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在标准状况下,有15gCO和CO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11.2L。计算:
(1)混合气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
(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
(3)CO2和CO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
(4)CO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
(5)CO2和CO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
(6)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7)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
(8)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
3、I.已知Sn与稀硫酸能发生反应:Sn+H2SO4 =SnSO4+H2↑
(1)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 (填字母)。
A.改锡片为锡粉
B.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
C.滴加少量CuSO4
D.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
(2)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石墨棒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 则石墨棒为_______极(填“正”或“负”)。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SO向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3)实验后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观察原电池反应特点,认为符合某些要求的化学反应都可以通过原电池来实现。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
A. CO2+H2O=H2CO3 B. NaOH+HCl=NaCl+H2O
C.2H2+O2 =2H2O D. CuO+H2SO4= CuSO4+H2O
以KOH为电解质溶液,将所选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II.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4)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5)写出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4、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请根据流程图,在方框和括号内填写物质名称(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或操作方法,完成回收硫酸亚铁和铜的简单实验方案。
(1)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_,所需要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烧杯。
(2)试剂⑤的化学式为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要求书写下列方程式:
(1)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漂白粉主要成分:___________;漂白粉漂白作用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今有七种物质:①铝线 ②熔化的KNO3③氯气 ④NaCl 晶体⑤液态氯化氢 ⑥石灰水 ⑦乙醇
(1)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一定量的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容器中CO2的体积为4.48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固体与200ml某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转化为8.96LCO2。试回答:(注2NaHCO3Na2CO3 +CO2
+H2O)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__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NaHCO3质量为________;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
8、(1)在某防空防灾演习现场,模拟一起大客车与一辆装有氯气的槽罐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槽罐翻落、氯气泄露。人防办立即指挥专业救援队在事发地点,测定风向,进行事故处置。引导大客车上的乘客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顺风向高处转移 b.顺风向低处转移
c.逆风向高处转移 d.逆风向低处转移
(2)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3)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气的性质,可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会失效的原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
9、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
(2)SO3属于酸性氧化物,SO3与足量KOH溶液反应__________;
(3)Na2CO3 属于弱酸强碱盐, Na2CO3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
(4)Ba(OH)2溶液和Na2SO4溶液_________。
10、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图中数据分析,反应开始至2s,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完成下列计算。
(1)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2)X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
(3)Y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
(4)2s末Z的浓度为_______。
11、(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
在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剂是___。
(3)把碎纸片b补充到a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①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②在上述反应中,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有关装置,对二氧化疏的性质进行探究(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1)装置A中盛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2)滴加浓硫酸之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再关闭弹簧夹,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束后取下装置B,从中取少量溶液于洁净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___________出现白色沉淀。
A.氨水
B.
C.硝酸
D.盐酸
(4)装置C中的溶液中出现浑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装置D的作用___________。
13、向100mLH2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1.2g铁粉,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仍为11.2g 。将反应后得到的固体再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
(1)求混合液中的H2SO4与CuSO4的物质的量之比;
(2)求混合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14、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可持续治理。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2NH3(l)+H2O(l)+CO2(g)(NH4)2CO3(aq) ΔH1
反应II:NH3(l)+H2O(l)+CO2(g)NH4HCO3(aq) ΔH2
反应III:(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 ΔH3
则ΔH3与ΔH1、ΔH2之间的关系是:ΔH3=____。
(2)NH3可以利用氨基甲酸铵(H2NCOONH4)分解得到。将一定量纯净的H2NCOONH4固体置于恒温恒容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NCOONH4(s)2NH3(g)+CO2(g)。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序号)
①v(NH3)=2v(CO2)
②气体的总压强不变
③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⑥H2NCOONH4的物质的量浓度恒定不变
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3)使用NH3时也要注意防止污染环境。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
①Pt电极(a)为____极(填“正”或“负”);Pt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②电池总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KOH溶液的浓度将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消耗0.1molO2时,理论上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
15、已知有以下物质:①葡萄糖 ②熔融的硫酸钠 ③二氧化碳 ④固体氢氧化钠
⑤氯气 ⑥稀硫酸 (填写序号)
(1)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________ ;
(2)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
(3)任选一种电解质写出电离方程式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