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KClO3和浓盐酸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配平方程式。
(1)____KClO3+___HCl(浓)=___KCl+__ClO2↑+___Cl2↑+______________
(2)浓盐酸在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
(3)将氯气通入某些含氧酸盐的溶液中,能发生反应RO3n-+Cl2+H2O=RO42-+2Cl-+2H+则反应物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当此反应消耗0.25mol氯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4)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A.1∶1 B.2∶1 C.1∶2 D.2∶3
3、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反应至平衡时,v(X)为___,c(Z)为___。若X、Y、Z均为气体,则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___(填“增大”“减小”或“相等”)。
4、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物质的量最大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戊烷有_____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
(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色。
(3)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_______(填序号)。
(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_______。
6、填空。
(1)0.5L0.5mol/LFeCl3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检验该溶液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3.4gNH3的体积为___________L,0.1molH2S共有___________个H;同质量的NH3和H2S中所含H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H+、Mg2+、Ba2+、、
,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足量NaHCO3溶液后,收集到气体0.03mol。
②第二份加足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得干燥沉淀4.66g。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a)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
(b)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
(c)请计算出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
7、利用反应CuSO4+Fe=Cu+FeSO4,设计一个原电池。
(1)选用___________为负极,___________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___。
(2)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
(3)在方框中画出装置图:______ 。
8、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H2O2的电子式________
(2)写出Na2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NaF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
(4)稳定性:H2O_____H2S(填“>”、“<”),还原性:H2O_______ H2S(填“>”、“<”)。
9、(1)现需要分离下列物质,请说明分离时依据的物质性质差异和分离方法。
序号 | 实例 | 物质性质差异 | 分离方法 |
①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 | _______ | _______ |
② | 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 | _______ | _______ |
③ | 分离乙酸(沸点为 | _______ | _______ |
④ | 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 _______ | _______ |
⑤ |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 | _______ | _______ |
(2)现有①铝片②饱和食盐水③液态氯化氢④乙醇⑤干冰⑥熔融 ⑦
固体⑧石墨⑨苛性钠⑩纯净的漂白粉,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
10、抗原检测盒中T线处是使用的胶体金(Au)标记物,一种从被FeS2包裹的含金矿物中提金的工艺流程如下:
(1)①“预处理”时,FeS2被氧化为Fe2(SO4)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研究发现H2O2在Fe2+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中间体·OH,·OH将金表面的FeS2氧化溶出。FeS2溶出率与硫酸初始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随着硫酸初始浓度的增大,FeS2溶出率逐渐提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置换”时需维持无氧环境,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3)测定样品中Au的含量:准确称取0.1000g试样,加入王水,将Au转化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氯金酸(HAuCl4),在除去硝酸根后的溶液中,边不断搅拌,边向溶液中加入过量0.4000mol·L-1 FeSO4溶液30.00mL,将HAuCl4完全还原为Au:滴加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18.00mL。
已知:
计算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1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计算,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1)质量相同的H2、NH3、SO2、O3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__________,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
(2)7.3gHCl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个分子,质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标况下体积约为___________L
(3)将80.0g无水硫酸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若从中取出50mL,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4)固体A在一定温度下分解生成气体B、C、D,反应方程式为。若测得生成物气体对氢气的密度是15,则固体A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
12、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照后观察到量筒内形成一段水柱,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1)甲烷分子式是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结构式_______。烷烃的通式_______。
(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只写第一步)
(4)水槽中盛放的液体应为_______(填标号);
A.水 B.饱和石灰水 C.饱和食盐水 D.饱和NaHCO3溶液
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状况下,V L氯化氢(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则所得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2)将a mol钠和a mol铝一同投入m 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1,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3)在200 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c(Mg2+)为0.2 mol·L-1,c(Cl-)为1.3 mol·L-1。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加4 mol·L-1 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
(4)某铁的氧化物(FexO)1.52 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112 mL Cl2(标准状况下),恰好将Fe2+完全氧化。x值为_______
(5)向一定量的FeO、Fe、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_______
(6)某无色溶液中含有H+、Al3+、Mg2+三种阳离子,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消耗NaOH溶液体积和生成沉淀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溶液中H+、Al3+、Mg2+三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
14、以下是有关铝的实验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向集满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
浓溶液,立即封闭罐口,易拉罐渐渐凹瘪;再过一段时间,罐壁又重新凸起。写出罐壁又重新凸起发生的相关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向铝粉中添加少量固体并充分混合,将其加热到1000℃时可与
反应制备
,已知
溶液显酸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是一种金属材料
B.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生成氢氧化铝和氨气
C.少量能够破坏Al表面的
薄膜
D.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用打磨过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①中铝片表面被浓硝酸氧化,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
B.②中产生的气泡是氮氧化合物,不是氢气
C.③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D.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4)为探究铝片(未打磨)与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无明显现象 | 铝片表面产生细小气泡 | 出现白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经检验为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溶液呈碱性
B.对比Ⅰ、Ⅲ,推测溶液能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
C.Ⅳ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
D.推测出现白色浑浊的可能原因:
(5)某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还含有
和
杂质。称取
铝土矿样品,加入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沉淀
,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得到沉淀
。
①该试样中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②样品中的x=___________。
15、对废催化剂进行回收可有效利用金属资源。某废催化剂主要含、
、NiO、
等氧化物,一种回收利用工艺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该工艺中,pH>6.0时,溶液中Mo元素以的形态存在。
(1)中Mo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镍的常见化合价有+2和+3价,流程中“含Ni固体”成分仍为NiO,则还原性:
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iO。“焙烧”过程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沉铝和沉硅”中,生成沉淀X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沉钼”中,pH为7.0.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①滤液Ⅲ中,主要存在的钠盐有NaCl和Y,Y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往滤液Ⅲ中添加适量NaCl固体后,通入足量气体,再通入足量
,可析出Y。实验中要先通入
后通入
,原因是在水中
溶解度比
要大得多。从结构上分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水为极性分子,为极性分子,
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所以
在水中溶解度比
大
B.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而
和水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C.中N、H之间是形成N-H单键,键能小,
分子中形成C=O双键,键能大
D.比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