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1)写出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铜在潮湿的空气里会被锈蚀,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呼吸面具中,Na2O2 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有7.8克Na2O2反应时,放出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4)将6.4g的铜片投入到100ml的FeCl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
(5)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写出此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①HCl气体 ②Ca(OH)2固体 ③KNO3固体 ④SO2 ⑤KNO3溶液
(2)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
Al+NaNO3+H2O→Al(OH)3+N2↑+NaAlO2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反应过程中转移5 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________L。
4、周末回家,妈妈为小昊准备的午餐有:米饭、鱼、肉、小白菜和豆腐汤,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 、 、维生素、油脂、水和无机盐。
5、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图是有关乙烯的一些变化,根据乙烯的转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乙烯的电子式_______。
(2)①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反应④为工业上乙烯制乙醇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⑦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①、④按原子个数比为1:1组成的分子的电子式___。
(2)④⑤⑥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填化学符号),⑧和⑨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弱的是___(填化学式)。
(3)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元素④、⑧的氢化物组成结构相似,二者相同条件下沸点较高的是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
7、(1)难溶物PbSO4溶于CH3COONH4溶液可制得易溶于水的(CH3COO)2Pb,发生的反应为PbSO4+2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说明(CH3COO)2Pb是________(填“强”或“弱”)电解质。
(2)已知次磷酸(H3PO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H2PO2和H2O,则次磷酸是_____元酸(填“一”、“二”或“三”)。
(3)高铁酸钠(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对自来水进行消毒、净化。高铁酸钠可用氢氧化铁和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反应得到,请补充并配平下面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______。
____Fe(OH)3+____ClO-+____OH-=__FeO+___Cl-+______
(4)在反应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当有2mol H3PO4生成,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e-
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___。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___。
(3)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__。
过滤时:______。
蒸发时:______。
9、有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结构、性质等信息如下表所述:
元素 | 结构、性质等信息 |
X | 构成有机物的核心元素,该元素的一种氧化物和气态氢化物都是典型的温室气体 |
Y | 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该单质液态时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 |
Z | 与Y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 |
M | 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也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消毒杀菌剂 |
请根据表中信息填写:
(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Y离子半径比Z离子的半径______(填“大”或“小”),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X与M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请再举出一个实例比较M与X两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10、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NO2+NO+2NaOH=2NaNO2+H2O
②2NO2+2NaOH=NaNO2+NaNO3+H2O
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在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亦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已装满干燥氨气(标准状况),引发水向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b:胶头滴管,f:弹簧夹)
11、现有下列8种物质:①Cl2 ②铜 ③CaO ④CO2 ⑤Ba(OH)2 ⑥淀粉溶液 ⑦HClO ⑧稀硝酸
(1)把上述各物质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在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
分类标准 | 碱性氧化物 | 非电解质 | 弱酸 | 胶体 |
属于该类的物质 | 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 | __ |
(2)在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①和④,其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⑤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与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12、实验题
如图所示,将仪器A中的浓盐酸滴加到盛有MnO2的烧瓶中,加热后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B和C,然后再通过加热的石英玻璃管D(放置有铁粉)。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装置C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烧杯E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
13、(1)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若反应中有64 g铜溶解,则参加反应的HNO3的质量为_______,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为_______。
(2)根据反应KClO3+6HCl(浓)=3Cl2↑+KCl+3H2O可知,每生成3个Cl2转移______个e-。
14、电子工业中,人们常用FeCl3溶液腐蚀覆铜板来制作印刷电路板,并回收Cu和综合利用FeCl3溶液。实验室模拟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除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滤纸外还需要的仪器为___。
(2)滤渣1成分的化学式为___;试剂Y为___。
(3)可替代气体Z的试剂为___(填序号)
A.硝酸 B.酸性高锰酸钾 C.过氧化氢
(4)写出FeCl3溶液腐蚀覆铜板的离子方程式___。
(5)用实验证明滤液1中只含有Fe2+___。
15、某研究小组欲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制备的影响,设计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 | 操作 | 现象 |
Ⅰ | 常温下将 | 溶液呈浅棕色,有刺激性气味 |
Ⅱ | 将Ⅰ中混合物过滤,加热滤液 | 生成大量黄绿色气体 |
Ⅲ | 加热 | 无明显现象 |
根据实验现象和信息,推测完成以下问题:
(1)已知呈弱碱性。Ⅰ中溶液呈浅棕色是由于
与浓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Ⅲ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或
较低,设计实验Ⅳ进行探究:
将实验Ⅲ、Ⅳ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将a、b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已知25℃时,氯水中(溶于水的氯气分子)、
、
三种微粒所占百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则用
处理饮用水时,溶液的pH最佳控制范围是_______(填标号“A”或“B”)。
A.3~5.5 B.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