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某烃分子量为72,现取3.6g该烃完全燃烧,将全部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5.4g,碱石灰增重11g,求:
(1)该烃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2)己知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3、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_______,钢的含碳量为_______。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一种合金钢,其合金元素主要是铬和_______。常见的铜合金有黄铜和_______等。
4、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s,石墨)═C(s,金刚石),;则稳定性:金刚石___________(填“>”或“<”)石墨。
(2)已知:;
,则
___________(填“>”或“<”)
。
(3)、
时,
在足量的
中充分燃烧,放出
热量。则
的燃烧热为
___________。
(4)溶液与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
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
___________。
(5)分别表示
所具有的能量,则对于反应:
___________(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6)合成氨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反应___________。
5、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用20.3g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能配制上述稀盐酸___g(结果精确到1g)。
(2)若需收集10瓶(每瓶以125mL计算)二氧化碳气体,问至少需要多少克上述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反应才能制得___(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g/L)?(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g)
6、工业上常用电解溶液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_______;
(2)属于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用电子式表示
的形成过程_______;
(3)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其电子式为_______;
(4)用含的溶液进行电解制备
。
①该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②标准状况下,理论上最多能产生_______L;
③当完全被电解消耗完时,产生的
的质量为_______g;
④两种气体产物相同条件下的密度比是_______。
7、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B.升华C.结晶D.分液 E.蒸馏 F.过滤
(1)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2)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
(3)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4)______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8、现有下列十种物质(微粒):①氢氧化铁胶体 ②氯水 ③四氯化碳 ④CO2 ⑤CuSO4•5H2O ⑥漂白粉 ⑦0.2 mol·L-1 Ba(OH)2溶液 ⑧0.1 mol·L-1 Na2SO4溶液 ⑨溴水 ⑩KI。
(1)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
(2)将⑦⑧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约 ________ 。
(3)往往用 ________ 来证明①为胶体。
(4)实验室欲配制480 mL的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
a.应选用480 mL容量瓶
b.需称量6.8 g Na2SO4固体
c.实验前,容量瓶需洗净并干燥
d.在其他操作正确情况下,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5)⑥在使用时需加水浸泡片刻,才能发挥更好的漂白效果,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相应的反应原理 ________ 。
9、(1)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合物中是非常普遍的。下列各组化合物:
①CH3CH2CH2CH3和(CH3)2CHCH3;②CH3CH2OH和CH3CH2CH2OH;③CH3CH=CHCH3和CH3CH2CH=CH2;④和
,其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填序号)。
(2)下列属于酚的是________。
①②
③
④
⑤
⑥
(3)如图所示是几种烷烃的球棍模型,试回答下列问题:
A、B、
C、
①A、B、C三者的关系是____。
②A的分子式为____,C的名称为_____。
③写出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10、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⑴H2:______⑵O2:______⑶N2:______⑷H2O:______⑸KOH:______
11、(1)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 具有______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 C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当16g 硫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
(3)饮用水中的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某饮用水研究人员提出,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上述反应中,若有10个铝原子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个,用“双线桥法”标明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
12、ClO2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已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实验室制备ClO2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纯净的氯气反应 2NaClO2+Cl2=2ClO2+2NaCl,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纯净的ClO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省略)。其中E中盛有CCl4液体。
(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E装置中所盛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
(4)F处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其中与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______(填接口字母)。
(5)图中是尾气吸收装置,能用于吸收多余ClO2气体,并能防止倒吸的装置的是_______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若用100mL 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制备Cl2,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填序号)。
A.>0.1mol B.0.1mol C.<0.1mol D.无法判断。
(7) ClO2也可由KClO3在H2SO4溶液存在下与Na2SO3反应制得。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3、I.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在40~50℃时反应可生成它。CuH具有的性质有:不稳定,易分解;在氯气中能燃烧;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Cu+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是:2Cu+ = Cu2++Cu。根据以上信息,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制CuH的反应中,用氧化还原观点分析,这“另一物质”在反应中作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CuH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3)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多数物质氧化到较高价态,试写出CuH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II.已知PbO2具有强氧化性,某强酸性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物质:PbO2、PbSO4(难溶盐)、Pb(MnO4)2(强电解质)、H2O、X(水溶液呈无色)、H2SO4,已知X是一种盐,且0.1 mol X在该反应中失去3.01×1023个电子。
(4)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
(5)若有9.8 g H2SO4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II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类似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室温下,Al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3
③金属钠储存在装有煤油的广口瓶中
④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
⑤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
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
⑦湿润的红色酚酞试纸遇氯化氢气体变无色
14、普通立德粉(BaSO4·ZnS)常用作颜料。以粗氧化锌(主要成分为ZnO,还含少量CuO、Fe3O4等杂质)和BaS为原料制备立德粉的流程如下:
(1)“酸浸”过程中Fe3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氧化”时加入H2O2是为了将Fe2+氧化为Fe3+。检验Fe2+被氧化完全的方法是:取氧化后的溶液少许,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______。
(3)“除杂Ⅰ”中控制氨水加入量,可使Fe3+沉淀完全,而其他金属离子不沉淀。“除杂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滤渣”的成分是______。
(5)“共沉淀”时,ZnSO4与BaS恰好转化为BaSO4·ZnS沉淀。所得溶液中除少量H+外,还含有一种阳离子,检验该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_。
15、从能量的变化和反应的快慢等角度研究反应:2H2+O2=2H2O。
(1)为了加快正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使用催化剂 B.适当提高氧气的浓度
C.适当提高反应的温度 D.适当降低反应的温度
(2)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
(3)从断键和成键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化学键 | H—H | O=O | H—O |
键能kJ/mol | 436 | 496 | 463 |
请填写下表:
化学键 | 填“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 能量变化(kJ) | |
拆开化学键 | 2molH2化学键 | ________ | ________ |
1molO2化学键 | |||
形成化学键 | 4molH-O键 | ________ | ________ |
总能量变化 | ________ | ________ |
(4)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 +O2=2H2O。其中,氢气在______极发生_______反应。电路中每转移0.2mol电子,标准状况下消耗H2的体积是_____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