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填写下表中的空格:___
微粒 符号 | 质子数 | 中子数 | 质量数 | 核外 电子数 | 电子式 | 结构示意图 |
39K |
|
|
|
|
|
|
S2﹣ |
| 18 |
|
|
|
|
|
| 14 | 27 | 10 |
|
|
3、(1)在标准状况下,4gH2、11.2LO2、1molH2O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写出化学式,下同),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质量最大的是__,体积最小的是___。
(2)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O3),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
4、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使人们认识到日常杀菌消毒的重要性。氯气、漂白液、漂白粉、二氧化氯都是生活中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家庭中常常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是“84“消毒液,可以说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图为“84”消毒液说明书。
说明书 | 药品名称 | 84消毒液 |
主要成分 | NaClO,有效氯含量50.00g/L~ 60.00g/L | |
注意事项 | 不可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 | |
用法用量 | 稀释后浸泡或洗刷白色衣物,浴缸等1: 200水溶液餐饮具,瓜果等1: 100 水溶液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84”消毒液的有效氯指的是每升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得失电子数)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Cl均转化为Cl-)。若该“84”消毒液商品的有效氯按56.8g/L计算,该消毒液的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
(2)常温下用石灰乳吸收Cl2制备漂白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若将Cl2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可以得到NaCl、NaClO 和NaClO3的混合液。当混合液中Cl-和的个数比为13 :2时,混合液中ClO-和
的个数比为_______。
(3)家庭用“84”消毒液用法强调,做家庭物品消毒时,要做适当的稀释,喷洒后也不要急于用清水擦拭,要浸泡,这样效果会更好,家庭消毒马桶时,不可在用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清洗马桶后,立刻使用“84”消毒液消毒,否则会产生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4)二氧化氯(ClO2)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1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为:2NaClO3 +4HCl =2ClO2↑+Cl2↑+2H2O+2NaCl
①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②ClO2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副产物亚氯酸盐(),需将其转化为C1-除去,下列试剂中可将
转化为C1-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O3 b. FeSO4 c. KI d. KMnO4
③工业上还可以利用硫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还原氯酸钠(NaClO3)制取二氧化氯。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H+
ClO2+Fe3++
+H2O(未配平),请配平以上反应方程式_______。
5、氮元素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观察到喷泉现象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 气体 | 溶液 |
A | 水 | |
B | 稀氨水 | |
C | NO | 稀 |
D | 氢氧化钠溶液 |
(2)常见的氮肥有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其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___________。(填名称)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方程式如下:
①,
②;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反应①中,每吸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4)为了预防和控制氮氧化物的污染,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和无毒的气体,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实现几种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任务I:从以下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实现S (+6)→S(+4)的转化。
试剂清单:①浓H2SO4 ②稀H2SO4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Na2SO3溶液 ⑤Cu ⑥品红
(1)写出实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证明实现了该转化(写出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
II:实现硫元素在0、+2、+4价之间的转化。
查阅资料:+2价硫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i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 ,该转化利用的是SO2的_______性质。
(4)写出ii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7、氮、铁两种元素可以在细菌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两种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图所示。
(1)题图所示的氮循环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有_______(填字母)。
a.反硝化过程 b.硝化过程 c.转化为
(2)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铵态氮肥,是水体中铵态氮元素的来源之一、
①检验某氮肥样品中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
②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铵态氮()与亚硝态氮(
)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若产生
氮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
(4)题图所示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利用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铵态氮的原理:_______。
(5)与硝态氮(
)反应脱氮生成
,反应后的溶液为
和
的混合溶液。为检验溶液中含有
和
,相应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
溶液、
溶液、
溶液)。
8、硫的单质有橙色、无色、红棕色三种颜色的蒸气。对三种蒸气的测定结果是:①橙色蒸气密度折算到标准状况下是11.4 g/L,则它的化学式为______;②无色蒸气对H2的相对密度是64,则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③红棕色蒸气的质量是相同状况时同体积氧气的6倍,则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此事实说明,硫的单质存在同素异形现象。
9、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填选项字母)
A.C和
C B.CH3CH2CH2CH3和
C.
和
D.CH3CH2CH2CH3和
(1)___________组两种物质互为同位素;
(2)___________组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
(3)_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4)___________组两物质是同一物质。
10、I.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1)NaCl、KCl、NaClO、MgCl2_______
(2)H3PO4 、H2SO3 、HCl、HNO3_______
(3)CO2、CaO、 SO3、SO2_______
(4)空气、盐酸、氨水、胆矾_______
(5)Mg、Al、Zn、S_______
II.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不能形成Fe(OH)3胶体的是_______。
A.冷水 B.沸水 C.NaOH稀溶液 D.NaCl浓溶液
(2)区分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分离提纯Fe(OH)3胶体的方法是_______。
(3)氢氧化铁胶体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选填序号)。
A.胶体微粒直径在1 nm -100nm之间 B.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
C.胶体微粒做布朗运动 D.胶体微粒带电荷
11、(1)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寻找所需元素:在___________区域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NaOH___________;N2___________;Na2O2___________;CO2___________;NH4Cl___________;HClO___________。
(4)现有下列几种微粒:1H、2H、3H、1H+、234U、235U、238U、40K、40Ca、Cl2、14N、14C,以上微粒分别属于___________种元素,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 mL 1.25 mol·L-1的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____。
A.用30 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 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 mL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
(3)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C)不慎将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13、取100mL的K2CO3和K2SO4混合溶液,加入适量Ba(OH)2溶液100 mL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与得到14.51g白色沉淀和滤液,再用过量稀硝酸处理沉淀,沉淀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计算:
(1)原混合液中K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1;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3)过滤出沉淀后,计算所得滤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
14、氨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为合成氨以及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尾气中氮氧化物(NOx)对环境的污染有_______(填两条即可)。
(2)硝酸工业尾气(含NO、NO2)常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可获得副产品NaNO2,等物质的量的NO与NO2被足量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某小组为研究铜与浓、稀HNO3反应的差异,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反应开始前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目的是_______;A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当B中有0.03 mol铜粉被氧化时,B中产生的n(NO)_______0.02 mol(“>”、“=”或“<”);C装置中的液体是_______。
15、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C和有机物D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B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
(2)反应⑦中X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反应⑧的类型为___________。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⑥用于实验室制乙烯,为除去其中可能混有的,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4)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8,其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68%、5.08%,其余为氧元素,则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向反应①后的体系中先后加入NaOH溶液、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产生,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反应①已反应完全,并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