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CH2F2的电子式: B.羟基的电子式:
C.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D.异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CH2OH
2、下列气体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A.O2 B.CO2 C.SO2 D.CO
3、在相同温度下,0.01mol/L的NaOH溶液和0.01mol/L的盐酸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溶液的pH之和等于14
B.由水电离出的c(H+)都是1.0×10-12mol/L
C.由水电离出的c(OH-)相等
D.若将0.01mol/L的盐酸换成同浓度的醋酸,对水的电离的影响不变
4、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
5、下列物质属于脂肪烃的是
A. CH2=CHCl B. 乙苯
C. CH≡C—CH=CH2 D. 硝基苯
6、以下各组物质溶液中反应,不管反应物的量是多少,都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FeBr2与Cl2 B.Ca(HCO3)2与NaOH
C.HCl与Na2CO3 D.Ba(NO3)2与Na2SO4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NaCl、H2O、HCl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
B. I2低温下就能升华,说明碘原子间的共价键较弱
C. 硫酸钠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
D. 干冰和石英晶体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所属的晶体类型不同
8、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只存在一种分子的是
A. CH3CH2OH B. NaOH C. NH4Cl D. HClO
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定条件下,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的N—H键数目为6NA
B. 1.5 mol CH3CH2OH和C2H4的混合物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为18NA
C. 46 %的乙醇水溶液10g含氧原子数为0.1NA
D. 标准状况下,22.4L的庚烷完全燃烧能生成7NA 的二氧化碳
10、下列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的烧杯中,均有气体产生 |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
B |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
C | 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
D |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未出现银镜 | 蔗糖未水解 |
A.A B.B C.C D.D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SO2、CS2、HI都是直线形的分子 ②价电子排布式为ns2的原子属于ⅠA或ⅡA族元素 ③Ge是ⅣA族的一种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2,属于P区元素 ④非极性分子往往是高度对称的分子,比如BF3,PCl5,H2O2,CO2这样的分子⑤化合物NH4Cl和CuSO4·5H2O都存在配位键 ⑥AgCl是一种白色的沉淀,不溶于硝酸、浓硫酸、烧碱溶液,却能溶于氨水中 ⑦已知熔融状态的HgCl2不能导电,HgCl2的稀溶液有弱的导电能力且可作手术刀的消毒液,则从不同角度分类HgCl2是一种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盐、分子晶体 ⑧氨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成NH3·H2O分子,根据氨水的性质可知NH3·H2O的结构式为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⑤⑦⑧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晶体熔化时破坏了离子键和共价键
B.干冰易升华不易分解,说明化学键比分子间作用力要强
C.氮气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13、下列判断或操作一定不正确的是
A.已知常温下NH4CN溶液显碱性,则常温下K(NH3•H2O)>K(HCN)
B.25℃时,0.1mol•L-1NH4Cl溶液的pH=1
C.配制溶液时,用玻璃棒转移液体
D.加热蒸干FeCl3溶液,再灼烧,最后得到Fe2O3
14、亮菌甲素为利胆解痉药,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1mol该有机物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mol
A.2 B.3 C.4 D.5
15、1molC2H4与Cl2完全加成,再与Cl2彻底取代,两个过程共用Cl2的物质的量( )
A. 2mol B. 4mol C. 5mol D. 6mol
16、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C和
C
B. NO和NO2
C. 甲烷和乙烷
D. 白磷和红磷
17、下列物质①乙烷 ②丙烷 ③乙醇,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18、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 B.乙醛的结构式:CH3CHO
C.丙烯的键线式: D.乙烯的比例模型: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aCO3与醋酸反应:
B.FeI2溶液与足量溴水反应:
C.NaOH溶液与过量H2C2O4溶液反应:
D.Na与水反应: 2Na + 2H2O = 2Na+ +2OH- + H2↑
2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纯水加热后,水的电离程度增大,pH不变
B.反应2H2(g)+O2(g)=2H2O(l)在一定条件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ΔS<0
C.常温下,向CaCO3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所得新悬浊液中c(Ca2+)减小
D.常温下,将稀CH3COONa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减小、Kw不变
2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B.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C.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A的同时生成3mol B
D.2υ正(B)= 3υ逆(C)
2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的是( )
A.甲烷、辛醛 B.丙炔、苯乙烯 C.甲醛、甲酸甲酯 D.苯、甲苯
23、25℃时,0.1molNa2CO3与盐酸混合所得的一组体积为1L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W点所示的溶液中:c(Na+)+c(H+)=3c(CO)+c(OH-)+c(Cl-)
B.pH=4的溶液中:c(H2CO3)+c(HCO)+c(CO
)<0.1mol/L
C.pH=8的溶液中:c(H+)+c(H2CO3)+c(HCO)=c(OH-)+c(Cl-)
D.pH=11的溶液中:c(Na+)>c(Cl-)>c(CO)>c(HCO
)>c(H2CO3)
24、下列实验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CO2和CO气体 |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 |
B | 除去Mg(OH)2沉淀中混有的少量Al(OH)3 |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 |
C | 检验Na2S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2SO4 | 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观察 |
D | 除去Fe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 |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
A. A B. B C. C D. D
25、T、X、Y、Z、Q、R、W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W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T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分别与其原子序数相等;
③X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
④Z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2npn+2;
⑤在该元素所在周期中,Q的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⑥R的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基态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1)X、Y、Q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Y的氢化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R的氢化物分子间不易形成氢键,原因是___。
(3)W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
(4)T、X、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它的分子式为XT2Z,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则该分子中心原子采取___杂化,1molM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___。
26、在有机合成中,常需要将官能团消除或增加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乙烯→乙二醇:CH2=CH2 CH2Br—CH2Br
HOCH2CH2OH
溴乙烷→乙醇:CH3CH2Br CH2=CH2
CH3CH2OH
(1)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2)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3)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4)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27、下表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E的第一到第五电离能数据。
电离能I(eV) | A | B | C | D | E |
I1 | 11.3 | 13.6 | 5.2 | 7.6 | 6.0 |
I2 | 24.4 | 35.1 | 49.3 | 15.0 | 18.8 |
I3 | 47.9 | 54.9 | 71.6 | 80.1 | 28.4 |
I4 | 64.5 | 77.4 | 98.9 | 109.2 | 112.0 |
I5 | 392.1 | 113.9 | 138.3 | 141.3 | 153.7 |
(1)表中可能的非金属元素是___(填字母),化合价为+3价的元素是___(填字母)。
(2)若C、D、E依次为同周期相邻元素,表中显示D比C和E的第一电离能都略大,其原因是___。
28、有下列微粒:CH4 CO2 NH3 BF3 H2O HF填写下列空白:
(1)呈正四面体的是________。
(2)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杂化的是________,为sp2杂化的是________。
(3)以极性键结合,而且分子极性最大的是________。
(4)以极性键结合,具有三角锥结构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具有V形结构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
29、用符号“>”“<”或“=”连接下列各项关系。
(1)第一电离能:N___O,Mg___Ca。
(2)电负性:O___F,N__P。
(3)能量高低:ns__np,4s___3d。
30、Ⅰ、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II、写出下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3)2,2,3三甲基﹣3﹣乙基己烷:___________.
(4)2﹣甲基﹣3﹣乙基庚烷:________.
31、在下列物质中:①HCl、②N2、③NH3、④Na2O2、⑤C2H4、⑥NaOH、⑦Ar
(1)只存在极性键的分子是___;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是__;(填序号,下同)。
(2)CO32﹣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微粒的空间构型是__。
(3)在K3[Fe(CN)6]中中心离子是__,配体是__,配位数是___。
32、下列物质变化,只与范德华力有关的是__________。
A.干冰熔化 B.乙酸汽化 C.乙醇溶于水 D.碘溶于四氯化碳
33、某化学实验小组用酸性 KMnO4 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反应,研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 向一支试管中先加入 1 mL 0.01 mol/L 酸 性 KMnO4 溶液,再加入 1 滴 3 mol/L 硫酸和 9 滴蒸馏水,最后加入 1 mL 0.1 mol/L草酸溶液 | 前 10 min 内溶液紫色无明显变化,后颜色逐渐变浅, 30 min 后几乎变为无色 |
II | 向另一支试管中先加入 1 mL 0.01 mol/L 酸性 KMnO4 溶液,再加入 10 滴 3 mol/L硫酸,最后加入 1 mL 0.1 mol/L 草酸溶液 | 80 s 内溶液紫色无明显变 化,后颜色迅速变浅,约 150 s 后几乎变为无色 |
(1)补全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H2C2O4 + 2MnO4- + 6H+ =2Mn2+ +_____+_____
(2)由实验 I、II 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关于实验II中80 s后溶液颜色迅速变浅的原因,该小组提出了猜想提出了新的猜想,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Ⅰ.该小组同学提出的猜想是_____。
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内容及记录)(H2C2O4 溶液足量)
实验编号 |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 |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 | ||
0.1 mol/L H2C2O4 溶液 | 0.01 mol/L KMnO4 溶液 | 3 mol/L 稀硫酸 | |||
1 | 1.0 | 1.0 | 10 滴 | 无 | 150S |
2 | 1.0 | 1.0 | 10 滴 | _____ | t |
Ⅲ.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猜想成立,则 t______“>”“<”“=”) 150S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该小组拟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继续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 他们拟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
②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方案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
34、(1)写出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已知:2KMnO4 + 16HCl =2KCl+2MnCl2 +5Cl2↑+8H2O,15.8g KMnO4 与 100mL12mol/L浓盐酸充分反应,固体完全溶解,生成标准状况下氯气的体积为______L,转移的电子数____个,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固体 _____mol。
(3)将标准状况下 6.72L 的 HCl 溶于水形成 250mL 溶液,取出 10mL 于锥形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向锥形瓶中滴加 0.5mol/LBa(OH)2 溶液,恰好反应,消耗Ba(OH)2 的体积为______mL。
35、据世界权威刊物《自然》最近报道,我国科学家选择碲化锆(ZrTe2)和砷化镉(Cd3As2)为材料验证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并发现了金属——绝缘体的转换。
回答下列问题:
(1)锌和镉位于同副族,而锌与铜相邻。现有4种铜、锌元素的相应状态,①锌:[Ar]3d104s2、②锌:[Ar]3d104s1、③铜:[Ar]3d104s1、④铜:[Ar]3d10。失去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由大到小排序是____(填字母)。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2)硫和碲位于同主族,H2S的分解温度高于H2Te,其主要原因是___。在硫的化合物中,H2S、CS2都是三原子分子,但它们的键角(立体构型)差别很大,键角较大的是___;原因是__。
(3)Cd2+与NH3等配体形成配离子。[Cd(NH3)4]2+中2个NH3被2个Cl-替代只得到1种结构,它的立体构型是__。1mol[Cd(NH3)4]2+含σ键的数目为___。
(4)砷与卤素形成多种卤化物。AsCl3、AsF3、AsBr3的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
(5)锆晶胞如图1所示,1个晶胞含__个Zr原子;这种堆积方式称为___。
(6)镉晶胞如图2所示。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晶体密度为dg·cm-3。该晶胞中两个镉原子最近核间距为___nm(用含NA、d的代数式表示),镉晶胞中原子空间利用率为____(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
36、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Fe的电子排布式和Mg2+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配合物K3[Co(CN)6]中的中心离子、配位体及其配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B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中心原子成键时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及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2俗称干冰,CO2的分子中存在__________ 个σ键.在H-S、H-Cl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 ,键长较长的是___________ .
(5)向溶液中加入过量
溶液可生成
。不考虑空间构型,
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