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沸点高低:CH4>SiH4>GeH4
B.键角大小:BeCl2>BF3>NH3>H2O
C.熔点高低:金刚石>石墨>食盐
D.键能大小:O-H>P-H>S-H
2、已知:2Zn(s)+O2(g)=2ZnO(s) △H1=-701.0kJ·mol-1①,2Hg(l)+O2(g)=2HgO(s) △H2=-181.6kJ·mol-1 ②,则Zn(s)+HgO(s)=ZnO(s)+Hg(l)的△H为
A.+519.4kJ·mol-1 B.-181.6kJ·mol-1
C.-259.7kJ·mol-1 D.-519.4kJ·mol-1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油脂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②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④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液态油的产量和质量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各有机物中,能与溴水反应生成1,2-二溴丁烷的是
A.CH≡C-CH2-CH3
B.CH3-CH2-CH=CH2
C.CH2=CH-CH=CH2
D.CH3-CH=CH-CH3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现象相匹配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A | 将石蜡油分解得到的产物直接通入少量溴的CCl4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B | 将浓硫酸和蔗糖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的 | 气体全部被吸收且溶液紫红色变浅 |
C |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 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
D | 向 | 无沉淀生成 |
A.A B.B C.C D.D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1.0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
C. 在含4mol Si-O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D. 46g有机物C2H6O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的C—H键数目一定为5NA
7、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时,将a g该晶体溶于b g水中恰好可形成V mL饱和溶液.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时R的溶解度
D.饱和溶液的密度
8、下列反应后只可能生成一种有机物的是
A.CH3-CH=CH2与HCl加成
B.CH3-CH2-CH(OH)-CH3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
C.C6H5-CH3在铁粉存在下与氯气反应
D.CH3-CH(OH)-CH3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
9、工业上可由苯和丙烯合成异丙苯:+CH3CH=CH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丙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B.异丙苯分子的一溴代物共有5种
C.可以用溴水鉴别异丙苯和丙烯
D.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10、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格物粗谈》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B.“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C.“世间丝、麻、裘皆具素质……”,这里丝、麻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新修本草》中关于“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这里的赤色固体可能是Fe2O3
1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C.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D.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1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去废水中的Cu2+、Ag+等重金属离子可选用Na2S溶液
B.保存FeCl3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
C.检查消化系统使用“钡餐”的成分是硫酸钡
D.除去水垢中的CaSO4常用试剂有碳酸钠和盐酸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氨水中滴加少量的氯化铁溶液: Fe3+ + 3OH-= Fe(OH)3↓
B.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 + 2H+ = H2SiO3↓ + 2Na+
C.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稀硫酸、双氧水:2I-+ 2H+ + H2O2 = I2 + 2H2O
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H4HSO4溶液:Ba2+ + OH-+ H+ + SO=BaSO4↓+H2O
14、对于某一可逆玩应。使用催化剂的作用在于( )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C.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 D.改变平衡状态
15、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垃圾分类中,易拉罐、过期药品属于可回收垃圾,剩饭剩菜等属于厨余垃圾,旧课本、荧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
B.“地沟油”有毒,但可以用于生产生物燃料
C.纯棉衬衣、塑料水管、牛皮鞋均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关
D.为使水果保鲜,可在水果箱内放入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硅藻土
16、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3,3-二甲基丁烷 B.名称为:1,2,4-三甲苯
C.3-甲基-2-丁烯 D.名称为:2-甲基-1-丙醇
17、CO2常用于灭火,但镁可以在CO2中剧烈燃烧:2Mg+CO22MgO+C,生成的氧化镁熔点高达280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利用了Mg的强还原性
B.氧化镁属于离子晶体
C.CO2 和C(石墨)中的C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D.干冰中每个CO2周围有12个CO2 分子
1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匹配的是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在 0.1mol/LK2S 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浓度的ZnSO4溶液,再加入少量等浓度的 CuSO4 溶液 |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黑色沉淀 | Ksp(ZnS)>Ksp(CuS) |
B | 常温下,用 pH 计分别测定等体积1 mol∙L−1 CH3COONH4溶液和0.1mol∙L−1CH3COONH4 溶液的 pH | 测得 pH 都等于 7 | 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C | 常温下,将 50 mL 苯与 50 mLCH3COOH 混合 | 所得混合溶液的体积为 101 mL | 混合过程中削弱了CH3COOH 分子间的氢键,且苯与 CH3COOH 分子间的作用弱于氢键 |
D | 将苯、液溴、铁粉混合后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 产生淡黄色沉淀 | 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
A.A
B.B
C.C
D.D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部件,工业上可用钠与四氯化钛溶液反应制取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0、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B.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也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
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 nm=10-9 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21、25℃时,用0.1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某二元弱酸
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2,则
B.b点溶液中: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D.d点溶液中: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改变
C.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D.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也不同
23、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6的NaHSO3溶液中:c()-c(H2SO3)=9.9×10-7mol·L-1
B.向0.1mol·L-1Na2C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后:c(Na+)=2[c()+c(
)+c(H2CO3)]
C.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2CO3和NaHCO3混合:
D.0.1mol·L-1NaCN溶液与0.1mol·L-1NaH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
)+c(H2C2O4)=0.2mol·L-1
24、若在一定条件下,容积恒定的反应室中充入amolCO与2a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下列措施一定使
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充入Ar(g)使体系的总压增大
C.恒温恒容再充入H2 D.恒温恒容再充入amolCO和2amolH2
25、写出下列官能团的结构简式:
①碳碳双键_____________② 羟基_____________ ③ 醛基_____________
④羧基_____________ ⑤ 酯基_____________
2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苯制备溴苯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TNT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溴丙烷消去反应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乙烯__________________。
27、(1)碳酸:H2CO3,K1=4.3×10﹣7,K2=5.6×10﹣11
草酸:H2C2O4,K1=5.9×10﹣2,K2=6.4×10﹣5
0.1mol/L Na2CO3溶液的pH_____0.1mol/L Na2C2O4溶液的pH;(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大的是_____;若将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正确的是_____(选填编号);
a.c(H+)>c(HC2O)>c(HCO
)>c(CO
)
b.c(HCO)>c(HC2O
)>c(C2O
)>c(CO
)
c.c(H+)>c(HC2O)>c(C2O
)>c(CO
)
d.c(H2CO3)>c(HCO)>c(HC2O
)>c(CO
)
28、某无色溶液只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某几种:Na+、H+、Mg2+、Ag+、Cl-、OH-、HCO3-、NO3-。已知该溶液可与Al2O3反应,则:
(1)该溶液与Al2O3反应后有Al3+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2)该溶液与Al2O3反应后有AlO2-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可能含有大量的______。
29、(1)如图为干冰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通过观察分析,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等距离的CO2分子有__个。将CO2分子视作质点,设晶胞边长为apm,则紧邻的两个CO2分子的距离为__pm。
(2)在冰晶体中,水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__,还有__,由于该主要作用力与共价键一样具有__性,故1个水分子周围只有__个紧邻的水分子,这些水分子位于__的顶点。这种排列方式使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__(填“较高”或“较低”),故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要__(填“大”或“小”)。
30、写出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
(1)乙炔与氢气用镍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___________。
(2)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酸在100~110℃发生取代反应____________。
(3)2-氯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________________。
(4)乙醛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_。
(5)两分子乳酸脱去两分子水________________。
31、写出AlCl3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由H、C、O、N、S、Cu等元素能形成多种物质。这些物质有许多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有____种运动状态,未成对电子占据原子轨道的形状为______。
(2)碳和氢形成的最简单碳正离子CH3+,其中心原子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该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3)CuO在高温时分解为O2和Cu2O,请从阳离子的结构来说明在高温时,Cu2O比CuO更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氨水,现象是_____,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继续滴加氨水至过量得到深蓝色溶液。经测定深蓝色是由于存在[Cu(NH3)4]SO4。其阳离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5)金属晶体铜的晶胞如图所示。其堆积模型是___________,铜原子间的最短距离为apm,密度为ρg·cm-3,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用a、ρ、NA表示,写出计算式即可)。
3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乙烯,并用来验证乙烯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其中B中盛放的是溴水,C中盛放的是酸性KMnO4溶液。
(1)写出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C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现象可以证明乙烯是_____________。(填“饱和烃”或“不饱和烃”)
(3)写出B瓶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某化学反应2A(g) 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
| 0min | 10 min | 20 min | 30 min | 40 min | 50 min | 60 min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c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用A表示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v1(填>、=、<),且c3_______1.0 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_____
35、Ⅰ.T℃时,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容器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2)正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图1中,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时3min,则0~3min内,v(X)=_______
(4)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5)若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
Ⅱ.常温下,用0.1000m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l•L-1CH3COOH溶液,溶液的pH与滴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或用品是_______(填序号)。
A 100mL容量瓶 B 锥形瓶 C 滴定管夹 D 玻璃棒 E.滴定管
(2)如图点①所示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如图点①②③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填序号),c(Na+)=c(CH3COO-)的是_______(填序号)。
(4)已知Ka(CH3COOH)=1.8×10-5,当滴定过程中c(CH3COOH):c(CH3COO-)=5:9时,溶液pH=_______。
36、2015年冬季,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其中NOx、CO、SO是主要污染性气体。汽车内燃机工作时,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气体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知:每生成30gNO气体吸收90.4kJ热量。
(1)试写出内燃机工作时生成N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2)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气体转化成无毒气体,相关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一定温度下,5L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表:
①根据上表数据计算0~4s间用NO表示的平均速率v(NO)=___;达到化学平衡时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是否相等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在5~6s时,若K增大,5s后正反应速率___(填“增大”或“减小”)
③在5~6s时,若K不变,以上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原因可能是___;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缩小容器的体积
C.降低CO2浓度
D.升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