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化学反应的过程都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对于反应:,已知断开
、
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是436 kJ和151 kJ,形成
需要放出的能量是299 kJ。
(1)与
充分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kJ,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kJ,反应共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___________kJ。
(2)下列两个图像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反应能量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____(填“A”或“B”)。
3、(1)漂白粉或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写出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制取漂白粉的方程式____。
(2)的水溶液俗称_____,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3)________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生产普通玻璃和水泥都用到的原料是__。
(4)NO2是______色有毒气体,N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67.2L NO2与水反应转移电子______mol。
(5)中国的瓷器驰名世界,制备陶瓷是以黏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若以氧化物形式表示黏土的组成,应写为: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分类法研究化学物质可系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
I.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MgO、Na2O、CO2、CuO
②HCl、H2O、H2SO4、HNO3
③NaOH、Na2CO3、KOH、Cu(OH)2
(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①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NaHCO3,该反应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Ⅱ.有以下几种物质:①碳酸氢钠晶体②液态氯化氢③铁④蔗糖⑤酒精⑥熔融的K2SO4⑦干冰⑧石墨⑨Ba(OH)2晶体
试回答(填序号):
(3)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5)写出①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装置:
(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两极反应式为:正极 ;
负极 。该装置将 能转化为 能。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 ,
6、已知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下列转化;(反应条件未写出)
(1)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实验室鉴别
和
可选择下列哪些试剂?______(填字母)
A.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碳酸钠溶液
(2)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
(3)的化学名称是______。
(4)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5)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7、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得两个电子,B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所形成微粒均与氩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元素的原子只有1个电子,D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数比N层电子数多6个。试写出:
(1)A、B、C、D的元素符号和名称:A____ B____C____D____。
(2)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D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3)画出A离子的电子式____B原子的电子式____。
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列出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______。
(2)①、③、⑤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
(3)②、③、④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4)元素⑦的氢化物常温下和元素⑧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①和⑨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该化合物溶液与元素⑧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6)已知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的化合价一样,也是J已索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 Al | B | Be | C | Cl | F | Li | Mg | N | Na | O | P | S | Si |
电负性 | 1.5 | 2 | 1.5 | 2.5 | 2.8 | 4 | 1.0 | 1.2 | 3.0 | 0.9 | 3.5 | 2.1 | 2.5 | 1.7 |
试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推测元素的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Br与I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关系_________,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
9、锂锰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
通过电解质迁移入
晶格中,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锂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电池中作正极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电池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回答“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4)可与
和
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
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
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10、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是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的水溶液,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右图所示。利用标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葡萄糖分子的摩尔质量________________
(3)该注射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4)该注射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2位)
(5)已知室温下,饱和葡萄糖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1.3%, 请计算室温下葡萄糖的溶解度_____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1位)。
(6)若在实验室利用葡萄糖固体配制该注射液( 500mL5%葡萄糖)在没有容量瓶的情况下,能否配制上述溶液?______,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说明配制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等物质的量的SO2和H2S所含的原子总数之比为___________,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
(2)氢原子物质的量相等的NH3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CH4和H2S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氢原子的数目之比___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NH3、CH4、H2S三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
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习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预测现象、解释问题、归纳规律,有利于了解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下图装置制备纯净的氯气,并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装置中的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图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_______,回形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
(2)装置②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_______。
A.
B.HCl
C.
D.
(3)装置④中导管_______(选填“x”或“y”)伸至靠近集气瓶底部。
(4)将装有干燥有色布条的玻璃管置于_______(选填编号),有色布条不褪色。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④、⑤之间
装置⑤的作用是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铁丝伸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取反应后的固体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分多次加入煮沸的蒸馏水,溶液呈_______色。将蘸有该溶液的棉线置于湿润的滤纸上,用导线连接湿润滤纸的两端,并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如下图所示),开启电源,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13、现有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200mL,其中CuSO4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若向此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使其配成含0.2mol·L-1 CuSO4和2mol·L-1 H2SO4的混合溶液,试求:
(1)所得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2)需加入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小数点后保留1位)
14、Ⅰ。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状况下,H2、D2、T2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同温同压下,1LD2和T2气体中所含的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
(2)现有①BaCl2②Na2O2③KOH④Na2SO4⑤干冰⑥H2SO4六种物质,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_(填写物质的序号,下同),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_______。
(3)如图所示,N4分子结构与白磷分子相似,呈正四面体结构。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93kJ热量,断裂1molN≡N键吸收941kJ热量,则1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kJ。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探究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时,做了如图的实验:原电池原理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4)实验前,甲同学认为“构成原电池的负极总是较活泼的金属材料”,若根据他的判断,两个装置中的Al都是_______极;实际实验时发现两个装置中的电流表偏转方向不同,以下的有关中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乙同学利用打磨过的铜片和铝片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并测量和绘制了原电池的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极短时间电流反转),则图中t1时刻之后阶段,负极材料是_______。
15、在某一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单质D和0.4mol的气体A2,发生可逆反应2D(s)+A2(g)⇌2AD(g)(正方向为放热反应);反应中AD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在上图中画出反应中A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曲线,并进行适当的标注_____。
(2)根据上图中数据,用A2表示该反应在0~10min内的反应速率=___,当A2和AD浓度相等时,该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_(填“>”“<”或“=”)v逆。
(3)平衡时,A2气体的体积分数是___(可用分数表示),恢复到相同温度时,体系内压强是反应前的___倍。
(4)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往该体系中加入更多D可加快反应速率
B.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e气体使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D.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该体系可以生成0.8molAD
(5)下列选项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
A.v正(A2)=2v逆AD(g)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D.当A2和AD的浓度之比为1∶2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