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_____。
3、Ⅰ.非金属以其最低化合价与氢元素结合的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大多为气态,因此被称为气态氢化物。、
、
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常见气态氢化物。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物质 | N2 | H2S | NH3 |
电子式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结构式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2)溶于水呈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NH3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请写出检验溶液中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
Ⅱ.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用单质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4)用、
、
分别表示
、
、
。观察下图,判断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___________。
A.②③④①⑤
B.③②①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⑤④①②③
(5)氨是重要的工业产品和原料,如制取硝酸。请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6)中学化学实验室利用复分解反应来制备氨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11分)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达平衡的时间是 ,理由是 。
(2)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 = 2v(O2)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c.v逆(NO) = 2v正(O2) d.达到化学平衡时,NO将完全转化为NO2
(4)能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是 。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5、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恒温条件下,在5L恒容密闭容器内充入1.5molX(g)与2.0molY(g),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此时X的物质的量减少1mol,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min内,生成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0~10min内,______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Y的转化率分别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若改变下列一个条件,推测该反应的速率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10L,化学反应速率______。
②充入1mol氦气,化学反应速率______。
(5)下列说法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标号)。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6、(1)在标准状况下15 g CO与CO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11.2 L。则:
①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O2和CO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 ②0.5NA个HCl分子③25.6 g SO2气体 ④0.2 mol氨气(NH3) ⑤2 mol He 所含原子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将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H2SO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为2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c1和c2的数值关系是_______________。(用含c1 和c2的代数式表示)
(4)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气态氢化物AH3,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分解为两种气体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则AH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主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0族 |
2 |
|
| ① | ② | ③ | ④ |
|
|
3 |
|
| ⑤ |
|
| ⑥ | ⑦ | ⑧ |
4 | ⑨ |
|
|
|
|
| ⑩ |
|
(1)元素③的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元素③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⑨与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
(3)元素⑥的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该氢化物常温下和元素⑦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④、⑥、⑦、⑨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离子符号)____________。
(5)④⑥可与氢元素构成多种10电子和18电子的粒子,其中符合下列要求的粒子的电子式为;4核18电子的分子__________,10电子的阳离子____________。
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混有少量的杂质,指明应加入的试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Fe粉(Al粉):试剂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FeCl2溶液(FeCl3):试剂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NaHCO3溶液(Na2CO3):试剂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9、降冰片烯的键线式是。
(1)降冰片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降冰片烯与氢气加成之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_种。
(3)降冰片烯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4)各写出一种降冰片烯的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
①分子中含有一个六元环的单环化合物且含有碳碳双键:___________。
②分子中含有一个六元环的单环化合物且含有碳碳三键:___________。
10、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合成氨的反应对人类解决粮食问题贡献巨大,反应如下:N2+3H22NH3。
①合成氨的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是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N2和H2的混合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字母)。
a.容器中N2、H2、NH3共存
b.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c.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d.N2、NH3浓度相等
(2)从断键和成键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 H-H | O=O | H-O |
键能(kJ/mol) | 436 | 496 | 463 |
反应2H2(g)+O2(g)=2H2O(g)的ΔH=_____。生成1mol H2O(g)可以放出热量是_____kJ。
(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
a.盐酸与烧碱溶液反应
b.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高温煅烧石灰石使其分解
e.铝和盐酸反应
11、实验室有两瓶0.1 mol/L未知一元酸溶液,分别表示为HA和HB,某小组同学为比较其酸性,测出了两瓶溶液的pH值,结果如下(均为室温下测定):一元酸HA溶液的pH为3,一元酸HB溶液的pH为1。
(1)一元酸HA属于___________酸(填“强”、“弱”),H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HA的酸性比HB___________(填“强”或“弱”);将V1 mL该HB溶液与V2 mLpH=14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V1:V2 =___________。
(3)将浓度都为0.1 mol/L的HA、NaA、HB、NaB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2、根据如图所示装置(部分仪器已略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甲在加热过程中能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烧杯是___________(填“I”或“II”),请写出实验甲中较不稳定物质的分解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乙用来探究Na2O2与CO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包有Na2O2的棉花着火。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下列对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B.Na2O2能与水反应,所以Na2O2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
C.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只作氧化剂
D.Na2O2与CO2反应产生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13、(1)取4.6克的钠投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多少升?_____
(2)一滴水约为0.5mL,设室温下水的密度为1.0g/mL,则一滴水含有的分子数是多少?_____
14、请完成下列问题:
Ⅰ.现代社会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化学反应中,不仅有新物质的生成,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同时,化学电池也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
(1)已知:键能是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的能量。从断键和成键的角度分析下述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 H—H | O=O | H—O |
键能(kJ/mol) | 436 | 496 | 463 |
反应2H2(g)+O2(g)=2H2O(g)生成2 mol H2O(g)可以放出热量是_______kJ。
(2)如下图所示,是原电池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需将反应Cu+2Fe3+=Cu2++2Fe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已知A电极为负极,则B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若用上图装置探究金属铝、镁与稀氢氧化钠(溶液C)形成的原电池反应,实验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B极上有气泡生成,则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Ⅱ.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角度。下图所示是硫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3)足量B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体现了B的_______性。足量B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体现了B的_______性。气体A和B,不能用D的浓溶液干燥的气体是_______(填A或B化学式)。
(4)欲制备Na2S2O3,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Na2S+S
B.Na2SO3+S
C.Na2SO3+Na2SO4
D.SO2+Na2SO4
(5)已知:2FeSO4Fe2O3+B↑+SO3↑,某小组为探究FeSO4的热分解反应产物,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乙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②装置丙中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结合装置乙、丙的现象,能否判断分解产物中存在SO3?_______(填“是”或“否”)。
15、某Al2O3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Cu、Fe、Fe2O3杂质。现通过下列生产过程,从该样品中提纯Al2O3,并回收铁红。流程如图:
(1)操作①是_______,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
(2)试剂①是_______,样品加入试剂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固体①加入适量稀盐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达)。
(4)溶液③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如何用实验证明:_______。
(5)溶液③中通入某气体,该气体可以是_______(任写一种的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