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合肥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过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等团体。虽然她们以“追花木兰、梁红玉之芳尘”为号召,但当她们以“专制达于极点,满清之气运告终,共和程度既齐,汉族之河山当复”为宣言的时候,她们已经远远超越了花木兰别梁红玉的芳尘。这主要反映了(     

    A.妇女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B.民族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C.清政府已成众矢之的

    D.民权意识的增强

  • 2、唐朝诗人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中写道:“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中描写:“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蹴鞠)。”李白的《蹴鞠诗》等诗歌也表现了蹴鞠时的热闹场面。据此可知,唐代(     

    A.诗歌以描写节日活动为主

    B.体育活动丰富文学素材

    C.宫廷体育活动向民间扩展

    D.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 3、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抗日的共识

  • 4、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下表是《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历年票数》。

    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历年票数

    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力推动

    B.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 5、下表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你认为他学习的主题是(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A.西汉的金融

    B.唐朝的经济

    C.宋代的商业

    D.元朝的外贸

  • 6、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

  • 7、下图为“隋朝运河与粮仓示意图”。据此可知,隋朝大量设置粮仓(     

    ①利于保障政府粮食供给                                          ②促进了运河交通的发展

    ③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④巩固了北方的经济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这些做法(     

    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

    B.说明奥斯曼帝国缺乏文化自信

    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D.反映罗马皇帝制度完善有活力

  • 9、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但受中央节制。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根本上杜绝了割据存在的隐患

    B.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C.州郡财赋由中央掌握加强集权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0、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些文件指出,“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这说明,中共三大(     

    A.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主张

    B.坚持进行共产主义革命

    C.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D.促进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 11、敦煌莫高窟中保留了大量绚丽多彩的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情调阴森悲惨;唐代的壁画则围绕着经变内容的描绘,穿插了宴饮、阅兵、行医、商旅、农耕等生活场景,简练真实而富有生活情趣。壁画风格的变化反映出(     

    A.社会环境影响艺术创作

    B.佛教的影响力逐步下降

    C.唐朝壁画绘制水平提升

    D.儒释道的融合不断深化

  •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关于中国问题的文化思考逐渐展开,继而形成一股社会性的文化反思思潮。文化反思在晚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严复的《原强》(1895年)和谭嗣同的《仁学》(1899年发表),梁启超的《新民说》(1902年),新青年派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分别是这三个阶段的主要标志。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反思浪潮(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发展

    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D.与社会政治形势紧密相结合

  • 13、关于明建文帝的下场,《明史》记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朱棣登位后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称“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然而也有明朝民间传说认为建文帝并未被大火烧死,而是剃发为僧,流亡到云南。云南一块石壁上所篆的“流落江湖数十秋”乃建文帝所为。也有野史称朱棣“遣胡濙巡天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并于晚年找到。据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历史的记述充满主观性,只有借助于考古学才能弄清其真相

    B.民间传说相对科学,由于其不受政治立场的影响,更为可信

    C.今人已经无法弄清历史的真相了,读者应各取所需,自圆其说

    D.历史的真相不一定能还原,可以借助实证方法提供多角度解释

  • 14、明清小说塑造的草莽英雄往往出身平凡,但天赋异禀、豪爽而又善良。如《水浒传》中的李逵出身农民家庭,是混迹于市井之间的无赖小民,但他会为民除害,为民谋利。这样的英雄形象反映了(     

    A.民众反对专制的诉求

    B.统治者维护封建纲常的需要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文人对儒家传统道德的追求

  • 15、《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 16、19世纪初,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到20年代,每两银子可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1600文铜钱才能兑换一两白银。对上述变化情况解读正确的是(     

    A.白银已取代铜钱的流通功能

    B.该变化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此趋势将大大加重百姓负担

    D.五口通商加剧银贵钱贱现象

  • 17、下图漫画反映的战役(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人民解放军从此数量上取得优势

  • 18、秦统一六国后修建了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下图为秦长城的是(     

    A.

    B.

    C.

    D.

  •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钱币的使用和地域不断扩大,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却远比南朝浓厚,谷帛在流通领域十分盛行。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南朝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北朝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D.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活跃

  • 20、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儒家以外的各派学者不仅可以公开授课、治学,而且可以入宫廷为官,如汉武帝时的名臣司马谈是黄老之言者;此外,大臣中治杂学、纵横术、阴阳学等诸子百家者不在少数。这说明(     

    A.“尊崇儒术”并未得到贯彻执行

    B.各种思想学派并未完全被禁止

    C.“百家争鸣”推动汉代思想解放

    D.黄老学说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 21、元朝时期,有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等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A.程朱理学的发展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江南经济的繁盛

    D.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 22、《宋史》中曾多次记载,如果文官犯了错会被贬为武职,而武官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便会想方设法地谋取文职。尽管整个宋朝从武职变为文职的例子少之又少,但宋朝的武将对此还是趋之若鹜的,一心想往文官的圈子里扎。这可用于印证宋代(     

    A.官员更换频繁

    B.理学成为正统

    C.军队战斗力弱

    D.治国崇文抑武

  • 23、在先秦时期,“中国”一词用于指称周朝的施政范围及春秋战国时期诸夏各政权,用于区分不同的人群以及华夏政权。春秋时期,秦、楚不在“中国”之内,而战国时期,秦、楚、吴、越则逐渐被囊括在“中国”的范畴中。这种现象说明先秦时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B.中央集权体制已经确立

    C.已出现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

    D.华夷观念开始受到冲击

  • 24、《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

    B.增加国家税收

    C.实现民族交融

    D.削弱王国势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________的斗争加剧,特别是1925年3月________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 26、解读下表,不符合当时英国的是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

    出口贸易

    7%

    8%

    85%

    进口贸易

    61%

    33%

    6%

     

     

     

     

    A.工业制造品拥有强大的贸易竞争优势

    B.工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C.主张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D.贸易优势基于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

     

  • 27、17世纪,____________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________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 28、7月14日,________陷落

  • 29、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__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 30、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2)日本投降

    ①原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________、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________;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②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________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________”号巡洋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③台湾回归:10月25日,________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台湾光复。从此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 32、后方大迁移——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实力与军事技术水平都落后于日本。东部沿海工业大学、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规模向________大后方迁移,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 33、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

    (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________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2)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3)人们的________择偶也发生了变化: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 34、________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简答题

    1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例举日本侵华时犯下的罪行

  • 36、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37、列举清政府对各边疆地区采取的不同统治政策。

  • 38、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同时存在但社会地位不同的两种经济形态,由此演绎出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自然经济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的辉煌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终归为现代化的商品经济所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转变。请问这一转折发生在那个时间段?为什么?

    (2)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的支柱,属于自然经济的一种形式。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自然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的突出成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

     

    (3)我们应该如何历史地发展地看待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

     

  • 39、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