。____
3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图1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
图1 图2
⑴取一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镁条浸入锥形瓶内足量的稀盐酸中。足量镁条与一定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请在图3 的方框中画出上述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_______________
图3
②在前4min内,镁条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在4min之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请简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
原因Ⅰ: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Ⅱ:Cl-对反应没有影响,而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Ⅳ:Cl-、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
原因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
a.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b.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若观察到实验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原因Ⅰ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
34、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1)若某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C(H2)/C(H2O)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O(g)+H2O(g)CO2(g)+H2(g)△H<0在427℃时将CO和H2O(g)各0.01mol通入体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反应,5分钟时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9,则CO的转化率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5、高磷镍铁是生产钙镁磷肥的副产品。以高磷镍铁(主要含Ni、Fe、P,还含有少量Fe、Cu、Zn的磷化物)为原料生产硫酸镍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
(1)“电解”时,选用硫酸溶液为电解液。将高磷镍铁制成电极板,则该电极板作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另一极的产物主要为_______(填化学式),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此外,溶液中的
有部分在阴极放电。
(2)“沉镍”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为确保镍沉淀完全,理论上应调节溶液_______(已知:在该工业环境下,
(近似值);当溶液中离子浓度
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3)已知:25℃时,、
。向上述流程制得的
溶液中加入
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
溶液。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6、Goodenough等人因在锂离子电池及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描述的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
A.
B.
C.
D.
(2)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基态与
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
(3)与铁同周期元素中,轨道半充满的元素有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4)氢化锂()是由两种单核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组成
的两种元素的电负性:
_______
(填“>”或“<”)。判断
中两种离子半径的大小,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
(5)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
)为_______
,
中化学键的键能为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