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50g物质的量浓度为C1的浓H2SO4,质量分数为W1,与体积为V的水混合后得到物质的量浓度为C2的稀H2SO4,质量分数为W2(以下填“>”“<”或“=”)
(1)若W1=2W2,则C1_________2C2,V_________50mL.
(2)若C1=2C2,则W1_________2W2,V_________50mL.
3、目前人类在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经超过1亿种。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有利于认识和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CH4+Cl2CH3Cl+HCl
①该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Cl2断裂Cl-Cl键,得到两个Cl原子,CH4断裂1个C-H键,得到1个H原子和1个CH3原子团。则生成CH3Cl和HCl的过程可以描述为:H原子与1个Cl原子形成H-Cl键,生成HCl;_______,生成CH3Cl。
②CH3Cl的电子式为_______。
③该反应生成的CH3Cl与Cl2可继续反应,生成的后续产物也可与Cl2继续反应。则在Cl2足量的条件下,CH3Cl最终将转化为CCl4。
④使1molCH4与Cl2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H3Cl)∶n(CH2Cl2)∶n(CHCl3)∶n(CCl4)=3∶2∶1∶4,则消耗的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属于烃类。下列是一些烃的结构式:
①已知:“C-C、C=C、C≡C”分别表示碳碳单键、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烃分子中碳原子能形成_______个键(双键可看成2个键,三键可看成3个键)。
②有机物甲、乙中碳原子间的成键方式如下图所示,碳原子未达到最大键数的,都与氢原子成键。请补充完整甲、乙的结构式。
甲:_______; 乙:C-C=C-C _______。
③烃分子中碳碳原子间均是形成单键,且分子为链状,这样的烃称为链状烷烃。(a)、(b)、(c)、(d)均是链状烷烃。请根据链状烷烃的结构特点,推理6个碳原子的链状烷烃的分子式:_______。含n个碳原子的链状烷烃,其氢原子数为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④常温下,10mL某气态链状烷烃,在50mLO2(足量)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以及体积为35mL的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气态烃可能是_______(填结构简式)。
4、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开后,可看到断面呈___________色,具有________光泽,但断面很快变_________,主要是由于生成一薄层________________。若把钠水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由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离子浓度越大,电荷数越多,则溶液导电性越强。某兴趣小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广口瓶内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 ②干燥的氢氧化钠晶体 ③蔗糖晶体 ④酒精 ⑤氯化钠溶液⑥氢氧化钠溶液 ⑦稀盐酸 ⑧硫酸铜溶液
(2)上述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___________ (填序号)。
(3)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如图2)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
D.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4)写出上述实验中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现象背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5)试推测“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灯泡亮度的变化:___________,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6)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A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B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由此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图A 图B
A.硝酸钾固体不是电解质
B.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
C.硝酸钾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在硝酸钾溶液中,水电离出了大量的离子
6、现有下列物质:①冰醋酸(固态CH3COOH) ②盐酸 ③BaSO4固体 ④熔融KOH ⑤乙醇 ⑥钠 ⑦液态SO3 ⑧饱和食盐水 ⑨过氧化钠。
在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够导电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投入水中溶解或反应后所得溶液显碱性的有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写出方程式。
(1)碳酸钙和盐酸(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
(2)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
(3)MgO滴加稀盐酸(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
(4)用醋酸(CH3COOH)除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
(5)H++OH-=H2O(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6)CO+2H+=CO2↑+H2O(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8、、氮的氧化物和
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被雨水吸收后就形成了酸雨。某兴趣小组同学收集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实验,测得该雨水样品的pH为4.73,且每隔1h,通过pH计测定雨水样品的pH,测得的结果如表所示。
测定时间/h | 0 | 1 | 2 | 3 | 4 |
雨水样品的pH | 4.73 | 4.62 | 4.56 | 4.55 | 4.55 |
正常雨水的pH为5.6,偏酸性,这是因为_______。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认为形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研究人员设计了同时净化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硫酸和硝酸,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各室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氧化室:
清除室:
分解室:
物质X和Y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与
反应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生物脱的方法除去
的原理如图所示。
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
9、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十分丰富。请根据工业制硝酸的原理示意图回答含氮化合物相关的问题:
(1)写出氨合成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2) NH3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用充满NH3的烧瓶做喷泉实验,水充满整个烧瓶后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1。
(3)“吸收塔”尾部会有含NO、NO2等氮氧化物的尾气排出,为消除它们对环境的破坏作用,通常用纯碱溶液吸收法。纯碱溶液与NO2的反应原理为:Na2CO3+2NO2=NaNO3+_______ +CO2 (请完成化学方程式)。
______
10、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G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_周期第__族。
(2)Sn的最高正价为__,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Bi的最高价氧化物为___。
(3)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
①阴影部分元素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②H3AsO4、H2SeO4的酸性强弱:H3AsO4__(填“>”“<”或“=”)H2SeO4。
③氢化物的还原性:H2O___(填“>”“<”或“=”)H2S。
(4)Al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以和N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
11、生活生产中常用的干燥剂、净水剂有:①固体氢氧化钠,②变色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少量的无水 CoCl2 作指示剂),③P2O5(五氧化二磷),④氯化钙,⑤浓硫酸,⑥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⑦明矾,⑧Fe(OH)3 胶体等。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
(2)下列气体中,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______。
a CO2 b HCl c H2 d Cl2
(3)固体氢氧化钠不能干燥 SO2,原因为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往具有正电性的 Fe(OH)3 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凝聚。使一定量的胶体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凝聚所需电解质的浓度(mmol·L-1),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能力 ______(填“越强”、“越弱”),实验证明,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能力越强,则向 Fe(OH)3 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为 ____________。
a NaCl b MgCl2 c K2SO4 d Na3PO4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和验证SO2的性质。
请回答: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棉球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SO2是酸性氧化物,洗气瓶②中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澄清石灰水 D.碘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实验开始时,只需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即可使液体顺利滴下
B.先向装置中加入试剂(药品),再进行气密性检查
C.实验开始后,洗气瓶①和③只溶液均褪色,两者均可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D.实验开始后,洗气瓶④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该现象可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5)洗气瓶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1mol Cl2中约含有______个氯气分子,约含有______个氯原子,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2)标准状况下11.2L N2O4和______mol NO所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3)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Na+,则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4)2L 1mol/L MgCl2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14、(1)与
均能发生反应,如图为
与
发生反应生成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完成转化I、II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②和
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可用_______(填“A”或“B)表示。
(2)科研人员设想用如图所示装置生产硫酸。
①a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b是_______极,生产过程中向_______(填“a”或“b”)电极域运动。
②该小组同学反思原电池的原理,其中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原电池反应的过程中可能没有电子发生转移
B.原电池装置一定需要2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
C.负极电极材料不一定参加电极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以拆开在两极发生
15、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具有氧化性,能够和氨气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
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查阅资料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
,
易溶于水且溶解时吸热,有咸味,遇酸易放出气体,人误食会中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HI在反应中体现了什么性质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反应鉴别和
,可选择以下物质中的__________进行实验(填序号)。
A.食用白醋 B.碘化钾淀粉试纸 C.淀粉 D.白酒
③某厂废液中含有3%~6%的,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
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
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 B. C.
D.
(4)将一定量的固体投入到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
、
、
、
,反应完毕后,溶液中上述离子数目几乎不变的有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