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下列物质:
①Ag ②金刚石 ③NaBr ④H2SO4 ⑤Na2CO3 ⑥NH4Cl ⑦NaHSO4 ⑧Ne⑨Na2O2 ⑩NaOH
(1)这些物质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
(3)熔点最高的是______。
(4)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
(5)常温下可导电的是______。
(6)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
3、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回答:
族 周期 | I A | IIA | IIIA | ⅣA | VA | ⅥA | ⅦA | 0 |
二 |
|
|
| ① | ② |
| ③ |
|
三 |
| ④ | ⑤ | ⑥ |
|
| ⑦ | ⑧ |
四 | ⑨ |
|
|
|
|
| ⑩ |
|
(1)在这些元素中,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__________。
(2)写出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和②的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③与④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的单质和⑥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⑤的单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⑤的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拆开l mol C—H键、l mol O=O键、l molC=O键、l mol H—O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14kJ、498kJ、728kJ、464kJ。则l 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_________kJ的热量。
4、现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8个,B元素与A元素可组成一种化合物E,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遇到空气能生成A的单质;C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金属元素,当2.4gC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C形成正二价阳离子;D元素原子的M层上有7个电子。
(1)写出B、C两种元素的元素名称:B___________,C___________,指出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
(2)D的气态氢化物与H2S、HF的稳定性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写出淡黄色固体E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CH4、CH3OH、CO等都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已知25℃、101kPa时,1g甲烷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时放出38kJ热量,则该条件下反应2CH4(g)+3O2(g)=2CO(g)+4H2O(l)的=___________。
(2)为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工业上可以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经测得CH3OH和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___。
②达到平衡时,H2的浓度为___________mol/L。
(3)工业上也可以用CO和H2为原料制备CH3OH,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H2进行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反应中CO与CH3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CO,同时生成1molCH3OH
D.CH3OH的质量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4)某种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甲烷通入的一极为电源的___________极,该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当电路中累计有2mol电子通过时,消耗的氧气体积为(在标准状况下)___________L
6、黄铜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它是铜和______________的合金.
7、硫、氮、氯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
(1)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品红溶液________,加热后溶液颜色________。
(2)已知反应:SO2+Cl2+2H2O ═ 2HCl+H2SO4,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3)木炭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若生成0.5 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
(4)汽车尾气常含有NO、NO2、CO等,会污染空气。在汽车尾气排放管处安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使尾气中有害气体CO和NO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洁厕剂(主要成分是浓盐酸)不能混用,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利用氯碱工业的产物可以生产“84”消毒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8、工业上可用铜屑和浓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在实际生产中,先把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再跟用等体积水稀释的浓硝酸反应来制取硝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宜于用铜屑直接与硝酸反应来制取硝酸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浓硝酸用等体积水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得到硝酸铜晶体,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中硝酸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9、H、
C、
Mg、
Mg和
Cu中共有___________种元素,___________种核素。其中,
Mg和___________是同位素,考古时用___________测定文物的年代。
10、在1.01×105 Pa时,16 g S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148.5 kJ的热量,则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11、利用如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氮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图中甲~辛均含氮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给出的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可以一步实现的是__________。
A.甲→丁B.乙→丁C.丁→戊D.戊→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丙和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生成戊,属于酸性氧化物
B.“甲→乙→丙→丁→戊”就是工业制戊的转化过程
C.己和辛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与固体NaOH作用生成乙,其生成乙的原理相同
D.如果庚和辛为同种物质,则可由乙和戊反应制得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将丙直接转化为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铁与过量戊的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戊→丙+丁+庚+H2O(方程式未配平)。若产物中丙和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铁与戊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若检验庚中铁元素的价态,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若要将乙→甲。从原理上分析,下列试剂可行的是_______。
A.O2B.NaC.NH4ClD.NO2
12、某学习小组同学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实验验证,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请你帮他们把表填写完整,并做出评价。
(1)甲同学验证还原性:I->Br-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离子反应式 |
逐滴加入的同时振荡,观察CCl4层的颜色: 甲___ 乙___; 乙中CCl4层颜色明显变化的快。 | 离子方程式: 甲__ 乙__ 结论:验证成立,还原性,I->Br- |
(评价)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
(3)乙同学验证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的对反应速率影响
实验步骤:在试管①中加入1g粉末状大理石,加入4mol/L盐酸20mL(过量);在试管②中加入2g颗粒状大理石,加入4mol/L盐酸20mL(过量)。他根据实验过程,绘制出的生成CO2生成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V(CO2)同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你认为__是符合的。
13、将3 mol A和3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min)。试求:
(1)5 min后A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值为___________。
14、填空。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
①铝片和盐酸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晶体与
混合搅拌 ④碳酸钙分解
⑤在
中燃烧 ⑥灼热的碳与
的反应
(2)已知汽缸中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的能量变化值如图所示,则由该反应生成1molNO时,应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_______kJ能量。
(3)某学习小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成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①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上述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
②负极的电极材料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③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
④若银电极增重5.4g,外电路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_______mol。
(4)为了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如图)。有关反应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图I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II的示数
B.图I和图II中温度计的示数相等,且均高于室温
C.图I和图II的气泡均产生于锌棒表面
D.图II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I慢
15、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将下列反应归类(填序号)。
①乙烷在空气中燃烧②苯与氢气在镍作用下加热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⑤由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⑦工业制乙醇⑧苯与足量氯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六氯环己烷⑨甲苯生成2,4,6-三硝基甲苯(烈性炸药TNT)。其中:
(1)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
(2)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
(3)属于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
(4)属于加聚反应的是_______;
(5)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