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琼海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北宋废除了过去工商之家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规定。到了南宋,任何人,只要没有触犯法律的前科,身上没有残疾,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些变化(     

    A.实现了社会成员的平等

    B.表明了抑商政策的废除

    C.有利于门第观念的淡化

    D.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 2、《史记·周本纪》记载:“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内外服制

    D.分封制

  • 3、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星罗棋布。考古成就能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B.原始社会发展的全貌

    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D.早期国家发展的程度

  •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A.郭守敬—《天工开物》

    B.孙思邈—《伤寒杂病论》

    C.沈括—《梦溪笔谈》

    D.宋应星—《农政全书》

  • 5、1279年,宋元崖山之战,宋朝大臣陆秀夫背起年幼的皇帝投海自尽,其他忠臣、将兵、家眷、随皇帝一起逃命的百姓等共10万余人一起投江殉国。这反映出当时(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崇文抑武方针的实施

    C.理学影响的扩大

    D.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 6、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下是关于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B.制定“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

    C.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消除了游牧文明的势力和威胁

  • 7、唐初,官员的候补主要有三个途径,即科举,杂色入流(封建王朝把官员分成九品,九品以内为流内,九品以外为流外,官员由流外并入流内叫入流)和恩荫。其中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生来源是国立学校中的学子,这些学子大多数都是贵族之后,普通人较难获得进入学习的机会。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初期的门第观念浓厚

    B.唐朝政治依旧属于贵族政治

    C.九品中正制度在唐朝延续

    D.科举取士标准呈多样化趋势

  • 8、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临时参议院决定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这表明

    A.具备了近代国家外观

    B.民族意识的开始形成

    C.中华民国的新旧嬗变

    D.革命彻底反帝反封建

  • 9、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

    B.②——元谋人遗址

    C.③——河姆渡文化

    D.④——北京人遗址

  • 10、胡适先生在谈到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时说:“政治忠诚的迅速改变(如邦无定交,土无定主)引起了封建等级结构的崩溃,这一时期到处充满了批评精神,以致现存的社会政治态度以及传统的真理和道德标准都受到无情的批评和攻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滞慢

    B.诸子学说精彩纷呈

    C.中央集权制度崩溃

    D.官府垄断学校教育

  • 11、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为世官制。春秋后期孔子提出:如果让他选择人才,他会优先选用学好了礼乐的出身下层的“野人”,而非不通礼乐的出身高贵的所谓“君子”。孔子的这一主张(     

    A.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强调反对贵族政治

    C.凸显出礼乐制度的选官功能

    D.意在优化官僚政治

  • 12、1928年3月,边界掀起了一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风暴,井冈山人民在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后,第一次发自肺腑的高呼“共产党万岁”。正如毛泽东在延安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赢得了农民;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据此可知,当时井冈山斗争(     

    A.源于中国的革命实际

    B.具有农民革命的性质

    C.属于旧民主革命范畴

    D.完成了国民革命目标

  • 13、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日军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八路军总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针对此情况八路军进行的反击(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B.是抗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使中国共产党达到空前的团结

    D.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

  • 14、唐太宗选用人才“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崇文抑武政策确立

    C.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 15、南宋夔州路转运判官指出:“本路施、黔等州荒远,绵亘山谷,地旷人稀,其占田多者须人耕垦,富豪之家诱客户举室迁去……凡为客户者,许役其身,毋及其家属;凡典卖田宅,听其离业,毋就租以充客户。”这反映出南宋时期(     

    A.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突出

    D.人口迁徙受到严格限制

  • 16、20世纪30年代农村俱乐部在“苏区”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区吸纳“苏区”的经验,率先推动俱乐部建设。1956年,《人民日报》刊出专题社论,将农村俱乐部建设提升至农村文化工作的核心。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施

    B.确保党的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 17、如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符合这一时期的描述是(     

    A.诸侯纷争,变法成为潮流

    B.皇权加强,丞相权力削弱

    C.崇文抑武,文官地位提高

    D.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

  • 18、20余年的和平,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说明绍兴和议(     

    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B.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

    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D.促进了宋金经济的发展

  • 19、据清政府历年在册人口数字分析,从乾隆十六年到道光二十年(1751-1840)的90年中,人口增长率在10‰以下的共有62个年头,约占90年的69%,远低于1675-1750年间的增长率。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B.计划生育成效显著

    C.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20、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原理,以为智育之原本”。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A.批判传统文化

    B.推行维新变法

    C.发起民主革命

    D.推动思想启蒙

  • 21、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打破了闭关自守政策

    C.拓展了海外市场

    D.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 22、1938年春天,为了阻止日军在徐州会合的战略目标,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南部的某座古城投入近30万兵力与日军苦战。虽然我军损失惨重,但是这场战役寸土未失,重创日军主力,它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场空前大胜,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和士气。由此可以推知,这场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徐州会战

  • 23、“版面平整,着墨好,印刷较为清晰;制版速度慢;雕错修改很难,需挖补。”下列技术符合该评价的是(     

    A.司南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 24、下图中①②③④为中共党史上几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处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B.毛泽东在②处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处掀起的一二九运动宣传党的救国主张

    D.④处召开的会议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军队趁机侵占中国________

  • 26、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________发挥了独特的作用。________不仅是________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________、社会主义________的指导思想

  •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 28、中共八大

    时间

    ________

    内容

    正确分析国内矛盾: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制定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________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

    意义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 29、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

    (3)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

    (4)后果:“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原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 30、理论指导: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________》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持久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________成立,________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________政体就此产生

  • 32、参加日内瓦会议

    (1)________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会议。

    (2)________问题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

  • 33、措施:

    ①奏折制度:康雍乾时期形成了______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②军机处:_________ 时,设立军机处。

    ③思想控制:清朝统治着加强思想控制,频繁制造______________,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 34、史实与史观

    下列表述中,有些属于“史实”,有些属于“观点”,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字母:

    表述

    史实

    观点

    A.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

     

     

    B.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C.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了伟大成就

     

     

    D.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E.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F.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史实__________;观点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1901年列强为侵略中国,发动了哪几次主要侵略战争?(需列举4次,可以不写时间)

    (2)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掀起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阶级

    反侵略求民主的事件(每格填一件大事)

    最终结果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4)综合表格中的各项信息(尤其是“最终结果”),你能获得什么认识?

  • 36、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是什么?

  • 37、奏折制度的特点、作用?(P39)

  • 38、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并对自己观点进行阐述。

  • 39、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