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绍兴和议签订后,宋金结束了多年的战争生活。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说明,绍兴和议( )
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B.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
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D.促进了宋金之间的社会交往
2、辽太宗耶律德光时设立“南北面官制”。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统治政策。南面官机构仿唐制,内设三省、六部,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北面官僚仍沿用契丹部落的统治形式,设南、北枢密院,统治北方以契丹为主的各游牧民族。这体现出( )
A.辽政权“因俗而治”的政治特点
B.汉族地位有所提升
C.契丹族与汉族之间民族矛盾尖锐
D.契丹族和汉族相互交融
3、《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饭同食。”1947年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归农民私人所有。” 二者的相同点是( )
A.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
B.促进了工农联盟
C.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
D.废除土地私有制
4、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从“五位一体”总体路径到擘画“五个世界”总体布局;从在国家之间和地区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到在全球领域打造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说明( )
A.世界已经建立起了新型国际关系
B.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日臻完善
C.中国开始引领世界格局的新发展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5、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农丞孔仅和大盐铁商人东郭咸阳到全国各地盐铁产区挑选有管理经验的盐铁富商充任盐官或铁官,从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盐铁专营机构。汉武帝此举( )
A.意在提高商人的地位
B.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
D.使商人掌握经济命脉
6、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召开时间 | 会议名称 | 主要决议 |
1921年 | 中共一大 |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
1923年 | 中共三大 |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927年 | 八七会议 | 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7、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
A.实现了与内地教育的高度融合
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拓宽了中小学学生的国际视野
D.强化了“澳人治澳”理念
8、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商鞅此举有助于( )
A.促进庄园经济发展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减轻民众徭役负担
D.强化皇权专制独裁
9、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成员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议事会决定。这表明,在氏族制度下( )
①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②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成员讨论决定
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④氏族首领有特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不仅推翻了一个王朝,而且也在于它使得一切恢复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闹剧。”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纲领
C.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
1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考古学的成就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下列考古重大发现中能够证明中华有五千年文明的遗址是( )
A.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
B.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C.云南元谋的元谋人遗址
D.浙江杭州的良渚遗址
12、东周以来,周王室垄断学术文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知识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属,转而趋向平民化发展,这一转变( )
A.加速了政治集权体制的形成
B.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百家争鸣
C.导致了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
D.说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13、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如下,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
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
14、“联军之往攻京城也,无非以援救使臣、剿平拳匪为宗旨。”材料中的“联军”发起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连续性的文明,五千年文明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 )
A.一体性
B.多元性
C.传承性
D.发展性
16、1932 年初,民主人士何香凝在裙子上赋诗“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并将其送给蒋介石。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华东地区
17、1864年,李鸿章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运动 ( )
A.完全采用官督商办
B.完全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C.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D.开始了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18、考古发现,后岗三叠层的下层是以红陶和少量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层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上层是以灰陶和绳纹陶为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这一发现说明( )
A.石器时代生产发达
B.商代晚期阶级产生
C.华夏文化源于后岗
D.中华文明延绵发展
19、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商鞅主张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0、在人才选用方面,黄宗羲主张加入“绝学”一项,以便为从事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等冷僻学科研究之人提供出仕的途径。后来,将西学、火器亦加入“绝学”。材料反映黄宗羲( )
A.“致良知”的新发现
B.经世致用的儒学主张
C.格物致知的新成果
D.挽救危亡的可行办法
21、有学者认为,西周赋予了天下之国的民族性,使天下之国成为一种超越城邑之国的华夏国家形态。这一转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世袭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推行
C.宗法制的完善
D.礼乐制的崩溃
22、洪秀全幻想着“番第”(列强)为上帝出力,但“番第”却用大炮回报了他。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方打击清军、压迫清廷;同时在南方协同清军与太平军作战。事实表明( )
A.中国已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一贯镇压中国民主革命
C.利益是列强制定对华政策的依据
D.传播基督教是列强侵略借口
23、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 )
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B.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D.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
24、明清之际,顾炎武指出,“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并非自古如此,古时“万岁”是“庆幸之通称”,“万岁”可以是民众、吏士对主人、大臣的称颂,不是只有“天子”才能享用。顾炎武的思想( )
A.缘于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
B.表明了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
C.批判了君主至尊至贵地位
D.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25、
人物 | 时代 | 思 想 |
陆王心学 | 明朝中期 | 其核心的理论为_________。陆王新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____________色彩 |
李贽 | 明朝后期 | 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________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 |
黄宗羲 | 明末清初 | 严厉抨击 ______________,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_________ |
顾炎武王夫之 | 明末清初 | 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顾炎武提出_________________ |
26、1936年,________发展到三万余人。在共产党员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27、近日发现欧洲中世纪领地契约部分残片,根据内容推断西欧形成了________,此契约的订立者是________和爱德华四世公爵。
28、城市: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________,它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29、财政危机
(1)原因
①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导致________直线上升
②政府________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2)表现: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________状况日益恶化。
30、________年,________族首领________称皇帝,建立________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________
31、背景
(1)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________》,民族危机加深。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维新思想兴起①康有为:撰写《________》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②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________》等文章,宣传维新变法。
32、将下列制度、政策或事件填入勾之相应的时代(填括号)
A推行均输平准 B党锢之祸 C设立中朝 D设置安西都护府
E增强尚书台作用 F实行两税法
西汉____东汉____唐朝_____________
33、在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________在和约上签字
34、商业繁荣:长途大额贸易发展,明清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__________和山西________。但就全社会看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_____________还占据压倒优势。
35、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3点,P39)
36、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
37、两汉时期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请回答:
(1)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请列举近代前期三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战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对于国内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9、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当欧洲出现思想解放运动时, 中国明清时期也出现了启蒙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宣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