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将34.2g Al2(SO4)3 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1)写出Al2(SO4)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溶液中Al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该溶液中取出10mL,其中SO4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该溶液中取出10mL,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溶质Al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4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正____V逆(填“>”、“=”、“<”) 。
(3)若t2=2min,计算反应开始至t2时刻,M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
(4)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nD(g),开始时A为4mol,B为6mol,5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ol,D的化学反应速率v(D)=0.2mol/(L·min)。请回答:
①前5min内A的转化率为____。
②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为____。
4、有四种原子①H ②
Cl ③
Cl ④
Na。
(1)上述原子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①和②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3)能与②形成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2)含0.4 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4) 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________。
6、下表显示了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D、E、G、Q、M、X代表6种短周期元素,请回答以下问题。
(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G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M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二者原子半径的关系是:G___________M(填“>”“=”或“<”)。
(3)由M、X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它属于___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4)用电子式表示DX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DX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_。
(5)上述6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
7、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面列出了金属的几种性质:①导热性、②导电性、③还原性、④延展性。请在下面金属用途后的横线上填上金属性质对应的序号。
(1)用铝定制成包装用的铝箔___;
(2)用铁制成铁锅做炊具___;
(3)用铁粉回收照相业废液中的银___;
(4)电信业中大量使用的铜丝、金属电缆___。
8、填写下列空白:
(1)1mol H2O中含有________mol H、________ mol O、________个H2O、________个H。
(2)含有6.02×1023个H的H2O,其物质的量是_____;1mol Na2SO4溶液中含有______molNa+、______mol。
(3)______mo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9、有10种物质:①液态氯化氢②乙醇③熔融的KNO3④铜线⑤Na2O固体⑥氨水⑦NaHCO3溶液⑧醋酸⑨NaOH溶液⑩BaCl2溶液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⑤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3)写出⑦中溶质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⑧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5)写出⑦和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用10mL0.1mol·L-1的⑩恰好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ZnSO4和KAl(SO4)2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__________。
(7)已知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其与足量⑨反应后的产物为水和___________。
10、(1)下列反应能设计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 ;
A、Zn+CuSO4 =ZnSO4 +Cu B、KOH + HCl = KCl + H2O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在方框中画出该原电池的装置图,写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并标出电子的流动方向。并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
(3)日常生活中的手电筒干电池通常是锌锰电池,其构造示意图如下:据图回答:
① 作正极的是______;
② 负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
③ 许多国家对废电池进行回收,其主要原因是 。
11、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
(1) 腐蚀过程中,负极是 (填图中字母“a”或“b”或“c”);
(2) 环境中的Cl- 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 ;
(3)若生成4.29 g 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 L(标况)。
12、三氯化铁是棕黄色、易潮解、100℃能升华的物质,工业上常用FeCl3作印刷电路板的蚀刻剂。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其实验装置如下。
(1)FeCl3溶液蚀刻印刷铜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A中三颈烧瓶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实验开始前先通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
(4)为使氯气与铁充分反应,应注意的操作是_______(回答2点)。
(5)请你评价该装置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
(6)请你帮助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反应产物中一定含有Fe3+:_______(要求有试剂、现象和操作)。
(7)测定FeCl3产品的纯度:取wg FeCl3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 mL配制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V mL c mol/L 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FeCl3产品的纯度(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w、c和V的代数式表示)。
13、向50mL Na2SO4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得到14.51g白色沉淀,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充分反应后,沉淀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产生。
(1)原混合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
(3)原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1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Fe2+、Mg2+、Cu2+、NH4+、A13+、OH-、SO42- 中的一种或几种。当加入一种淡黄色固体并加热溶液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和白色沉淀生成,加入淡黄色固体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与析出沉淀和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纵坐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
(1)图中a点的值是__________;所加的淡黄色固体是_________ (填化学式)。
(2)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
(3)如何检验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 _________。
15、H2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及清洁能源,一直备受关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I.利用H2人工固氮,其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
(1)下表为部分化学键的键能(键能:断开1mol化学键所需的热量):
化学键 | N≡N | H-H | N-H |
键能(kJ∙mol-1) | 946 | 436 | 391 |
每有0.5molN2参与人工固氮,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kJ。
(2)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0.1molN2和0.3mol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若保持温度不变,某兴趣小组同学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0~2min内,用NH3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_mol·L-1·min-1。
②N2的转化率为_______。
③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N2、H2的浓度之比为1:3
b.3v(N2)=v(H2)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Ⅱ.氢能源的利用。氢氧燃料碱性电池工作原理如图。
(3)M极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4)N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5)电池工作时,当外电路中流过0.2mol电子时,消耗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