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谭延闿对起义新军攻入长沙场景的描述。这可从侧面印证( )
息一仆至,称报告大人,新军攻城!巡抚余诚格云: “没有的事,再打听罢!”我们刚欲下楼梯,又一仆至,云“报告大人,新军进了城!”余抚又云: “没有的事再打听罢。"新军到抚署时,抚署卫队立刻投诚。余诚格见势不妙,从抚署后墙挖了一个洞逃走。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C.新军势力迅速崛起
D.辛亥革命达到了高潮
2、十六国前期,北方除了流传的秦汉魏晋传国玺及六玺外,还先后出现了汉国刘渊玺、前凉张蹇玺、前燕慕容灰玺、前赵刘曜玺等六种伪造玉玺,玺名多以该玺出现时的关键人物命名。他们伪造玉玺的主要用意是( )
A.学习汉晋王朝的制度文明
B.追求民族政权的合法正统
C.为北方统一南方奠定基础
D.践行友好交流的民族政第
3、一位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在研究某一主题时去图书馆翻阅如图中的经典著作,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救亡图存的探索
B.思想解放的潮流
C.农民阶级的抗争
D.反帝反封建运动
4、同治七年(1868年),江苏巡抚上奏称“自上海与洋人通商以来,福建、广东之鸟船(船首形似鸟嘴的海船),由多而少,由少而无”。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闭关政策的推行
B.对外关税的提高
C.五口通商的影响
D.鸦片贸易的盛行
5、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6、唐代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封驳制度”,即皇帝的指示要经过政府部门“给事中”的审查,给事中认为没问题,才能下达。如果给事中认为皇帝的想法不合理,则不予签字。在唐代掌握“封驳”权限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宣政院
7、孟子介绍某种田制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以下关于这种田制说法错误的是( )
A.它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B.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C.私田所有权属于耕种农民
D.秦国在战国时将其废除
8、青铜时代,指的是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重要原料的阶段。中国青铜时代,涵盖于夏商周三代之中,与中国王朝的诞生几乎同步。下列有关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铜农具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工具
B.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土地和臣民
C.各级贵族可以随意买卖土地和奴隶
D.井田制是这一时期土地经营的方式
9、宋代在交通方便、商人往来频繁之地,如汴京、洛阳、大名、应天府四京都设有都商税院。地方州县以及南方乡村的集市,也设有征收商税的机构,称为“场务”,这反映了宋朝( )
A.商业贸易繁荣
B.城市发展迅速
C.海外贸易兴盛
D.乡村商业滞后
10、下列关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与我国西周的分封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以血缘为纽带
B.土地都是重要的内容
C.特点都层层分封
D.都不利于国家统一,容易形成割据局面
11、1895年至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55家,年均13.75家。而1904年至1910年间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平均39.4家,是前者的2.87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B.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1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秦朝的历史叙述。这表明当时( )
记述 | 出处 |
四维(礼义廉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 | 贾谊《治安策》 |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以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 班固《汉书》 |
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 |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
A.出现历史倒退
B.宗法制度趋向瓦解
C.社会矛盾丛生
D.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13、“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而现在,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使我们开始觉悟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反映出抗日战争( )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前景
C.开启了民族的新征程
D.促使民族整体性形成
14、《宋史·方技传》中有载:“史序,京兆人。善推步历算。太宗亲较试,擢为主簿”,“雍熙二年,廷试中选者二十六人,又知监事”,“修《仪天历》上之,又尝纂天文历书为十二卷为献”。这反映了宋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科举制度的发展
C.重文风气的聚兴
D.传统科技的传承
15、元代中期,吏部统计结果显示,汉人、南人在中央政府官员中占比超过50%,在地方官员中占比超过70%。这反映出( )
A.蒙古贵族控制了主要官职
B.南方政治影响力持续上升
C.选官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
16、《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这一时期统治者尊奉的治国理念是( )
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外儒内法
17、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C.“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D.“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18、下列项中,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1860—1913年我国棉布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表(%)》
项目年 | 1860 | 1894 | 1913 |
机制布所占比重 | 3.18 | 14.15 | 34.83 |
手织布所占比重 | 96.82 | 85.85 | 65.17 |
A.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B.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C.棉纺织工业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9、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
时间 | 代表作 |
鸦片战争后 | 《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
甲午中日战争后 |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
戊戌变法后 | 《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南北朝时期,不但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统治者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记忆。这反映了当时( )
A.南北的生活方式趋同
B.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认同
C.宗法观念被普遍接受
D.统一全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2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国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晚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22、清初的票拟和明朝不同,不是阁臣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处理意见供皇帝采纳的,而是阁臣揣摩皇帝的旨意起草谕旨,不可丝毫专擅。这一变化反映了清初( )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中枢机构的异变
C.盛世局面得到保障
D.官僚机构被控制
23、明后期至清中叶,民间出现了大量侧重于孝行、贞节烈女、乐善好施、诚信、知恩善报等内容的小说。这些小说的流行( )
A.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B.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C.呼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D.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24、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秦朝暴政
B.秦始皇穷奢极欲
C.刑法严苛
D.秦朝“焚书坑儒”
25、经济危机
(1)表现
①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的________,物价飞涨
②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2)后果: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26、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壮大,蓄谋侵略中国
②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
①丰岛战役:日军偷袭清军运兵船
②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③________战役:邓世昌、林永升英勇奋战最终牺牲,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李鸿章的“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制海权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本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3)结果:清军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①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说明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4)影响
①《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7、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________义和团
28、宋朝设立__________削弱丞相的行政权。
29、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
30、________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31、表现
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________,走上革命道路
②同盟会:________年8月孙中山黄兴在日本东京创建________提出________成为同盟会的纲领,后在《________》发刊词中发展成“________” ③起义:1911年的________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轰动较大的
32、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消灭割据政权
C. 防御辽兵进攻
D. 节省军费开支
33、《________》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34、重庆谈判
(1)重庆谈判历时_______天。
(2)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______》。
(3)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新中国。
35、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仆后继,先后领导中国革命,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乐章。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有两个政权定都南京。建立政权的这两场革命分别是:
这两场革命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革命纲领分别是:
(2)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6、民国初年出现了哪些社会新气象?
37、七七事变是怎样发生的?
38、北宋时期人身关系松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9、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了怎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