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研究表明,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二者的分散剂都是________________,雾霾的一种分散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燃烧后引起雾霾的一种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 SO2 还能导致的一种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3)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4)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3 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
(5)鉴别 SO2 和 NH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证明气体是 SO2,反之,气体是 NH3。
3、有甲、乙和丙三种化合物,关于它们的信息如下表。
甲 | 焰色呈黄色,能与H2O剧烈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反应后的溶液遇酚酞变红。 |
乙 | 是与小苏打同类的盐,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溶于H2O后溶液呈强酸性,往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M。 |
丙 | 属于高熔点物质,常温和高温下都稳定,能够溶解在化合物甲与H2O反应后的溶液中,也能溶解在化合物乙的溶液中;其所含的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硅 |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它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若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2)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乙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也可生成沉淀M,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属于_____________。
A.两性氧化物 B.酸式盐 C.非电解质 D.两性氢氧化物
丙溶于化合物甲与H2O反应后的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酸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的性质主要是(用字母填在横线上)
A.难挥发性 B.强酸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强氧化性
(1)浓硫酸滴在白纸上,过一会儿,白纸变黑。_______
(2)长期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_______
(3)氧化铁粉末投入稀硫酸中,溶液呈黄色。_______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_______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_______
5、将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是四层,把内层纸漏斗取出,在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湿润,再与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架台的铁圈上,下面放有盛有细沙的蒸发皿,将5 g炒干的三氧化二铁粉末和2 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中,引发铝热反应。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铝热反应可用于________(填写一种用途)。
6、在一定温度下,4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正____V逆(填“>”、“=”、“<”) 。
(3)若t2=2min,计算反应开始至t2时刻,M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
(4)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nD(g),开始时A为4mol,B为6mol,5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ol,D的化学反应速率v(D)=0.2mol/(L·min)。请回答:
①前5min内A的转化率为____。
②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为____。
7、填空。
(1)①写出高温结构陶瓷氮化硅的化学式_______;
②写出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简式_______;
(2)已知NaCN中C、N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写出NaCN的电子式_______。
(3)甲醇的标准燃烧热为726.5kJ/mol,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8、商代炼铜时,所用的矿物原料主要是孔雀石,主要燃料是木炭,在温度1000℃左右冶炼,可能涉及的反应有:
①Cu2(OH)2CO32CuO+CO2↑+H2O;
②2CuO+C2Cu+CO2↑;
③CuO+COCu+CO2;
④CO2+C2CO。
(1)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来看,①②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反应③中,__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__________发生还原反应。
9、某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均为气态)间进行反应,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据图回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
(2)反应起始至t min(设t=5),X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t min时Y的浓度是_______。
(3)在t 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______状态,下列可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
C.各气体的体积不再改变 D.消耗2 mol X的同时生成1 mol Z
(4)一定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有_______。
A.其他条件不变,及时分离出产物
B.适当降低温度
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X的浓度
D.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 L
10、有下列各组物质(在横线上填相应的序号):
①O2和O3 ②H2、D2、T2 ③12C和l4C ④CH3CH2CH2CH3和(CH3)2CHCH3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
(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
(4)为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
11、把对应物质的字母代码填入括号内。
A 明矾 B 硝酸铵 C 新制氯水 D 小苏打 E 次氯酸钙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______
(2)能做净水剂_______
(3)能做处理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_______
12、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洋植物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②③设计成如图所示:
已知氯水中含有Cl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提取过程①③中实验操作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得到单质碘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该实验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_,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4)在灼烧过程中,将使用到的(除泥三角外)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
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蒸发皿 E酒精灯
(5)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完成下列填空:
①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 → →A→_________→G→E→F
②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
13、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2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1)求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保留两位小数);___________
(2)所得溶液Cl-中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
14、物质的量浓度是一种常用的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利用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比较方便。
I.实验需要溶液475 mL和
硫酸溶液25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操作中,能用容量瓶实现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C.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D.贮存溶液
E.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2)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有少许蒸馏水洒落在容量瓶外,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若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的浓硫酸来配制,在下列配制过程示意图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需要用量筒量取浓硫酸___________mL。
II.在0.2 L由NaCl、、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
(4)该混合液中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 L,稀释后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
15、铜和三氧化一铁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其中Cu为+2价、Fe为+2价)制取铜和三氧化二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1)高温焙烧时发生的反应是,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1mol
参加反应时,反应中转移电子______mol。
(2)具有较强的氧化生,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当把
通入滤液A中,检验产物中是否有
生成的试剂最好为______(写化学式)。
(3)某同学想用酸性溶液检验溶液B中是否还有
,你认为是否合适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述理由______。
(4)经检验后溶液B中无,向溶液B中通入
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