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镇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公卿是商周时期的贵族阶层。如图中商至西周同、异姓公卿的比例变化反映出(     

    A.国家初始形态的确立

    B.宗族血缘关系的加强

    C.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D.官僚队伍的日益膨胀

  • 2、下面分别是关于汉唐时期的经济政策示意图。据此可知,两者都(       

    ①是中央政府推行的赋税制度                       ②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③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④是依据现实进行的政策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3、咸丰、同治以后,一大群汉族士大夫成了封疆大吏。他们跟以往的督抚不一样,不仅自己手里有军队,而且通过收取厘金壮大了地方财政。在这些督抚控制区域,一个个现代化企业破土而出,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篇章。这一局面的形成源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戊戌变法

  • 4、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到的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祖冲之

  • 5、景泰四年(1453)漳州知府谢骞下令随地编甲,并把靠海的违式船只尽行拆毁;还规定小船必须朝出暮归,本地人户须朝出暮归,如暮不归即赴府呈告,有不告者,事发连坐。上述规定反映出明朝(     

    A.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B.地方权力得到扩展

    C.法律严苛的现象加剧

    D.社会控制手段多样

  • 6、据学者研究,西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 7、“南倭北虏”,即东南沿海倭寇侵扰和北部边境蒙古骑兵袭扰,是长期困扰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两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明朝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修长城防御蒙古骑兵南下       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③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       ④派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8、下图为谭延闿对起义新军攻入长沙场景的描述。这可从侧面印证(     

    息一仆至,称报告大人,新军攻城!巡抚余诚格云: “没有的事,再打听罢!”我们刚欲下楼梯,又一仆至,云“报告大人,新军进了城!”余抚又云: “没有的事再打听罢。"新军到抚署时,抚署卫队立刻投诚。余诚格见势不妙,从抚署后墙挖了一个洞逃走。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C.新军势力迅速崛起

    D.辛亥革命达到了高潮

  • 9、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这一事件(     

    A.维护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直接引发辛亥革命的爆发

    D.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 10、下表所示的唐诗诗句反映出当时(     

    诗人

    作品

    诗句

    骆宾王

    《从军行》

    弓弦抱汉月,马足踏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朱庆馀

    《送于中承入著册立》

    上马生边思,戎装别众僚。.....蕃庭过册礼,几日却回朝。

    元稍

    《估客乐》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暮》

    绝域遥怀怒,和亲愿结欢。

    A.周边各族得到迅速发展

    B.各民族的经济交流频繁

    C.民族间交往的形式多样

    D.中央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 11、建炎南渡后,不少官员主张定都建康(今南京),但赵构认为建康紧靠长江,金兵随时会过江,最终迁都临安。临安城水网密布、湖泊纵横,是抵御金人骑兵的天然屏障。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A.偏安苟合的心态

    B.无为而治的思想

    C.避战保民的理念

    D.故土难离的悲情

  • 12、东周以来,周王室垄断学术文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知识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属,转而趋向平民化发展,这一转变(     

    A.加速了政治集权体制的形成

    B.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百家争鸣

    C.导致了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

    D.说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 13、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下列考古发现属于辽河流域的是(     

    A.河姆渡文化猪纹黑陶钵

    B.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C.红山文化碧玉龙

    D.大汶口文化白陶鬶

  • 1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了如图所示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东北:1688年,清朝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西北:1758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收复新疆。

    西南:1792年,清朝设立金瓶掣签,加强对西藏事务的管理。

    A.西方殖民者东来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5、1936年8月,毛泽东在一封电文中指示:“目前阶段(对蒋)实行他不来攻,我不去打;他若来攻,则一面坚决作战,一面申请议和。”毛泽东作出这一指示的主要原因是(       

    A.国共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B.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国民党抗战态度的转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16、钱穆在《中国经济史》中写道:“两税制乃用钱纳税,实乃妨农而利商。史载:‘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纳税人以所供非所业,必将增价以买所无,减价以售所有,使豪家大商得益,而农民日困。当时如无钱币,则可代实物。但物与钱的比例并不固定,时有涨落。”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使农民面临双重剥削

    B.增加了政府财赋收入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 17、在中世纪欧洲的“臣服礼”仪式中,封臣首先宣誓: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然后,封主就将一把泥土和一根树枝授予封臣,象征授予封土和封土上的森林。据此可知,这种制度的特点是(     

    A.单向权利义务

    B.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C.以血缘为纽带

    D.双方没有契约关系

  • 18、在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每一个奴婢都是鲜活的,她们虽然身份卑微,但拥有高尚的心灵和纯洁的灵魂,贾宝玉也无视“主仆之分”,常与他们打成一片,这类情节在明清小说中比比皆是。这反映出当时

    A.程朱理学受到强烈批判

    B.经世致用思想广泛传播

    C.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冲击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 19、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说到:九品中正之制,自何起乎?曰:古代用人,以德为主。德行必本诸实事,而行实必征之乡里,故汉世风气,最重乡评。“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由此可见,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兴起(     

    A.继承了察举制乡里清议的传统

    B.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C.将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到中央

    D.顺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

  • 20、《晋书·王导传》记载“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司马睿)命导(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从此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可以用于说明该时期(     )

    A.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实现

    B.贵族特权强化

    C.门阀士族影响国家政治

    D.统治者知人善任

  • 21、从某朝疆域图残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都”“甘肃行省”“陕西行省”等信息,下列对该时期行政管理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行省制度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③吐蕃地区同样处于行省管理之下

    ④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2、下图中的四位思想家追求的共同理想是(     

    A.怀仁义以相接

    B.清静,无作为

    C.封建中央集权

    D.重建社会秩序

  • 23、780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 2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是(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楚辞》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公元前3100年左右,如果你来到古代埃及,有幸与当时的法老进行交谈。在目睹修建的金子塔同时,在赞叹其宏伟的同时,不仅要问为什么要修建?法老告诉你,他相信________,下辈子还会统治埃及。

     

  • 26、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________为先锋、________参加的________的伟大________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________、捍卫________、凝聚________而掀起的伟大________运动,是一场传播________的伟大________运动。

    (2)它推动了中国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同中国________的结合,为________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________革命走向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________意义。

  • 27、8月中旬,________失陷,慈禧太后和________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发布________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励与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

  • 28、日军侵华期间,践踏国际公法,实施________,残杀中国军民。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组建了细菌部队。1938年,细菌战元凶________的细菌部队迁至哈尔滨平房镇,成为臭名昭著的________部队。1938至1945年,731部队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

  • 29、世界近代史的伟大开端是________ 中国近代史的伟大开端是________

  • 30、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 31、自秦以后,中国出现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皇帝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任命各级官员处理全国政务,从而建立起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随着________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也不断发生变化。

  • 32、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________,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大沽战后,为了报复中国,英法联军率军舰百余艘、陆军近三万人,于1860年8月占领天津

  • 33、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________,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________,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________的潮流,代表了中国________的根本利益,得到了________的支持

  • 34、早期殖民扩张在欧洲引发了________________,并推动了欧洲的________的发展。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和主张是什么?(从儒、道、墨和法等整理)

  • 36、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是怎样的?(从开始标志、主要阵地和主张思考)

  • 37、四等人制第四等人为汉人。

  • 38、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 39、戚继光抗倭原因、经过和结果怎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