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开始于
A.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2、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官府设立僧官制度,即君主通过赐予僧团领袖官位、爵禄的方式,笼络佛教领袖,促使僧团组织置于世俗权力秩序控制之下。僧官制度的设立( )
A.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
B.体现了佛教官方化
C.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D.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3、郑州大河村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从出土的陶器看,不但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特色,而且还有东部的大汶口文化及南方的屈家岭文化的元素。这表明当时( )
A.大河村处于旧石器时代
B.区域文化存在着交流交融
C.手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D.社会活动呈现较强组织力
4、据统计,1954年宪法在起草讨论的时候,参加初步讨论的各界人民有103万余人,共提出118万多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对宪法草案作了若干改动。这一过程( )
A.体现了人民政协的职能
B.彰显出人民民主的原则
C.反映出人大制度的优势
D.凸显了依法治国的国策
5、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 宰相人数 | |
北宋(71) | 南宋(62) | |
高级官员 | 20 | 8 |
中级官员 | 15 | 10 |
低级官员 | 12 | 8 |
无官职记录 | 24 | 36 |
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6、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内阁大臣
D.军机大臣
7、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 事件 |
1662年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1689年 |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
1727年 | 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
1762年 |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
A.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统一
D.统治危机的初显
8、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长沙人刘蜕成为当地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镇守荆南的魏国公崔铉特地赠他70万“破天荒”钱,这就是“破天荒”典故的来历。由此可见,当时长沙地区
A.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B.学子被特准参加科举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社会价值取向被影响
9、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10、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压抑儒家,但突出了道家和墨家;批判诗文,可着意表彰小说和戏剧;鄙视文人大传统,转而发掘民间小传统。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使民众接受了西方的政治理念
B.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C.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D.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
11、1928年《大公报》上刊载的征婚广告中,男性对女性提出要“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有革命思想”等要求,女性则表明自己“因反封建式婚姻与家庭脱离关系,要求男性经济独立,若经济充裕为侧室亦可”。这反映出( )
A.西式婚礼渐为大众接受
B.思想解放的渐进性与艰巨性
C.婚姻自由成为社会共识
D.传统婚姻观念已被彻底摒弃
12、两汉时期,宰相的出身复杂多样,如萧何、申屠嘉出身于布衣,周亚夫、窦融出身于功臣豪门世家,刘隆、刘恺出身于宗室。这反映了( )
A.科举制度的影响日趋凸显
B.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
C.门阀贵族统治的彻底瓦解
D.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3、西汉高祖至武帝初年,朝廷官员中师从法家的居多数,从汉武帝初年到宣帝末年,朝廷官员出身于师从法家、道家的人数急剧减少,而师从儒家的人数不断攀升。这一变化表明
A.官员晋升渠道的拓宽
B.治国方略的转变
C.社会阶层流动的削弱
D.中央集权的强化
14、五四运动之后,全国掀起“罢课、罢教、罢工、罢市种种风潮,同时各种白话小刊物也风起云涌”,“政治运动、社会运动、家族运动种种潮流日盛一日”。据此可推知( )
A.新文化运动是时代的主流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的影响较为广泛
D.民主和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15、西夏文(如图),又名河西字、番文等,是元昊命人参照汉字的“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等),采用合成法创制的记录党项语言的文字。据此可知,西夏文字( )
A.借鉴模仿汉字字形
B.加强了西夏的统治
C.是民族沟通的工具
D.是民族交融的产物
16、东周不如西周,西周国力强盛,军事足以控制诸侯,是名副其实的中原共主,所有诸侯国都臣服。西周灭亡,东周王室建立,国力衰弱,不但不足以控制中原诸侯,而且北面临戎狄的入侵,南面临楚国的威胁。这种政治形势( )
A.根源在于礼法制度衰落
B.客观上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条件
C.是少数民族发展的结果
D.推动楚国率先成为春秋的霸主
17、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在中国的领土。明朝设立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是
A.行都指挥使司
B.宣慰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18、在变法开展之前,康有为就公开表明与旧官僚体制为敌; 康有为在接受光绪帝召见时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尔! ”这反映了维新派( )
A.态度坚决措施彻底
B.缺乏策略急躁冒进
C.准备充分斗志昂扬
D.握有实权雷厉风行
19、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一过程体现了( )
伯(排行)→伯(获得官职)→伯(爵称)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
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
20、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的发言中说: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应撇开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通过这次国际会议,中国( )
A.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C.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冲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21、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已故中国考古协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先生认为,良渚古城在国内独一无二,其意义与价值可比殷墟,可称为“中华第一城”。此前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现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华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被国际承认。这说明( )
A.文明的起源必须经过考古发现才能被证实
B.文明的起源须要获得国际的认可方可确定
C.考古发现更真实、更具说服力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2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在国民党的独立领导下开展
B.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
C.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以1926年的北伐战争作为开端
23、周平王东迁之后,郑国不断侵扰王室。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却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表明( )
A.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B.周王实际控制诸侯
C.天下共主名存实亡
D.桓王注重睦邻友好
24、某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政府明白了自己的统治实在是摇摇欲坠,在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清政府给了地方督抚极大的权力,军政大权不断下移,如曾国藩创建湘军,李鸿章创建淮军。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造成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B.影响了晚清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
C.使汉族官僚成为统治的核心
D.彻底瓦解了清朝政府统治的根基
25、1937年11月,国民政府撤离_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持续________的烧杀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________。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________人以上
26、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________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________的制度。
27、预备立宪
(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
(2)历程
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________。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______”。
(3)结果: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8、中共中央准确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_______、以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29、 ______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袁世凯称帝,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______、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3)结果
①不少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______,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30、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以下是反映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史料
上述材料中可以作为研究东亚文化圈史料的是:________;
可以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31、金元时期,受________、________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32、文学艺术
项目 | 时间 | 成就 |
文学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此时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______东晋______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______等文学形式; |
诗歌 | 唐朝 | 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是______诗圣是______ |
书法 | 东汉 | 成为一种艺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此时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书法家________世称书圣。 | |
隋唐 | 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____的颜体和________柳体最为有名。 | |
绘画 | 东晋 |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___》《________》。 |
| 隋唐 | 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称为________ |
石窟 |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 | 著名的石窟有_____、_____、______ |
33、条件
(1)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 _____ 的帮助。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建党事宜。
(4)组织基础: _____ 的建立。1920年8月,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5、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同时存在但社会地位不同的两种经济形态,由此演绎出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自然经济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的辉煌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终归为现代化的商品经济所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转变。请问这一转折发生在那个时间段?为什么?
(2)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的支柱,属于自然经济的一种形式。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自然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的突出成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
(3)我们应该如何历史地发展地看待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
36、看如图分析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特点有哪些?
37、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怎样的?
38、丰台区某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历史、感受历史。
(1)通过了解实践活动一,回答:火烧圆明园与19世纪中期发生的哪个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通过实践活动二的参观学习,结合所学,说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做了哪些努力?
(3)如果你和朋友来到北大红楼参观,你要向朋友介绍发生在98年前的五四运动,你将怎样表述?(从时间、起因、经过、意义几个方面介绍)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这节内容后所做的读书笔记的部分内容。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矛头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之柱——孔孟之道,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开启了思想的近代化。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4.最早提出的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①在政治上,要把中国建成一个带有法制与民主色彩的国家。
②在经济上,要通过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以求富强。
③在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万国通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笔记提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以及理由需观点正确,并符合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