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乐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化学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8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

    A.

    B.

    C.

    D.

  • 2、下列有关苯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温度高于65°C时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②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用大量苯清洗;③苯酚有毒,可药用杀菌消毒④苯比苯酚容易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3、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

    B. 原子半径:

    C. 电负性:

    D. 最高正化合价: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B.为同一种物质

    C.油脂的皂化即为油脂的硬化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5、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xHyO2,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20.25%,碳的质量分数为68.35%。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生成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的体积相同,则甲的结构可能有

    A.18 B.16 C.14 D.8

  • 6、以下实验:

    ①将无水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迅速升温到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可证明有乙烯生成

    ②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可证明有乙炔生成

    ③实验室中将苯和浓溴水混合,再加入FeBr3来制备溴苯

    ④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先加足量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⑤为验证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产物,向溶液中直接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观察是否产生银镜;

    其中可能失败或者无法证明实验结论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

  • 7、下列化合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

    A. CaO    B. SiO2    C. NH4Cl    D. Na2O2

  • 8、下列事实能说明NH3·H2O一定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NH3·H2O溶液能使酚酞变红;②用NH3·H2O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③常温下,0.1mol / L的氨水pH约为11;④常温下,体积相同且pH相同的NH3·H2O溶液和NaOH溶液,与相同浓度的HCl溶液中和时,消耗HCl溶液的体积:前者>后者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 9、下列电化学装置及用途正确的是

    A

    B

    C

    D

    铜的精炼

    铁上镀银

    防止Fe被腐蚀

    构成铜锌原电池

    A.A

    B.B

    C.C

    D.D

  • 10、25℃时,向40mL0.05mo/LFeCl3溶液中加入10mL0.l5mo/LKSCN溶液,发生反应后,混合溶液中c(Fe3+)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混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B.E点对应的坐标为(00.04)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D.t4时向溶液中加入50mL0.1mol/LKCl溶液,平衡逆向移动

  • 1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 12、已知:pKa=-lgKa25℃时,H2SO3pKa1=1.85pKa2=7.19。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20mL 0.1mol·L1H2S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所得溶液中:Vo10mL

    B. B所得溶液中:c(H2SO3)+c(H)=c(SO32)+c(OH)

    C. C所得溶液中:c(Na)>3c(HSO3)

    D. D所得溶液中

  • 13、用标准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A.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溶液由红色刚变无色时,立即停止滴定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最后加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C.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直接装入标准盐酸,调节液面至0刻度后,进行滴定

    D.用碱式滴定管取20.00mL 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后进行滴定

  • 1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3,4,4-三甲基己烷

    B.CH2ClCH2Cl二氯乙烷

    C.3-甲基-1-丁烯

    D.乙烯苯

  • 15、在一定温度下,向1 L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H2和2a mol Br2(g),发生如下反应:H2(g) + Br2 (g) 2HBr(g),下列可以作为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H2、Br2、H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1:2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H2,同时生成2n mol HBr

    D.容器内颜色不随时间变化

  • 16、下列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还能和NaOH反应的是(   

    A. 乙酸 B. 乙酸乙酯 C. CH2=CHCOOH D.

  • 17、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

    B.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物

    C.用含有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来防止食品氧化

    D.化学药品着火,都要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 18、羟基苯甲酸乙酯是一种常见食品防腐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B.该物质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该物质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D.1mol该物质最多可以消耗2molBr2

  • 1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溶液变浑浊

    苯酚酸性弱于H2SO3酸性

    B

    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C

    向5mL0.1mol·L-1KI溶液中加入0.1mol·L-1的FeCl3溶液1mL,振荡,用苯萃取2~3次后,取下层溶液滴加5滴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

    反应2Fe3++2I-2Fe2++I2是有一定限度的

    D

    取CH3CH2Br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并充分振荡,冷却后滴加AgNO3溶液,出现棕黑色沉淀

    CH3CH2Br变质了

    A.A

    B.B

    C.C

    D.D

  • 20、乙二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H2NCH2CH2NH2,可用en代表。下列关于乙二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氮、碳均采取sp3 杂化

    B.可溶于水、乙醇等物质

    C.可作为缩聚反应的单体

    D.能与Cu2+形成稳定环状离子[Cu(en)2]2+,其中Cu2+ 的配位数为2

二、多选题 (共4题,共 20分)
  • 21、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反应中,能影响该反应速率的条件是(  )

    A. 盐酸的体积   B. 盐酸的浓度

    C. 石灰石颗粒的大小   D. 溶液的温度

  • 22、298 K时,甲酸(HCOOH)和甲酸钠的混合溶液中HCOOHHCOO的浓度存在关系式c(HCOO)+c(HCOOH)=0.100 mol·L−1,而含碳元素的粒子的浓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98 K时,HCOOH的电离常数Ka=1.0×10−3.75

    B.0.1 mol·L−1 HCOONa溶液中有c(HCOO)+ c(HCOOH)=c(Na+)

    C.298 K时,加蒸馏水稀释P点溶液,溶液中n(H+)·n(OH)保持不变

    D.0.1 mol·L−1 HCOONa溶液和0.1 mol·L−1 H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3.75(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23、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不可能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 B. C. D.聚乙烯

  • 24、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颜色发生变化的是(  

    A. 亚硫酸钠 B. 苯酚 C. 过氧化钠 D. 氧化钙

三、填空题 (共8题,共 40分)
  • 25、燃烧热定义: 101kPa时,_____mol纯物质________生成 __________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 26、按要求回       答下列问题:

    (1)键线式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

    (2)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2-甲基-1-丁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4)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且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5)z的最简式为____________

    (6)写出中所含官能团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乙醇(CH3CH2OH)、甲醚(CH3OCH3),则通过下列方法,不可能将二者区别开来的是____________       

    A.红外光谱       B.核磁共振氢谱       C.元素分析仪       D.与钠反应

  • 27、我国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中,将碧绿的汉水比作初酿的葡萄酒。

    (1)酒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酒普遍含有乙醇。乙醇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

    (2)酒的香味一部分来源于酯类物质。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A.乙醇可被氧化成乙醛

    B.酿酒糯米所含淀粉可水解

    C.乙醇可与金属Na反应产生O2

    D.酿酒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与新制Cu(OH)2加热时产生绿色沉淀

    (4)秸杆等生物质原料经发酵技术制备的乙醇可用作绿色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工业酒精可由石化产品乙烯来制备,乙烯也可制备聚乙烯。聚乙烯与化学发泡剂混合加热,可得到含有很多细小气泡的泡沫塑料,用于防震包装和保温隔热。

    ①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物质中最适宜用作化学发泡剂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胆矾   B.明矾 C.苏打   D.小苏打

  • 28、乙烷和乙炔混合物共m mol,与n mol的氧气点燃后完全反应,得到COCO2的混合气体,以及36g水。试求:

    1)当m=0.8时,乙烷和乙炔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

    2)当m=1时,且反应后CO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反应前氧气的物质的量的5/6时,则n=_____________,得到的COCO2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

    3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n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 29、请写出相应物质的结构简式或名称。

    (1)___

    (2)CH3CHBr2___

    (3)___

    (4)对苯二甲醛___

    (5)葡萄糖___

  • 30、铜的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已知下列反应:[Cu(NH3)2]++NH3+CO[Cu(NH3)3CO]+2CH3COOH+2CH2=CH2+O22CH3COOCH=CH2+2H2O

    (1)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

    (2)NH3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

    (3)CH3COOCH=CH2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1molCH3COOCH=CH2中含键数目为____

    (4)CH3COOH可与H2O混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

    (5)配离子[Cu(NH3)3CO]+NH3CO中的CCu()形成配位键。不考虑空间构型,[Cu(NH3)3CO]+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____

  • 31、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如桑葚、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具有抗癌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藜芦醇的分子式为__,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

    2)下列关于白藜芦醇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可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C.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D.可与NH4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

    E.属于醇类

    F.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3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消耗__molNaOH

    41mol该有机物与H2加成时,最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H2的体积为__L

  • 3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Ⅱ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请用系统命名法写出甲的名称_______,甲的同系物中,碳原子数最少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丙与O2在灼热的铜催化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共1题,共 5分)
  • 33、某化学小组查得相关资料,拟采用制乙醇的原理,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反应原理: + H2O反应物与产物的物理性质: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0.981

    25

    161

    能溶于水

    环己烯

    0.800

    103

    83

    难溶于水

     

    I.装置分析

    1)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装置中______(填字母)最适宜用来完成本次制备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机副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a

    b

    c

    II. 制备粗品

    2)检查好气密性后,先将lmL浓硫酸和10.2 mL环己醇加入发生装置。两种试剂加入的顺序是_______

    A 先加浓硫酸再加环己醇   B 先加环己醇再加浓硫酸  C 两者不分先后

    3)然后向需加热的试管加入少量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再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

    II.粗品提纯

    4)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分液时,环己烯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 (填“上”或“下”)口取出,分液后可以用__(填序号)洗涤。

    a KMnO4溶液 bH2SO4 c Na2CO3溶液

    5)再将环己烯蒸馏。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左右。

    6)若最终收集到9.0mL环己烯产品,则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五、计算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下列关于胶体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B. 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除去杂质

    C. 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将“纳米材料”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出来

    D. 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六、解答题 (共2题,共 10分)
  • 35、铜是人类知道最早的金属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铜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其核外占据最高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____

    (2)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_____;该晶胞中铜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

    ②若位于O点的原子的坐标为(000)A点的Cu原子的坐标为(0),则晶胞中距离O点最近的原子的坐标为____

    (3)某铜氧化合物是一种杀菌剂和陶瓷的着色剂,其立方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铜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

    ②若原子之间最短距离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 36、阿散酸()是一种饲料添加剂,能溶于Na2CO3溶液中。常含有H3AsO3NaCl等杂质。

    (1) 基态A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

    (2)CO中心原子孰道的杂化类型为__AsO的空间构型为__(用文字描述)

    (3)As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___(填化学式)

    (4)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

    (5)NaCl晶体在50~300GPa的高压下和NaCl2反应,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其中一种晶体的晶胞如图,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80
题数 36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填空题
四、实验题
五、计算题
六、解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