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来宾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宋朝理学家都积极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官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不再执着于仕途以达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这体现出理学的价值取向是(       

    A.致力于革新教育体制

    B.努力推动政治清明

    C.积极倡导经世效用

    D.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 2、下面是某高一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朝代

    主要措施

    西汉

    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元朝

    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对吐蕃进行管理

    明朝

    设立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

    清朝

    在新疆设总领军政事务

    A.西域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伊犁将军

    B.安西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奴儿干都司

    C.西域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驻藏大臣

  • 3、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侵华日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长沙大捷

  • 4、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据此推断,这个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汉朝)楚越之地,地广人希…无积聚而多贫。

    (唐朝)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宋朝)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A.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

    B.文学艺术的繁荣

    C.南方经济实力的增长

    D.对外政策的调整

  • 5、当《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传回中国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从而激发了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A.使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使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了新兴经济基础

    C.为国民大革命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

    D.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准备了理论基础

  • 6、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表明,王阳明的心学(     

    A.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B.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C.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

    D.严厉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 7、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共创办新式学堂三十余所,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著作。这些举措(     

    A.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B.培养了近代化实用技术人才

    C.唤醒了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羁绊

  • 8、抗日战争时期,对某次战役有如下描述:“1940年8月23日,第5团再次攻占娘子关,并炸毁娘子关以东石桥,破坏了程家陇底、磨河滩之间的铁路。当晚第19团再次攻入移穰车站,炸毁水塔、铁路。”该战役是指(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 9、北宋中叶,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织了众多的“行会”,比如南方苏州地区的金银行会、扬州地区的渔业行会、北方范阳的布行、幽州的油行。材料可用于印证北宋时期(       

    A.抑商政策的重大调整

    B.南北经济的平衡发展

    C.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 10、学者李昌舒认为,靖康之难并非经济与军事的力量悬殊所致,恰恰相反,当时北宋的军队在数量和战斗力上均强于金兵,但由于思想的禁锢、士风的萎靡,面对社稷存亡的危急时刻,大多数士人或是避祸不言,或是互相攻击,导致战机一误再误。这一观点强调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集团墨守成规

    B.贵族阶级奢靡腐败

    C.专制集权统治措施

    D.前线将领贻误战机

  • 11、高中历史课上,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对部分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了下图知识纲要结构。据此可知,该学习小组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重要概念

    羁縻政策、华夏认同、大一统思想、民族迁徙、互市……

    一般概念

    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册封、和亲、土司制度、都司、戍屯政策……

    史实

    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清朝满蒙联姻……

    A.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发展

    B.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C.中外和平交往基本状况

    D.民族政权间的交流交往

  • 12、《资治通鉴》记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两税法(     

    A.强化了人身控制

    B.为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C.加剧了土地兼并

    D.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

  • 13、1900年5月,朝廷宣战诏书下来后,两广总督李鸿章把它看成是个伪诏,不照办。上海道台余联沅加上张之洞、刘坤一委派的官员,组成代表团同各国领事和谈签约。后朝廷授命仍在上海的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这一现象说明(     

    A.清朝中央与地方存在着信息差

    B.李鸿章已全权掌控了清朝的外交

    C.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被严重动摇

    D.中国已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 14、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领导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自动的武装起来,实行游击运动,直接对日作战,吸引白军士兵,自动对日作战,共同组织指挥这一行动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脱离和推翻国民党军阀的统治”。这一宣言的提出(     

    A.反映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交织

    B.适应了当时中国全面抗战的需要

    C.表明中共改变了工农武装割据政策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5、如图是1922—1927年中国工会会员人数的发展统计图。造成这一时期工会会员人数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刺激

    B.革命性质的剧变

    C.国民革命的推动

    D.列强侵略的加剧

  • 16、考古发掘研究发现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已进入文明社会,出现建筑和玉雕为代表的高级技术能力、等级化社会确立、礼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等,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在发展水平上相近。其研究成果能说明(     

    A.中国文明曙光在辽河流域

    B.中国文明起源的多中心特点

    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

    D.红山文化传承发展中原文化

  • 17、共产国际派德国人李德担任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李德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这种认识(     

    A.反映国共两党军事上势均力敌

    B.实质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严重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

    D.导致中共工作重心被迫发生转移

  • 18、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取材于释迦摩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敦煌石窟的壁画也多借汉地的人物故事阐述佛学的道理。这说明唐代绘画(       

    A.以宗教画最为繁盛

    B.取材范围得到扩展

    C.融合中外文化元素

    D.助推三教并行潮流

  • 19、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有利于当时(     

    A.儒学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B.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思想文化之间相互交融

  • 20、太和二十年(496 年)正月,北魏孝文帝下诏: “魏之先祖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主元也,宜改姓元氏。”此举意在 (     

    A.促进北魏统一北方

    B.消除民族间的隔阂

    C.弘扬儒家先进文化

    D.维护政权正统地位

  • 21、下表是有关《诗经》研究的部分代表性观点,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学者

    观点

    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有三千余篇,经孔子去其重,取三百五篇。此说多为后人所赞同,如班固等人

    孔颖达

    《毛诗正义)认为:从经传所引诸诗看.存者多而亡佚者少,不容孔子十去其九

    朱熹、叶适

    认为孔子只是刊定而已,谈不上删与不删

    现代学者

    司马迁生当西汉初.所见材料多,删诗与否,亦有不同说法,但他取三千之说,必有依据

    A.研究《诗经》不能以《史记》作为参考史料

    B.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代发展一定会被揭开

    C.历史叙事通常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D.《诗经》由不同时代学者搜集和整理而成

  • 22、宋代笔记小说中有大量对乡村居民职业流向的描述,如受雇于工商业各领域、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或农闲时节兼职小商、小贩。宋代笔记小说描述的这些现象(       

    A.都是文学虚构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B.折射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宋初集权政治的种种弊端

    D.表明国家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 23、鸦片战争后,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姚莹则考察西南地区,并撰写《康纪行》,提出要加强“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这反映出当时(     

    A.“中体西用”理念渐成社会主流

    B.传统华夷观念已得到扭转

    C.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的嬗变

    D.近代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 24、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2022年,其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创造了11%的经济总量。它反映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B.“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D.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尝试3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日军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________”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________行为

  • 26、近代世界变迁

    根据提示,完成从“史前到隋唐时期“的时间轴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 27、 ______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袁世凯称帝,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______、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3)结果

    ①不少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______,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 28、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以_______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 29、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________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颁布《________

    ①时间:1912年3月11日

    ②制定机构:临时________

    ③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________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________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④地位: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30、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________,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 31、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

    (2)经过

    ___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黄海战役中________________为国捐躯,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失去了指挥权;1895年________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②条约:签订《________》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设厂。影响:马关条约________,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重创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________不屈从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 3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毛泽东提出把 ____________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 33、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做________

  • 34、________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历史意义?

  • 36、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 3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 38、问答题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2)如果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的话,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3)如果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出兵的话,结果又会如何?

  • 39、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