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综合效益,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石油列解已成为生产H的重要方法,E的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G是具有香味的液体,试填空。
(1)A的名称______;G的名称______。
(2)B的结构简式_______;H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3)写出H发生加聚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
(4)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6)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7)写出G的同分异构体中与CH3COOH互为同系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3、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计算反应中消耗的铜的质量________;
(3)将生成的硫酸铜配制成500mL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
4、I.已知Sn与稀硫酸能发生反应:Sn+H2SO4 =SnSO4+H2↑
(1)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 (填字母)。
A.改锡片为锡粉
B.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
C.滴加少量CuSO4
D.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
(2)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石墨棒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 则石墨棒为_______极(填“正”或“负”)。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SO向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3)实验后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观察原电池反应特点,认为符合某些要求的化学反应都可以通过原电池来实现。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
A. CO2+H2O=H2CO3 B. NaOH+HCl=NaCl+H2O
C.2H2+O2 =2H2O D. CuO+H2SO4= CuSO4+H2O
以KOH为电解质溶液,将所选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II.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4)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5)写出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5、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氯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氢钠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氢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酸铝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工开物》记载的炼锡方法基本上就是现代碳还原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O2 + 2C=Sn + 2CO ↑。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1mol SnO2,则生成______mol Sn,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7、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金属Fe ②FeCl3溶液 ③Cu(NO3)2溶液 ④二氧化硫 ⑤稀硫酸 ⑥氨气 ⑦AgNO3固体 ⑧CaCO3固体 ⑨Ba(OH)2固体。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下同)
(2)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
(3)在⑦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已知SO2和CO2均为酸性氧化物,写出S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向沸水中逐滴滴加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用一束光照射,有光亮的通路,则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___nm。
8、按要求填空。
(1)当食盐不慎洒落在天然气的火焰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的俗名____________,在食品行业中常用于___________,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3)明矾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明矾可做净水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
、
为常见的铁元素的几种微粒,其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工业上冶炼铁的原理为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碳元素被_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 。
(5)84消毒液(NaClO)和洁厕灵(HCl)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不能混合使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
9、Ⅰ.氢能对环境无污染,请根据下列信息:
化学键 | H-H | O=O | H-O |
键能/(kJ/mol) | 436 | 498 | 465 |
键能:指1 mol断裂AB化学键形成原子A和B所需要的能量或A和B形成AB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1)判断氢气燃烧生成1 mol H2O(g)时可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kJ。
(2)据报道,国产液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液氢储运渗透率或将逐步提升。等质量液氢与氢气分别与氧气完全燃烧时生成液态水释放出的能量前者_______后者(填“>”“<”或“=”)。
Ⅱ.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关注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程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调控反应条件。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3)在2 L密闭容器内,500℃时,测得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①用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_______。
②下图中表示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填字母)。
③1 s时,v(正)_______(填“>”、“<”或“=”)v(逆)。
(4)以下操作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A.选择更高效催化剂
B.增大气体的浓度
C.恒容下充入Ne
D.适当降低温度
(5)保持密闭容器体积不变,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A.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 的同时消耗1 mol
B.容器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D.
10、导电性实验可以作为研究电解质电离的本质及反应机理的有效方法。
(1)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发亮,则广口瓶A内可盛装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某品牌食用醋 ②干燥的氢氧化钡晶体 ③蔗糖溶液 ④稀盐酸 ⑤氯化钡溶液 ⑥碳酸钠溶液 ⑦酒精 ⑧硫酸铜溶液
(2)利用(1)中的物质进行导电性(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中,若将一种物质慢慢加入另一物质中,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写出该组物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A.⑥加入④中 B.②加入⑧中 C.②加入④中 D.⑤加入⑧中
(3)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Ca(HCO3)2易溶于水。若图2中的电解质溶液为Ca(OH)2溶液,向溶液中逐渐通入CO2.则下列四个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力(y)和通入CO2气体量(x)的关系。
A、 B、
C、
D、
11、下列物质:①钠(Na) ②氧气(O2) ③ 氯化钠(NaCl) ④硫酸(H2SO4) ⑤氧化钙(CaO) ⑥氢氧化钠(NaOH),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按组成分类。
(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3)属于酸的是_____,
(4)属于碱的是_____,
(5)属于盐的是________
12、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水处理剂,下图是实验室制备
的实验装置图,其中甲为制取氯气的装置。(资料:
为紫色固体,微溶于
,具有强氧化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
(2)装置乙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3)装置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装置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出现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说明了物质的氧化性强弱:_______
(填“>”“<”或“=”)。
13、计算并填空
(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g/mol,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___________g。
(2)0.5mol臭氧(O3)中含有O3的分子数目是___________,含有O的原子数目是___________。
(3)CO和CO2的混合气体18g,完全燃烧后测得CO2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
①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②混合气体中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L;
③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_g·L-1。
14、将一份由与
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蒸馏水中,滴加
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3.36L气体。加热、蒸干溶液,经灼烧后得到11.7g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混合物中
与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现用下图所示浓盐酸配制稀盐酸100mL。
盐酸 (500mL) 品名:盐酸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 质量分数:36.5% |
①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
②完成实验除需下列各仪器外,还需要的是_______(填名称)。当使用B仪器时,正进行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③若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3)称取以上组成比的与
混合物8.0g,充分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4.24g,则x的值为_______。
15、工业合成氨反应为,氨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化学键 | H−H | N−H | N≡N |
键能( | 436 | 391 | 945.6 |
(1)已知:键能是1mol化学键完全断裂形成气态原子所需要吸收的能量,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格所示。计算每合成2mol需要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kJ的热量。
(2)实验室中模拟合成氨过程,将1mol和2.7mol
置于恒温、体积为2L的容器中反应。下列情况可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反应不再进行,已经停止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同时,生成3nmol
c. d.
、
和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f.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若10min时测得氢气浓度为1.2 mol∙L−1,则用氨气表示的0~10min内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10min时的体系总压强与初始时的总压强之比为_______。
(3)工业合成氨过程中,按一定投料比将原料气以及催化剂置于反应容器中,测得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氨的平衡含量(%)如表格所示:
压强(MPa) 氨的平衡 含量(%) 温度(摄氏度) | 0.1 | 10 | 20 | 30 | 60 | 100 |
200 | 15.3 | 81.5 | 86.4 | 89.9 | 95.4 | 98.8 |
300 | 2.2 | 52.0 | 64.2 | 71.0 | 84.2 | 92.6 |
400 | 0.4 | 25.1 | 38.2 | 47.0 | 65.2 | 79.8 |
500 | 0.1 | 10.6 | 19.1 | 26.4 | 42.2 | 57.5 |
600 | 0.05 | 4.5 | 9.1 | 13.8 | 23.1 | 31.4 |
实际生产时,通常采用铁触媒作为催化剂、在400~500℃和10~30MPa的条件下合成氨。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上述表格数据分析,工业上采用400~500℃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
(4)氨氧燃料电池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氨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