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九二共识”
D.“国共合作”
2、关于“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北宋《丁晋公谈录》可谓最早记载解除石守信、王审琦兵权的文献,但其只讲罢二人兵权,并无宴请情节。时隔半个多世纪,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则是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中却未见记载。据此,下列对“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来自传闻,毫无依据,不可置信
B.充满了话本式的戏剧性夸张和渲染
C.司马光是亲历者,其记载最可信
D.是否发生过“杯酒释兵权”应存疑
3、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能够铸造青铜人像和工具。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下列选项对材料所述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和非洲交往源远流长
B.古代非洲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C.非洲文化地域性特征明显
D.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4、如图时政漫画《我实拿他不动》刊登在1919年5月16日的《神州日报》上,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共合作
D.国民革命
5、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向八国宣战的诏书,李鸿章看到这份诏书的第一反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之后各国代表在上海领事馆商定完毕《东南互保章程》。有学者认为,这次任性的宣战其实是给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预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B.广东省率先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该战争的性质与辛亥革命一致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6、下面这幅图是著名漫画家剑凡创作于1930年的作品《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暴雨!》,一把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遮蔽着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该漫画揭示了这个时期民族工业奄奄一息的生存状态,图中所谓的“狂风暴雨”指( )
A.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B.封建主义的阻挠
C.落后的生产技术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7、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则进一步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纵出自圣人……,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 )
A.二位学者反对格物致知与儒家经典
B.儒学思想体系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C.城市市民阶层兴起促进儒学普及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儒学体系崩溃
8、下表是《清朝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变化表》(部分),据此变化可推知,这一时期( )
时间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人口(亿) |
1661年 | 549 | 0.2 |
1685年 | 608 | 1.2 |
1724年 | 683 | 1.5 |
1812年 | 791 | 3.6 |
A.政府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人地之间的矛盾逐渐走向缓和
C.农业生产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
D.高产粮食作物引进并得到推广
9、明朝永乐时期内阁“仅以文字翰墨为勋绩”,阁臣品秩不过五品。仁宣时期,阁臣加官至三孤,秩从一品,官阶超过了六卿;以后凡入阁者均相继晋各部尚书,嘉靖年间张璁“居内阁,则排六卿而成相之尊”。这表明内阁( )
A.政治地位提升
B.成为法定机构
C.具有决策权力
D.有效制约皇权
10、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宣扬秦代替周是水德代替火德,并采用一整套相应的制度,如水德色尚黑,秦统一后,衣服、旗帜等“皆上黑”,与水德相应的数字是六,所以“符、法冠皆六寸”。还特意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炫耀自己的正统性。秦始皇的这一举动是受到战国时期某一学派的影响而进行,这一学派和它的创始人是( )
A.荀子 儒家
B.韩非 法家
C.邹衍 阴阳家
D.李耳 道家
11、东吴、东晋和南朝相继建都于南京(东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时,建康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这些做法( )
A.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B.保证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C.推动了南北方的交流
D.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12、秦灭六国后,秦朝贵族势力不断地被削弱,而非宗室贵族组成的官僚集团不希望贵族势力坐大,理所当然地拒绝实行分封制,从秦国发展而来的中央地方行政体系被完整地复制到秦王朝。这说明郡县制的实行( )
A.充分发挥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取代贵族政治成为选官依据
C.适应了秦朝的政治体系需要
D.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13、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中外交流活跃。如表中①所对应的史事应该是( )
序号 | 史事 |
① |
|
② | 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
③ |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
④ | 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多次 |
A.文成公主入藏
B.唐玄宗重用贤能
C.鉴真东渡日本
D.安史之乱被平定
14、到了秦汉以后,国家形态结构演变为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在这样的国家形态结构内,以汉民族为核心的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共同体已开始形成。这说明秦朝( )
A.实行“中央—郡县”制的国家形态结构
B.采取军事行动最终结束了分裂局面
C.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其统治短暂
D.周围的戎狄蛮夷开始融入华夏民族
15、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科举制度开始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6、1953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把优秀干部输送到工业建设部门去,做好团结改造原有技术人员的工作,大力培养、训练新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专家。这一要求旨在(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推进三大改造的完成
D.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7、毛泽东在报告中写到“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据此可知,材料所描绘的是哪个时期(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清朝大事记(部分)。下表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 事件 |
1638年 | 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
1684年 |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
1762 年 |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
1727—1793年 | 从 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
A.宗藩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B.清朝边疆危机的显现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专制集权的空前强化
19、汉代诏书要逐级下发直到乡里,官吏要口头宣读,并且在交通要道的亭壁或木板上抄写悬挂;还有将上级旨意刻于石上,以便长期展示。这反映出汉代( )
A.文书规范等级秩序
B.以文书驾驭天下
C.重视法律教化治理
D.凸显皇帝的权威
20、明朝中后期,内阁逐渐从翰林院独立出来并领导翰林院,嘉靖以后,内阁首辅已成为皇帝之下、七卿之上的辅佐大臣。但在典制上,朝廷未予明确承认,《明会典》仍将内阁附于翰林院之下。这表明,内阁( )
A.是统领百官的行政核心
B.有协助皇帝批红的权力
C.与翰林院形成制衡机制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1、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类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代内阁( )
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B.阁臣权力有限
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
D.深受皇权控制
22、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23、学者余英时认为:自宋代以降,君权的绝对化愈演愈烈,相形之下,相权则愈来愈弱;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宋朝削弱宰相职权的方式是( )
A.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分割相权
B.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C.几位宰相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
D.设置首辅分割宰相的决策权
24、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础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时期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各级人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由此推测,三线建设( )
A.有利于改善国民经济布局
B.得益于国家雄厚的工业基础
C.着眼于改善当地民众生活
D.消除了东西部之间经济差距
25、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6、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_______,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______________辖区和______________辖区。
27、宋朝设立__________削弱丞相的行政权。
28、随着________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________的持续发展,创建________的问题提到历史日程上来
(1)1920年初,________和________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
(2)同年4月,________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8月,________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29、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________实施
30、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这次革命推翻了________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________,建立________,传播了________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________,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辛亥革命局限: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________、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科学的________;没有能够发动广大民众;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31、经过:义和团提出“________”的口号进行反洋斗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________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他所提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________,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实属下策
32、新时期时代表性的人类有:
(1)新时期时代早期
①距今约________我国进入新时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________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________。以________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②同期,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________,长江下游出现________
③河姆渡居民种植________并且掌握了_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2)新时期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新时代晚期的________代表器物是________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北方辽河上游有________,长江下游有________。他们出土了精美的________。
33、宋代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立“_________”,有权向中央直接奏报。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都察院除了分道监察地方官外,又设有“_________”以监察六部,合称“科道”。
34、手工业
①宋朝________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_______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________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________象征
②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________的开采量很大。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产量和质量
③________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________的发展
3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
36、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有哪些?
37、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中重要的制度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情况。
38、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和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39、“四个现代化”提出的时间和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