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相同质量的N2O4和NO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 ,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比为 。
3、某可逆反应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min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填字母)。
A.v(A)=2v(B)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2v逆(A)=v正(B)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在密闭容器里,通入amolA(g)、bmolB(g)、cmolC(g),发生上述反应,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减小的是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催化剂(正) ③增大容器容积
4、某同学研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实验如下(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良好)。
步骤Ⅰ | 步骤Ⅱ | 步骤Ⅲ |
如图组装仪器并加入药品,分液漏斗旋塞关闭,U型管左侧无气体 | 将铜丝下移,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产生无色气体,溶液逐渐变蓝,当液面低于铜丝时,反应逐渐停止 | 将铜丝上移,打开分液漏斗旋塞,U型管内气体进入分液漏斗立即变为红棕色,待气体全部进入分液漏斗后关闭旋塞 |
(1)中的氮元素为
价,是氮元素的最高价态,
具有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2)步骤Ⅲ中分液漏斗内的红棕色气体是___________。
(3)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过程中,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有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商代炼铜时,所用的矿物原料主要是孔雀石,主要燃料是木炭,在温度1000℃左右冶炼,可能涉及的反应有:
①Cu2(OH)2CO32CuO+CO2↑+H2O;②2CuO+C
2Cu+CO2↑;③CuO+CO
Cu+CO2;④CO2+C
2CO。
(1)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来看,①②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__。
(3)反应③中,__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__________发生还原反应。
(4)请在下图中用斜线表示反应③所属的区域。
;_______
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周期。
|
|
|
|
|
|
|
|
|
|
|
| ① | ② | ③ |
|
④ | ⑤ | ⑥ |
|
| ⑦ | ⑧ |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符号⑤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①、②、③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7、现有一混合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l-、Ba2+、
、
取三份各100mL该混合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实验②:向第二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0.08mol气体;
实验③:向第三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的沉淀12.54g,经足量稀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
(已知:+OH-
H2O+NH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由实验①推断该混合溶液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Cl-。
(2)由实验②推断该混合溶液中应含有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③可知12.54g沉淀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K+、、
、
,可能含Cl-,且n(K+)≥0.04mol
B.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
、
,可能含Ba2+、K+、Cl-
C.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
、
,可能含K+、Cl-
D.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K+、Cl-
8、储氢纳米碳管的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但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式为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
(1)氧化剂是____,氧化产物是____。
(2)H2SO4在上述发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填序号)。
a.氧化性 b.氧化性和酸性 c.酸性 d.还原性和酸性
(3)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8mol,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L。
(4)要使10mL0.5 mol∙L−1的K2Cr2O7溶液被还原,至少要加入___mL2 mol∙L−1的H2SO4溶液。
9、取少量 Fe2O3粉末( 红棕色) 加入适量盐酸, 得到黄色溶液, 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在小烧杯中加入 20mL 蒸馏水, 加热至沸腾后, 向沸水中加入制取的黄色溶液 2mL,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色, 停止加热, 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可以观察到液体中______, 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_______和_______。
(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会出现一系列变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在NaOH溶液中ClO2与H2O2反应可以得到亚氯酸钠。______ ClO2+_____ H2O2+______ NaOH=______NaClO2+ _______O2↑+ ________H2O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在制备亚氯酸钠的反应中ClO2作_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对应的性质ClO2___________O2(填“强于”或“弱于”)。
(2)若反应中生成2个O2,转移电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
(3)配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从左往右的系数依次为___________。
11、利用硫酸亚铁和硫代硫酸钠(Na2S2O3)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2S2O+O2+xOH-=Fe3O4+S4O
+2H2O。
(1)x=___。
(2)还原剂是__。
(3)每生成1个Fe3O4,整个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个。
(4)请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___。
(5)当有6个Fe2+参与反应时,被Fe2+还原的O2为__个。
12、图Ⅰ是实验室中常用于制备和干燥气体的装置:
(1)甲同学用图Ⅰ,用铜和稀硝酸制 NO,B 中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图Ⅰ装置制取 NH3和 O2的混合气体,用图Ⅱ装置验证氨的某些性质:往 A 中加入浓氨水,B 中加入 Na2O2 固体,C 中加入碱石灰,D 内放置催化剂(铂石棉),按气流方向 a→b→c→h 连接各仪器。实验中观察到 D 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D 中先后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在图Ⅰ中添加酒精灯后,用铜和浓硫酸制取 SO2,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实验中若有mg 铜参加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阿伏伽德罗常数用 NA来表示)。
13、往100mL盐酸中加入Na2CO3和KHCO3的固体混合物,所得气体体积与所加固体质量关系如图。(实验过程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且不考虑HCl挥发)请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原混合物样品中Na2CO3与KHCO3物质的量的比___。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保留小数点后1位)。
14、Ⅰ.现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如图乙所示)中通入1molCO和2mol,发生反应
,测定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结果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 物质的量 温度 | 0min | 10min | 20min | 30min | 40min |
1mol | 0.8mol | 0.62mol | 0.4mol | 0.4mol | |
1mol | 0.7mol | 0.5mol | a | a |
(1)_______ (填“>”或“<”或“=”)
,理由是_______。
(2)若将1molCO和2mol通入原体积为IL的恒压密闭容器(如图丙所示)中,若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
,重新达到平衡时,
在体系中的体积分数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Ⅱ.将一定量的固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
②
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
,求:
(3)平衡时HI的分解率为_______。
(4)反应①的平衡常数_______。
15、工业上用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工艺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氧化炉中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若不设计冷却器,可能的后果是____;往吸收塔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
(3)已知尾气中NO和NO2按1:1通入碱液中生成亚硝酸盐,实际生产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碱液从吸收塔顶喷淋),其目的是____。
(4)粗硝酸呈黄色,经漂白器后会变为无色的浓硝酸,若漂白过程中消耗空气中32kg氧气,则被处理的使粗硝酸中呈黄色物质的质量为____kg(不考虑聚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