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铁的化合物中,可以由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Fe(OH)2 B.FeCl3 C.Fe(OH)3 D.Fe3O4
(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与水反应可生成透明的红褐色胶体。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方程式补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___________Fe(OH)3(胶体)+___________O2↑+___________OH-
(3)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①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采用下列步骤:
请写出上述过程中滤渣③中所含成份的化学式___________,物质⑥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1)对于锌—银—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当导线中有2mol电子通过时,锌片溶解了______________g ,银片上析出___________升 H2(标准状况下)。
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了一种新型装置,其构造如下图所示:
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电池工作时增加了1mol H2O,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上述装置中通入的H2改成CH4气体,也可以组成一个原电池装置,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4、(1)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Fe+2H+=Fe2++H2↑设计成原电池:
①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电流__________(填“流出”或“流入”)
②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该反应为 (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
③若电路中转移6.02×1022个e﹣,则产生标况下H2的体积为_____ _____。
(2)铁处于Ⅰ、Ⅱ、Ⅲ三种不同的环境中如图所示,则铁被腐蚀的速率由慢到快的顺序是(填序号) 。
5、化学方程式书写:
(1)氧化银(Ⅰ)被过氧化氢还原______。
(2)四氟合金酸(Ⅲ)银遇冷水后,分解出一酸一碱一盐(盐是常见的可溶性盐)______。
(3)二氯亚砜与二氧化铅反应制备二氯化铅______。
(4)由三氟化氮、氟气及五氟化砷反应制备四氟铵盐______。
(5)氯化亚锡在盐酸溶液中还原氯化汞,得到抗磁性的一价汞盐沉淀和六氯合锡酸______。
6、在硫酸的工业生产中,我国主要采用以黄铁矿(FeS2)为原料生产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在_______________(填设备名称)中进行.
7、金属钠是在1807年通过电解氢氧化钠制得的,这个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约在1891年才获得成功。1921年实现了电解氯化钠制钠的工业方法,其反应原理是:2NaCl(熔融)2Na+Cl2↑。回答下列有关单质钠的问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保存金属钠的正确方法是____。
A.放在棕色瓶中 B.放在细沙中
C.放在水中 D.放在煤油中
(2)钠长时间放在空气中,最后的产物主要成分是____。
A.Na2O B.Na2O2 C.NaOH D.Na2CO3
(3)将一小块钠放在水平放置的试管中部,用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如图Ⅰ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为____。将该试管冷却后直立,滴加几滴水(如图Ⅱ所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检验该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8、下列物质中:①铜丝 ②CH3COOH溶液 ③干冰 ④熔融Na2SO4 ⑤乙醇 ⑥NaOH ⑦稀硫酸:
(1)(填序号)属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
(2)写出⑦中溶质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
9、实验中分离物质的方法常见的有:
A、过滤 ; B、蒸发; C、萃取; D、分液; E、蒸馏
海带中碘含量比较高,从海带提取碘的操作如下,除特殊说明外,请在空白处填上分离方法中的序号
(1)将干海带进行灼烧,海带灰中含有较多KI,将海带灰溶于水,然后______ 得到澄清滤液
(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硫酸和H2O2混合溶液,发生如下反应:H2O2+2I-+ 2H+ == 2H2O + I2 ,得到棕褐色含有单质碘的水溶液。该反应中H2O2是 _______ 剂(本空填“氧化”或“还原”)。
(3)向上述碘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CCl4, 振荡,静置,则I2会转入到CCl4层中,这个过程叫______, 然后,再进行_________,将上下两层溶液分开。
(4) 上述操作后的______(本空填“上”或“下”)层溶液为含有碘的CCl4溶液。利用CCl4的沸点较低,将混合物置于蒸馏烧瓶内进行________操作,可以粗略从CCl4溶液中分离出碘。
10、(1)配平以下方程式
K2Cr2O7+__HC1=__KC1+__CrCl3+__H2O+__Cl2↑
以上反应中失电子的物质是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每生成lmol这种还原产物,将有_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2)人体内的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所以补铁时,应补充含Fe2+的亚铁盐。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成Fe2+,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Ⅰ人体中经常进行Fe2+与Fe3+的转化,可表示为Fe2+Fe3+。在过程A中,Fe2+作__________剂,过程B中,Fe3+作____________剂。
Ⅱ“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个反应中作_______剂,具有_____________性。
(3)已知反应:2H2S+H2SO3=2H2O+3S↓,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6g,则冋时会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g.
(4)除去Na2CO3粉末中混入的NaHCO3杂质用______方法,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己知氧化性Cl2>Br2>Fe3+)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1、某温度时,在0.5L密闭容器中,某一可逆反应的A、B气体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可得: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若降低温度,则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下同),逆反应速率___。
(3)第4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v逆(填“>”“<”或“=”)。
(4)0~4min内,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mol/(L·min)。
(5)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__。
12、某NaCl样品中含少量Na2CO3、Na2SO4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NaCl,设计如下流程: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需要2次用到玻璃棒,第二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检验沉淀完全的方法是取少量混合物A,___________;
(3)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试剂Ⅲ是___________(填名称),加入它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步骤⑤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
13、将质量为5.4g的铝箔(有小孔)包裹4.6g金属钠,投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可生成标况下气体_______升(写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并计算)。
14、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还有少量的
,
等杂质)提取氧化铝作冶炼铝的原料,提取的操作过程如下:
(1)I和II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沉淀1中除含有泥沙外,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沉淀2是__________ (写化学式)。
(3)加入的试剂3要过量,试剂3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化学式);
(4)写出反应I中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写出沉淀3转化为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洗涤沉淀3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15、为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合理利用铝、铁、铜合金废料,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方案:
(1)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
(3)若要从滤液D得到绿矾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是:蒸发浓缩、_____、过滤、洗涤、干燥。
(4)绿矾(FeSO4·7H2O)若保存不当或长期放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实验室里用绿矾配制FeSO4溶液时,为防止Fe2+被氧化,往往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
(5)取浓度均为2.0mol/L的Cu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体积之和),再向其中加入足量铁粉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c(Fe2+)=_____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