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衡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下列关于世界殖民体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实质是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奴役

    ③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④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秦统一六国后修建了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下图为秦长城的是(     

    A.

    B.

    C.

    D.

  • 3、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引发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     

    A.丞相的废除

    B.锦衣卫的设立

    C.内阁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置

  • 4、下列项中,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1860—1913年我国棉布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表(%)》

    项目年

    1860

    1894

    1913

    机制布所占比重

    3.18

    14.15

    34.83

    手织布所占比重

    96.82

    85.85

    65.17

    A.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B.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C.棉纺织工业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5、下表是清嘉道年间部分地主阶级士大夫的言论。据此可知,这些思想(     

    言论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习闻,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

    A.反映了鸦片战前的严峻形势

    B.警示了列强对我领土的觊觎

    C.反映出关注现实的经世情怀

    D.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

  • 6、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宣称“我们不应再走欧美、日本的错路”。毛泽东热情的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其必将普及于世界。一些老同盟会会员,也在这时开始转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推动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B.辛亥革命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面貌

    C.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已经展开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开始

  • 7、下表中博物馆名称的来源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有关。这项制度是(     

    名称

    晋国古都博物馆

    齐文化博物馆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所在地

    山西省

    山东省

    北京市

    A.内外服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8、元朝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在地方管理上采取的制度是

    A.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

    C.刺史制度

    D.分封制度

  • 9、某班同学准备在校园公告栏里创作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板报,拟分为“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六个板块,下列事件能入选“生死攸关”板块的是(     

    A.中共一大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遵义会议

    D.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

  • 10、孙中山在评价四川保路运动时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革命或许要推迟一年半载的。可见,孙中山认为四川保路运动(       

    A.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D.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

  • 11、东晋推行一种君主与臣子共同治理天下的形式,当时,晋元帝司马睿登基之时,百官陪列,命王导御床共坐。这说明(     

    A.君主的权力被制衡

    B.门阀势力显赫

    C.士族与皇权的冲突

    D.地方豪强割据

  • 1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13、腓尼基是当时地中海贸易网络的枢纽,因此腓尼基字母很快在地中海地区传播,演化出来的亚兰字母和希腊字母更是意义重大。材料可用于论证

    A.古希腊文明的现实意义

    B.古罗马文明的历史价值

    C.西亚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D.印度对国际交流的影响

  • 14、睡虎地秦简《语书》对“良吏”的界定标准是“凡良吏明法令,事无不能殿(也)。”汉代良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力行教化而后诛罚”。这说明(     

    A.两朝非常重视对官吏的考核

    B.秦汉选拔官吏的途径有所不同

    C.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

    D.汉代治国理念较秦朝有所调整

  • 15、黄宗羲在《原臣》中说,父子是先天的血缘关系,君臣则是后天的契约关系,是在“为天下”的前提下结成的君臣共同体,君主若不能“为天下”,臣可视君为路人。这说明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     

    A.倡导君臣平等的契约关系

    B.抨击君主专制

    C.否定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

    D.信守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

  • 16、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治,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制

    B.禁止自由买卖土地

    C.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

    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 17、在中国历史的“常态”发展中,经常会出现“变态”。如果说秦汉代表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常态”,那魏晋南北朝则代表的是“变态”,在变态中仍能看到进化的迹象。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化迹象”的是

    A.汉族与内迁民族逐步交融

    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C.科技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

    D.北民南迁带动江南经济开发

  • 18、史书记载:唐朝中后期,“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这表明当时(     

    A.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B.战乱破坏农业生产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赋税制度亟待改革

  • 19、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私学取代官方教育

    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

    C.教育权利逐渐下移

    D.封建统治已经确立

  • 20、春秋时期,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齐、晋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这凸显出春秋时期(     

    A.完整的宗法体系已崩溃

    B.华夏认同观念尚未产生

    C.皇权至上观念逐渐形成

    D.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

  • 21、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为后世长期沿用

    B.是秦始皇首创

    C.官员世代承袭

    D.削弱了中央集权

  • 23、1840年4月,美国领事告诉清朝某官员英国将派军远征中国的消息,但该官员将其称之为“谣言”,英军舰队抵达广东海面后,该官员还上奏皇帝:“伏查英夷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乃载运鸦片。”由此可知,该官员

    A.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缺乏清晰的认识

    B.对鸦片战争的失败负有主要责任

    C.判断敌情失误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D.认为英国鸦片走私行为不足为虑

  • 24、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这些城市不但与非洲内陆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和文化联系,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这表明古代东非海岸城市(       

    A.融入了印度洋贸易网

    B.深受阿拉伯文明影响

    C.因文明开放交流而繁荣

    D.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宪法: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____________

  • 26、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________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 27、《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

  • 28、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_______路线、_______路线和_______路线,恢复了党的_______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 29、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标志着________

  • 30、约法规定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____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________________

    (4)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使其统治权,________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

  • 31、公元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双方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 32、中国

    (1)政治:仍停留在封建社会,______统治顽固。

    (2)经济:自给自足的______是主要生产方式。

    (3)科技:非常落后。

    (4)军事:作战能力低下,武器主要是______

    (5)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各地______此起彼伏。

  • 3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________理念,________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型国际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

    (3)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________________的大国关系框架。

    (4)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5)对非洲关系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6)中国同________________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 34、近代葡萄牙人形成以________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将大量中国生丝、瓷器经印度果阿运往欧洲,除此之外也参与到中国和________之间的贸易中。这些贸易让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些省份开始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 36、(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总体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材料二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20世纪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材料三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多项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介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

     

  • 37、孔子

    (1)用一句话概括孔子的地位?

    (2)孔子思想出现的背景和核心问题是什么?

    (3)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从核心观念、政治、教育和典籍整理等思考)

  • 38、南昌起义的时间、意义?

  • 39、什么叫“郑和下西洋”?其目的和影响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