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主要外贸商品需从江南、湖广、福建等地区运往广州,赖此为生的苦力、商贩、货船、旅店达上百万之众。五口通商之后,外贸商品可就近从上海、宁波、福州、厦门等地出洋,广州渐形衰落,失业人口剧增。由此可知( )
A.大规模社会运动发生风险增加
B.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C.外贸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了上海
D.五口通商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变革
2、西魏时期的府兵制是兵农分离、充满部落武装色彩的特殊军制,统兵大将类同酋长,战士户籍不隶州县。到了隋朝,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军人户籍一律归地方政府管辖。这一变化( )
A.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推动了经济的全面恢复
D.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3、根据规定,雅典公民个人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议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实质上表明( )
A.雅典城邦整体利益高于一切
B.雅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重视公民基本民主权利
D.雅典注重依法治理城邦事务
4、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出现了关于革命力量的不同声音,针对此种情况,1929年4月,毛泽东指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坚持工人阶级对革命的领导
B.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坚持发展农民斗争的重要性
D.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其根本目在于( )
A.扭转贸易逆差
B.走私毒品鸦片
C.镇压太平天国
D.打开中国市场
6、金代北京路地区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金代将上京路大量女真猛安谋克迁往该地区,并种植粟、菽、黍、麦等作物。可见,金代( )
A.进入了鼎盛发展时期
B.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C.固守本民族管理制度
D.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7、雅典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名著《阿卡奈人》中描述的公民大会的场景是:“那些主席官迟迟到来之后,挤成一团,争前排座位……城邦呀城邦,可我总是第一个到来,独自个儿,叹叹气,放放屁,打哈欠,伸懒腰,烦躁不发……”材料反映当时雅典( )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公民整体素养较差
C.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D.公民行政随意无序
8、宋代,儒学家们突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这一体系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
A.二程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9、汉代诏书要逐级下发直到乡里,官吏要口头宣读,并且在交通要道的亭壁或木板上抄写悬挂;还有将上级旨意刻于石上,以便长期展示。这反映出汉代( )
A.文书规范等级秩序
B.以文书驾驭天下
C.重视法律教化治理
D.凸显皇帝的权威
10、“正泰橡胶厂劲头高,全厂的职工把决心表。三年赶上邓禄普(英国轮胎)呀,我们一定做得到。”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
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C.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11、下图为据《旧唐书》和《新唐书》所作安史之乱前后官员(有入仕方式记载的1561人)入仕方式图,入仕方式从图形的12点钟方向开始,顺时针方向分别为荐举、授官、荫庇、军功、科举、归降、其他共七类。分析可知唐代( )
A.选官的方式呈现多元性
B.社会动荡推动科举进步
C.主要依靠科举入仕为官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开放
12、明朝中期,江苏常熟一位地主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农村雇佣劳动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13、北宋政府在州县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级行政机构——路,原来负责掌管地方财赋的转运使成了路的首设高级官职。据此可知,北宋政府( )
A.放松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冗官冗费困境进一步加深
D.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14、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在《中华帝国的衰落》中写道: “1842 年夏,英国军舰便抵达这座前明都城的郊区,做好了大炮轰城的准备。..道光皇帝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英国的要求,签署议和协定。”材料中的“议和协定”是指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虎门条约》
15、春秋时期,晋国的魏绛认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孔子提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反映出当时的知识阶层( )
A.推崇德政的时政方针
B.消极看待社会发展前景
C.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
D.革故鼎新成为普遍认同
16、良渚古城遗址的古城内仅池中寺一地,就埋藏有10万千克炭化稻谷,但古城内却并未发现稻田遗存。这些稻谷,极有可能是在古城外种植,并通过“税收”的方式集中至此。由此可推知,良渚文明( )
A.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
B.已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C.社会生产分工较为明确
D.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17、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立足历史角度,详细描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缘起,再现了新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历史性决策的过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推动“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8、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粤港澳三地迈出融合发展的坚实步伐,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代将成为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这些措施的实践( )
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B.有助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C.践行了基层民主自治
D.得益于“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19、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是首长制,唐代是委员制。”首长可能只有一个,委员却或许有很多,中央最高权力机构从汉代首长制到唐代委员制的变化反映了( )
A.丞相位高权重
B.民主思想形成
C.行政效率降低
D.皇权不断加强
20、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祖国统一大业向前推进,其主要表现有( )
①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元朝长期停止科举考试且实行四等人制: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汉族人民又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历来以天下为己任的儒生的地位仅在乞丐之上,这一政策带来的客观影响是( )
A.加剧民族矛盾
B.市民阶层壮大
C.削弱中央集权
D.促进元曲发展
22、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战争”( )
A.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中国被迫签署《北京条约》
C.中国战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D.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23、1938年春天,为了阻止日军在徐州会合的战略目标,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南部的某座古城投入近30万兵力与日军苦战。虽然我军损失惨重,但是这场战役寸土未失,重创日军主力,它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场空前大胜,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和士气。由此可以推知,这场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徐州会战
24、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
A.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B.神农氏画像石刻
C.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D.东汉《四民月令》
25、同学们在复习非洲历史时发现,埃及地区历史悠久,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政权更替频繁。请按时间顺序排列曾经统治埃及地区的政权。(填写字母)
A:阿拉伯帝国 | B:奥斯曼帝国 | C:埃及新王国 |
D:亚历山大帝国 | E:波斯帝国 | F:罗马帝国 |
G:拜占庭帝国 |
|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
|
26、宋代在商业上的一大发展,是在货币上发明了纸币,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的________。宋代中国文化格局发生变化,南方文风胜过北方,根本原因是在这一时期完成了________。
27、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28、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_______,对_______造成严重的摧残。
29、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30、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31、背景:①北宋中期后出现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和两积(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大臣范仲淹发起以________为宗旨的改革,史称“________”。但因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失败
32、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________等在________桂平________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不久,________称天王
33、条件
(1)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 _____ 的帮助。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建党事宜。
(4)组织基础: _____ 的建立。1920年8月,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
34、兴起:以“________”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35、问答题
(1)结合中国近代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明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列举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民族独立和复兴前赴后继的进行了哪些探索和抗争?
36、老子
(1)老子的地位是怎样的?
(2)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从世界观、辩证法和政治主张等思考)
37、辽、西夏、金的建立者、民族、都城?
38、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在近代,英国、美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确立了什么政体?
(3)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文献?
(4)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于哪一年?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39、东汉的衰亡
(1)东汉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2)东汉衰亡的表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