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石油裂解可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H2=CH2),乙烯的部分转化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二醇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2)1,2-二溴乙烷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3)1,2-二溴乙烷生成乙二醇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填“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
(4)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由乙烯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3、Ⅰ.如图是一种“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技术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胶体。
(2)“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的外壳属于有机物。酒精、蔗糖、醋酸这三种有机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
(3)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CO2和Fe3O4可归为同一类物质,其类别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
(4)纳米级的Fe3O4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磁性材料。
①Fe3O4溶于稀盐酸生成FeCl3、_______和H2O。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反应中每生成1 molFe3O4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个 。
Ⅱ.配制480mL0.5mol/L的NaOH溶液用于洗涤器物。
(5)配制时,应用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____。
某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该操作应放在如图所示的_______(填序号)操作之间。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称量NaOH固体的时间不宜过长
B.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才进行转移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偏高
D.容量瓶可存放配好的NaOH溶液
4、已知J、L、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 J
|
|
|
|
|
|
| R
|
|
(1)M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T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L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ΔH>0)并达平衡后,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x,该平衡体系中随x递增y递减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选项
| a
| b
| c
| d
|
x
| 温度
| 温度
| 加入H2的物质的量
| 加入甲的物质的量
|
y
| 甲的物质的量
| 平衡常数K
| 甲的转化率
| 生成物物质的量总和
|
(4)由J、R形成的液态化合物JR20.2 mol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 K时放出热量215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有以下10种物质:①铜 ②稀硫酸 ③氯化氢
④氨气 ⑤空气 ⑥二氧化碳 ⑦乙醇 ⑧熔融氯化钠 ⑨NaOH ⑩H2CO3
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序号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序号 | 符合的条件 | 物质的序号 |
(1) | 混合物 | ________ |
(2) | 电解质 | ________ |
(3) | 强电解质 | ________ |
(4) | 非电解质 | ________ |
(5) | 能导电的物质 | ________ |
6、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上述①②③④⑥⑧六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
(2)请你走出迷宫(用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③→_______→②。
(3)在能“吃掉”盐酸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7、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储量极为丰富,都以化合态存在,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钠单质和钠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请根据钠及其化合物性质按要求完成各题。
(1)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能得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钠的焰色反应的焰色为___________色,该波长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据此原理制作的高压钠灯广泛应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金属焰色反应是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可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 反应A + 3B=2C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υ(A)=0.15mol/(L·s)
②υ(B)=0.6mol/(L·s)
③υ(C)=0.4mol/(L·s)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9、按要求写出对应的方程式:
(1)符合 Ca2++CO=CaCO3↓离子方程式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
(2)符合 Fe3++3OH-= Fe(OH)3↓离子方程式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氢氧化钾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氢氧化钡与硫酸氢钠按照 1:1 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0、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Mn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变为____价,被___;
(2)___素的原子失去电子,被____;
(3)用双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
11、现有八种物质: ①铁粉 ②NH3 ③稀盐酸 ④熔融FeCl3 ⑤CH4 ⑥CaCO3固体 ⑦CuSO4溶液 ⑧Fe3O4。
(1)①-⑥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
(2)写出③与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将③与⑧反应后的溶液和⑦混合,再加入过量的①,反应结束后,一定没有的阳离子为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4.8g⑤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_____molH2O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4)标准状况下,将22.4L②溶于83mL水中形成溶液的密度为0.88g/cm3,该氨水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12、Ⅰ.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表明,浓硫酸具有____(填序号)。
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脱水性 ④强氧化性
Ⅱ.向80 mL浓硫酸中加入56 g铜片,并加热一段时间。当反应停止后,测得反应中共有13.44 L标准状况下的SO2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_ mol。
13、取一定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物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 L CO2(标准状况),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 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4、A、B、C、D、E、F六种物质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A为金属单质,B为白色固体,C为淡黄色固体,E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E的俗称为___________,F的俗称为___________。
(3)①A→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D→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5、某化学小组在研究Na2SO3溶液、FeCl3溶液性质及反应时,进行了下列实验:
(1) 取1mol•L﹣1的Na2SO3溶液置于空气中,测得其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最初,Na2SO3溶液pH=7.8,解释其原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t时间段内,造成其pH发生上述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___________。
(2) 探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的情况:
实验ⅰ
装置 | 操作 | 现象 |
向2mL1mol•L﹣1FeCl3溶液中,逐滴滴加1mo•L﹣1Na2SO3溶液2mL | 溶液黄色逐渐加深,最终得红褐色溶液(W) |
实验ⅱ
装置 | 操作 | 现象 |
取1mL溶液W于试管中,向其滴加过量盐酸,再滴加5滴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①实验ⅱ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离子;
②对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存在两种认识:
认识Ⅰ.反应中Fe3+完全转化为Fe2+ ,W溶液中c(Fe2+)一定很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认识Ⅱ.W溶液中c(Fe2+)应该极小,否则W溶液不会呈红褐色。
(3) 资料显示:Fe2+呈淡绿色、FeSO3是墨绿色沉淀、碱式硫酸铁[Fe4(OH)2(SO4)5]溶液为红褐色。
①实验中始终未出现墨绿色沉淀,说明c(Fe2+)极小,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和结果显示,O2、Fe3+、SO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
③若Fe4(OH)2(SO4)5是造成溶液W呈红褐色的原因之一,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④用激光笔照射W溶液,发现有丁达尔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