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请认真观察图示,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键、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299 kJ。则由1 mol 氢气和1 mol碘反应生成HI会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kJ的热量。
(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
①物质燃烧 ②炸药爆炸 ③酸碱中和反应 ④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⑤二氧化碳通过炙热的碳层
3、按要求填写:
(1)写出小苏打的化学式___。
(2)写出硫酸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
(3)写出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下列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填序号,下同)。
①0.5molH2O;②3.01×1023个CH4分子;③标准状况下,13.44LNH3;④21gCO和N2混合气体
4、写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氟离子______
(2)硼原子______
(3)铝原子______
5、(1)标况下11gCO2的物质的量为___,体积为___。
(2)已知4.8g某混合气体含分子数为0.15NA,该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
(3)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含有的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气体的质量比为___。
(4)12gCH4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则混合气体中CH4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6、Ⅰ.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体系中,
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5 | 6 |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图中表示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填字母)
+
(2)800℃,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是_______
(3)用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
Ⅱ.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4)能使该反应的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
A.及时分离出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加入少量
D.选择高效催化剂
(5)下列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
②密闭容器中的物质的量不变
③容器中与
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保持不变
⑤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⑥形成2mol的同时消耗1mol
⑦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⑧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7、(1)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NaCl溶液中有无离子?_________。
(2)在同温同压下,相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NO和b mol O2,可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
8、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为:XY2(液)+3O2(气)XO2(气)+2YO2(气)测得生成物的总体积为672 mL,密度为2.56 g·L-1(标准状况)。则
(1)反应前O2的体积为_______ mL(标准状况)。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3)若XY2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16,则X、Y分别为_______、_______。(写出元素名称)
9、现有以下物质:①Cu ②熔融NaCl ③醋酸 ④NaHSO4固体 ⑤NH3 ⑥蔗糖 ⑦KHCO3溶液 ⑧CaO ⑨Ca(OH)2 ⑩盐酸,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用序号填写)。
(1)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
(4)向KHCO3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21年是国际化学年十周年,中国的宣传口号是“化学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下列为生产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
(1)反应2Al+Fe2O32Fe+Al2O3可用于野外焊接钢轨。
①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
②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还原产物是_____。
(2)ClO2是世卫组织确认的A级新型高效消毒剂,其安全性远高于氯气。一种制备方法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ClO2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亚氯酸盐(),需将其转化为Cl-除去。下列试剂中可将
,转化为Cl-的是_____(填序号)。
A.FeSO4 B.O2 C.KMnO4 D.SO2
(3)小苏打(NaHCO3)可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
①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_____(填化学式),过滤、干燥可得到NaHCO3。
②小苏打受热发生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面包松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1、如图是一种“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技术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胶体。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CO2和Fe3O4可归为同一类物质,其类别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
12、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 ___________。
(2)仪器c使用前必须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
(4)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来配制480 mL、0.3 mol·L-1的稀H2SO4。
①装置Ⅱ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计算得知,需量取该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mL。
(5)下列操作,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_____。
①容量瓶中原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②在未降至室温时,立即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定容
③定容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用量筒量取98%的硫酸时俯视
13、某学习小组欲用化学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容器的体积。把23.4g NaCl放入200mL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待NaCl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全部转移到该容器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完全充满该容器,从中取出溶液l00mL ,该100mL溶液怡好与50 mL 0.1 mol/L AgNO3的溶液完全反应。
(1)求100mL 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
(2)试计算该容器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
14、电子工业中,人们常用溶液腐蚀镀铜板来制作印刷电路板,并回收Cu和综合利用
溶液。实验室模拟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除铁架台(附铁圈)、漏斗、滤纸外还需要的仪器为_______、_______。
(2)滤液1中溶质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试剂Y为_______。
(3)还可替代气体Z的试剂为_______(填序号)
A.过氧化氢
B.酸性高锰酸钾
C.过氧化钠
D.氯水
(4)写出溶液腐蚀镀铜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证明滤液2中不含,而含有
用实验方法为_______。
15、为防止氮的氧化物污染空气,可用活性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氮氧化物。回答下列问题:
(1)消除NO污染物,可在一定条件下,用CO与NO反应生成CO2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g)+2NO(g)N2(g)+2CO2(g)。
①为提高此反应的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填字母代号)。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使用适合催化剂 D.移出CO2
②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该反应属于__(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2)向两个1L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活性炭(足量)和1.0molNO,发生反应为:C(s)+2NO(g)N2(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NO和N2的物质的量变化如表所示:
物质的量/mol | 温度为T1/℃ | 温度为T2/℃ | |||||||
0 | 5min | 9min | 10min | 12min | 0 | 5min | 9min | 10min | |
NO | 1.0 | 0.58 | 0.42 | 0.40 | 0.40 | 1.0 | 0.50 | 0.34 | 0.34 |
N2 | 0 | 0.21 | 0.29 | 0.30 | 0.30 | 0 | 0.25 | 0.33 | 0.33 |
①T1时,0~5min内,以CO2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CO2)=___mol·L-1·min-1。
②T1时,能确定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min,此时,容器中CO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mol/L,NO的转化率为___%。
③容器中的温度关系为T1___T2(填“>”“<”或“=”);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平衡状态)时,两种不同温度时NO的转化率关系为α(T1)__α(T2)(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