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宿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内廷指的是皇宫里面皇帝的私人随从组成的机构。汉武帝时期,内廷的地位越来越高,内廷一开始是政府正式官署的下属机构,后来内廷的首领是“大司马”,大司马奉命可以领导尚书,他在政府里的实际权力就超过了丞相。这反映出(       

    A.“汉承秦制”已被放弃

    B.皇权得到了加强

    C.完全破坏了三公九卿制

    D.新行政中枢确立

  • 2、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到黄河流域,建立自己的攻权。他们彼此征战,部族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许多中原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迁的浪潮。这一时期的北民南迁(       

    A.缓解了北方民族矛盾

    B.扩大了南方畜牧经济圈

    C.促进了江南地区开发

    D.改变了中国传统经济格局

  • 3、肇端于山东地区零星发生的民教冲突,从1899年起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迅速发展,演变为一股席卷整个北中国的排外浪潮。这股浪潮(     

    A.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C.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D.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4、某同学制作了某一近代书籍的知识卡片。根据卡片内容判断该书应该是(     

    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军事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近代中国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其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A.《海国图志》

    B.《瀛寰志略》

    C.《资政新篇》

    D.《民报》

  • 5、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表),这说明(       

    阶段

    时期

    对辛亥革命的判断

    第一阶段

    从建党之初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遵循阶级革命逻辑,把辛亥革命判定为一次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二阶段

    从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八大以前

    阶级革命话语淡出,民族复兴意蕴凸显,辛亥革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功绩被重新挖掘

    第三阶段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

    遵循民族复兴逻辑,把辛亥革命看作近代以来民族复兴运动中一次伟大而艰苦的探索

    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B.中国共产党否定了唯物史观

    C.历史评价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D.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过于主观

  • 6、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红军在南靖县和西镇斗米村云水坑的宣传标语:“欢迎靖卫弟兄们(国民党地方武装)回家打土豪分田地、反对日本出兵东三省、打倒蒋介石的走狗、反对地主”等。该宣传标语(     

    A.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热情

    B.表明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C.有利于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

    D.体现出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7、甲午战争后,关注亚当·斯密的中国人日益增加。陈炽在《重译富国策序》中高度赞扬其著述的影响;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及“《富国策》,明生利分利之义,旧章尽废,而泰西民富百倍。”他们旨在(     

    A.反思甲午战败原因

    B.探索社会变革路径

    C.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D.传播西方经济思想

  • 8、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文艺成就突出的原因是(     

    ①社会变革与发展激发了文艺的创作活力

    ②民族交融促进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

    ③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促进文化的传播

    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产生了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9、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 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历代之盛,极于此矣。”这一朝代是(     

    A.西周

    B.隋朝

    C.南宋

    D.明朝

  • 10、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11、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制度是 (     

    A.四时捺钵制

    B.猛安谋克制

    C.南北面官制

    D.四等人制

  • 1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下列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事件发生在“全面抗战”阶段的是(     

    A.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B.组织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

    C.积极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团结抗战

  • 13、下列内容是近代史上中国各地民众抗击侵略军的斗争,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

    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

    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4、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规定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一政策旨在 (     

    A.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B.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战

    C.加快建立第二条战线

    D.得到国民党政权支持

  • 15、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压抑儒家,但突出了道家和墨家;批判诗文,可着意表彰小说和戏剧;鄙视文人大传统,转而发掘民间小传统。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使民众接受了西方的政治理念

    B.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C.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D.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

  • 16、“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话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 17、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该时期

    A.民族交融的作用

    B.察举制的积极作用

    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D.有效打击士族势力

  • 18、孔子编著的《春秋》,强调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他以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华夷的标准: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孔子的这一观点(     

    A.表明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B.是诸侯实施文化歧视政策的根源

    C.蕴含一定华夏认同观念

    D.使“华夷之辨”观念得到普遍接受

  • 19、我们常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有学者认为,长江、辽河、珠江等也都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观点强调了中华文明的(     

    A.多样性

    B.多元性

    C.统一性

    D.开放性

  • 20、下列叙述中,体现科举制的是(     

    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 21、“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这反映出毛泽东(     

    A.认识到农民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B.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担忧

    C.已经产生明确的工农联盟思想

    D.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 22、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 23、考古发现,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有11条堤坝。根据初步研究,这个水利系统应为良渚古城建设之初,统一规划设计的城外有机组成部分,可能具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诸方面综合功能。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A.水利系统促进早期农业产生

    B.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北方

    C.展现出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

    D.已经具备成熟的奴隶制国家形态

  • 24、20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多次阐述了“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1960年,周恩来把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构筑起“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框架。1982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之后进一步对其进行解释,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构想(       

    A.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C.适应了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形势

    D.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937年9月________发表,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________。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26、约_______,_______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_________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27、中共八大

    (1)________年,中共八大召开。

    (2)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________的需要同当前________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______变为先进的________

    (4)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________

  • 28、宋朝设立__________削弱丞相的行政权。

     

  •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皇帝在________推动下,颁布“________”诏书。此后的________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________

  • 30、________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________,恢复________年号

  • 31、沿海危机

    (1)东南沿海的“倭患”

    ①背景: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________盛行。

    ②举措:明廷派________等人平倭,戚家军。

    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重创倭寇。

    ③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

    ①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________,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

    ②表现:

    澳门:16世纪中叶,________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台湾: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________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________

  • 32、为了________,洋务派又开办了一批________________企业,如________、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

  • 33、在15-16世纪的海洋上,涌现了数位优秀的航海家,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写出他们的名字。(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的数字后的横线上)。

    出航时间

    主要航海家

    主要成就

    1405年

    ①____

    自中国到达东非沿岸

    1487年

    ②____

    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③____

    多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1497年

    ④____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9年

    麦哲伦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第一次环球航行

  • 34、意义: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楚汉战争

    (1)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各自的表现怎样?

    (2)楚汉战争的结果怎样?

  • 36、商朝政权

    (1)商朝是怎样建立的?

    (2)什么叫甲骨文?

    (3)商朝的国家机构有哪些?

    (4)商朝的势力范围是怎样的?

  • 37、在20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为题:

    (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取得怎样效果?

    (2)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严重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请指出“新”在哪里?对战后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产生怎样影响?

    (3)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什么?我国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认识。

  • 38、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中,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

    (1)由此你想到了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四次侵略战争?

    (2)20世纪30~40年代,“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的胜利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意义?

    (3)在中国人民不断奋起反抗的过程中,哪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最令你感动?请举出两例。

    (4)中国人民“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 39、列举清政府对各边疆地区采取的不同统治政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