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济宁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化学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8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A.NaOH B.CO2 C.C D.SiO2

  • 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Na2SO3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Na2SO3溶液已变质

    B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加H2O2

    紫色褪去,产生气泡

    H2O2具有还原性

    C

     

    将某有机物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混合

    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必定含有碳碳双键

    D

    将饱和NaAlO2溶液与饱和NaHCO3溶液混合

    产生白色沉淀

    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发生了水解反应,且相互促进

     

     

     

    A.A B.B C.C D.D

  • 3、某芳香烃的分子式为C10H14,它不能使溴水褪色,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侧链,符合条件的烃有(  

    A.2 B.3 C.4 D.5

  • 4、某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M不能与NaOH的醇溶液发生反应

    B.1 mol M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MNaOH溶液共热后,再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M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Cl

    B.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C.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 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 6、常温下,体积相同,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下列两者的量相同的是

    A. 电离程度 B. 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 Zn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 D. 与足量的Zn反应产生H2

  • 7、下列原理或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抽滤既能加快过滤速率和得到更干燥的沉淀,又能使沉淀颗粒变粗变大

    B.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把从盐酸中析出的晶体进行抽滤,用酒精洗涤晶体12次,然后抽滤,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干燥后称其质量,计算产率

    C. 记录Na2S2O3与稀硫酸的反应时间,应从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到刚出现浑浊结束

    D. 硫酸亚铁铵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而不要用水洗涤主要是为了减少晶体损失

  • 8、V L NH3(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通入1 L水中,形成密度为ρ g·cm-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NH3的物质的量为a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B.溶质的质量分数 w=×100%

    C.溶液中c(OH-)= amol·L-1

    D.上述溶液中再通入与原溶液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 9、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碳与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Zn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反应

    D.石灰石分解制备氧化钙

  • 10、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碳酸钙 B.食盐水 C.氨气 D.醋酸

  • 11、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如图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下列关于普伐他汀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NaOH反应

    C.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

    D.3—OH皆可催化氧化生成醛基

  • 12、用惰性电极电解2L1mol/LCuSO4溶液,在电路中通过0.5mol电子后,调换正、负极,电路中又通过了1mol电子,此时溶液中H的浓度(假设溶液体积不变)是( )

    A. 1.5mol/L B. 0.75mol/L C. 0.5mol/L D. 0.25mol/L

  • 13、下列有关晶体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熔点: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

    B.沸点:NH3H2OHF

    C.晶格能:NaFNaClNaBr

    D.熔点:SiCl4SiBr4SiI4

  • 14、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H2O(g)CO(g)+H2(g)  ΔH=(b-a) kJ·mol-1

    B. 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

    C. 使用催化剂无法改变该反应的ΔH

    D. nmol Cn mol H2O反应生成nmol COnmol H2吸收的热量一定为131.3nkJ

  • 1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的预测、实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的预测

    实验解释或结论

     

    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苯酚的浓度小

    B

    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溶解。

    BaSO3溶于稀盐酸

    C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 /LNa2SO3溶液pH约为100.1mol /L NaHSO3溶液pH约为5

    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

    D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和Na2SiO3溶液中分别滴加3滴酚酞溶液,NaNO3溶液为无色,Na2SiO3溶液变成红色

    非金属性:N>Si

     

     

    A. A B. B C. C D. D

  • 16、下图是有机合成中的部分片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a中所有原子都能共面

    B.有机物a~d中只有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1 mol d能与Na反应产生1.5 mol H2

    D.b互为同分异构体、含有1-COOH2-CH3的有机物有4

  • 17、某二元醇的结构简式为 ,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的名称:5-甲基-2,5-庚二醇

    B.催化氧化得到的物质只含一种含氧官能团

    C.消去反应能得到6种不同结构的二烯烃(不考虑立体异构)

    D.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2.4LH2(标准状况)

  • 18、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B.此过程中电子从 Fe 移向 Cu,铁铆钉发生还原反应

    C.此过程中铜会被腐蚀,发生氧化反应

    D.此过程中铁做负极,被氧化

  • 19、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后,再与氯气发生完全取代反应,整个过程中消耗氯气(  )

    A.3 mol B.6 mol

    C.4 mol D.5 mol

  • 2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苯和氯气生成C6H6Cl6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CH2CH2Br2

    C.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是CH3Cl

    D.硫酸作催化剂,CH3CO18OCH2CH3水解所得乙醇分子中有18O

二、多选题 (共4题,共 20分)
  •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AlH4中的阴离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p3

    B.电子排布式(21Sc)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则

    C.CNN2的结构相似,CH3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21

    D.SO2BF3NCl3都含有极性键,都是极性分子

  • 2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氢氧化钠3mol

    B.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3种

    C.某中性有机物C8H16O2在稀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得到X和Y两种有机物,Y经氧化可最终得到X,则该中性有机物的结构可能有4种

    D.已知,那么要生成,原料可以是1-丁炔和2-异丙基-1.3-丁二烯

  • 23、下列图中结构是从不同晶体中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其中是从NaCl晶体中分割出来的 是(   

    A. B. C. D.

  • 24、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B.用酸性KMnO4溶液可以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C.可以用水鉴别甲苯、硝基苯、乙酸三种物质

    D.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

三、填空题 (共8题,共 40分)
  • 25、下表列出了①~⑥六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A

     

    0

    1

     

    A

    A

    A

    A

    A

    A

     

    2

     

     

     

     

     

     

    3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

    (2)元素②的单质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

    (3)元素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

    (4)这六种元素中,位于第三周期且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_______

    (5)这六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__

    (6)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元素③的单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元素④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

    (1)N≡N的键能为942 kJ/molN-N单键的键能为247 kJ/mol,计算说明N2中的_____键比__键稳定(填”“)。

    .下图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它们分别是NaClCsCl、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

    (2)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填编号字母,下同)__,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__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金刚石属于__晶体;

    (3)其中代表石墨是_____,其中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平均为____个;

    (4)代表干冰的是____,它属于_____晶体,每个CO2分子与___CO2分子紧邻;

    (5)上述BCD三种物质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写出具体名称或化学式)____

  • 27、如图的键线式表示维生素A的分子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_______

    (2)维生素A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3)1mol维生素A分子可与_______molH2发生加成反应。

  • 28、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kJ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已知H2O(l)H2O(g)ΔH=+44kJ·mol-1。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

  • 29、(1)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则:

    ①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是________;②有________个能层,________个能级;

    (2)写出CCl的电子排布式:

    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根据相关物质结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图及Sc的电子排布式。试判断,违反了泡利原理的是___,违反了洪特规则的是___,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的是___

    (21Sc)1s22s22p63s23p63d3

    2)某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x取值范围为___

    3)铁元素常见的离子有Fe2+Fe3+,稳定性Fe2+__Fe3+(填大于小于”),原因是__

  • 3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 g D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NA_______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_______

    (3)1.0 mol CH4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_______

    (4)标准状况下,5.6 L NO5.6 L 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NA_______

    (5)0.1 mol钠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完全生成Na2ONa2O2混合物时,失去电子数为0.1NA _______

    (6)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_______

    (7)1L 0.1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_______

    (8)高温下,16.8 g Fe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8 NA _______

    (9)标准状况下,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4NA_______

    (10)常温常压下 1 L液态水中含有的H数目为107NA_______

    (11)一定条件下Fe粉与足量的浓硫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 NA _______

    (12)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_______

    (13)标况下,22.4L己烷的分子个数为NA_______

    (14)1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Zn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A_______

    (15)1L 0.1mol·L1氯化铵溶液中,NH4+ NH3·H2O的个数之和为NA _______

  • 32、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非常重视。

    (1)已知:CH4(g)+2NO2(g)N2(g)+CO2(g)+2H2O(g)ΔH1=-­860.0kJ•mol1

    2NO2(g)N2O4(g)ΔH2=­-66.9kJ•mol1

    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H2O(g)C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用活性炭还原法也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 ΔH,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t1℃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30min,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C.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D.通入一定量的NO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的浓度之比为533,则达到新平衡时NO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升高降低”);ΔH_____________0(“>”“<”)

    (3)①已知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NH3(g)+CO2(g)H2NCOONH4(s)ΔH=­159.5kJ•mol1,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H31molCO2,到达平衡时放出127.6kJ的热量,此时,c(NH3)_____________

    ②有一种可充电电池Na­Al/FeS,电池工作时Na+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并且是用含Na+的导电固体作为电解质,已知该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a­e=Na+,则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共1题,共 5分)
  • 33、1,2-二氯乙烷是制备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中间体,在农业上可用于粮食、谷物的熏蒸剂、土壤的消毒剂等。已知:1,2-二氯乙烷的沸点为83.5,熔点为-35,无水乙醇的密度约为0.8。实验室制备1,2-二氯乙烷的装置如图,其中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等均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仪器d的作用是_______

    (2)若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A中未加入沸石,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

    (3)装置E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装置A中除了生成外,有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为_______(填结构简式)。

    (5)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实验时a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常选用_______(填“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吸收,理由是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共得到0.32 mol 1,2一二氯乙烷,则乙醇的利用率为_______%。

五、计算题 (共1题,共 5分)
  • 34、将铁与铜的粉末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比例混合均匀,取出mg混合物,投入到100mL 3mol·L-1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试计算:

    1)如果固体完全溶解,则m最大值为____

    2)如果溶液中Cu2+浓度为0.25 mol·L-1,则m值为________

六、解答题 (共2题,共 10分)
  • 35、煤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石资源,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

    (1)燃煤时往往在煤中添加石灰石,目的是______________,达到该目的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的综合利用包括______________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的气化和液化。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CO(g)+ H2O(g)CO2(g)+H2(g)H 查阅资料得出相关数据如下:

    温度/°C

    400

    500

    平衡常数K

    9

    5.3

     

    ①该反应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反应将不能正向进行,由此判断该反应的S_____(”")0

    ②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1 mol CO(g)0.1 mol H2O(g)发生反应,在400℃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O(g)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4)2 mol CH44 mol H2O(g)通入容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H4(g)+ H2O(g)CO(g)+ 3H2(g)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00 °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

    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压强:p1________________ (”“”)p2

  • 36、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理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1)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2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0kJ/mol

    N2(g)+2O2(g)=2NO2(g)H=+67.8kJ/mol

    N2(g)+O2(g)=2NO(g)H=+89.0kJ/mol

    CH4催化还原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在汽车排气系统中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可发生反应:2NO(g)+2CO(g)2CO2(g)+N2(g)。在某密闭刚性容器中通入等量的CONO,发生上述反应时,c(CO)随温度(T)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据此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放热吸热”)反应。

    ②温度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反应速率v=v-v=kc2(NO)c2(CO)-kc2(CO2)c(N2)kk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计算a=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80
题数 36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填空题
四、实验题
五、计算题
六、解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