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是大气主要污染物,有效去除大气中SO2、NOx的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氨水法脱硫就是用足量的氨水将烟气中的SO2吸收,生成的盐再进一步氧化成硫酸铵。写出上述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用亚硫酸钠吸收法可实现SO2的循环使用,步骤如下:第一步,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SO2;第二步,加热吸收液,使之重新生成亚硫酸钠。写出上述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可以氨气还原法处理NOx,生成无污染的N2。写出氨气与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环保部门为测定某硫酸厂周围空气中SO2的体积分数,做了如下实验:取标准状况下的空气2.000L(含N2、O2、CO2、SO2等),缓慢通过足量溴水,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0.466g。试回答:
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②该空气样品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3、已知:A是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E是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F是一种高聚物,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
(1)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C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2)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一种实验来验证D物质存在该官能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③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4、聚丙烯酸甲酯可用作胶黏剂、乳胶漆等,可通过如图所示物质转化合成得到:
(1)化合物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填官能团名称),能与NaHCO3反应,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填官能团名称)。
(2)化合物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该反应中除B外还有_____(填化学式)生成。
(3)化合物B→聚丙烯酸甲酯的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4)CH3OH与乙醇的化学性质相似,CH3OH与Na反应所得化合物为_____。
5、用化学用语填空。(1)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2)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_。
(3)碱金属元素中(除 Fr 外),单质密度最小的是_______,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_。
(4)卤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1)在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最强的碱是_______;形成的两性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
(2)卤族元素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还原性最强的是_______。
(3)请总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是(至少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做“铝热反应”的实验。查阅资料知,Al、Al2O3、Fe、Fe2O3的熔、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 Al | Al2O3 | Fe | Fe2O3 |
熔点/℃ | 660 | 2054 | 1535 | 1462 |
沸点/℃ | 2467 | 2980 | 2750 | — |
下列能与Al发生铝热反应的有___(填字母)。
A.MnO2 B.Na2O C.MgO D.FeO
8、Ⅰ、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下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用NO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υ=_______。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υ(NO2)=2υ(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υ逆(NO)=2υ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3)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的速率增大是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9、Ⅰ.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的体内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内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Fe2+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有利于铁的吸收。
⑴人体中经常进行的转化,A转化中Fe2+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B转化中Fe3+做________剂。
⑵“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做________剂,具有________性。
Ⅱ.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Ag+、Ba2+、Cu2+三种金属阳离子,现欲用CO32-、OH-、Cl-三种不同的阴离子分别将上述金属阳离子逐一形成沉淀除去。加入阴离子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
10、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N2的电子式为_____。
(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_____(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和Na2O。KClO4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__。
(4)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CO2的结构式 _______。
11、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1)I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
(2)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___。
12、 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 。
(2)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_ 。
(3)实验中若用70mL0.50mol·L-1盐酸跟7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3、在100mL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加入的混合物质量与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100mLNaOH溶液完全反应最多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L。
(2)求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
(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mL,固体混合物质量是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况)为多少升?______________
14、某Al2O3样品中含有Fe2O3和SiO2杂质,现欲制取纯净的Al2O3,某同学设计如图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的名称是____, 在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有烧杯、玻璃棒,还有_____。
(2)写出第③步反应中铝元素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写出证明滤液B中Fe3+已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______。
(4)不改变上述流程图的结构,将“①过量盐酸”“②过量NaOH”交换位置,则“③过量CO2”应改为___, 写出此方案下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____。
(5)为了得到更加纯净干燥的Al(OH)3,过滤后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是____ 、___。
15、I、下图为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三元催化”的工作原理,NO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无污染性物质的方程式2NO+2CON2+2CO2。
某课题组为探究某些外界条件对汽车尾气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目的 | T/℃ | NO初始浓度/mol·L-1 | CO初始浓度/mol·L-1 | 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 c(CO)不变时所用的时间/min |
① | 参照 | 280 | 6.50×10-3 | 4.00×10-3 | 80 | t |
② |
| 280 | 6.50×10-3 | 4.00×10-3 | 120 | 0.5t |
③ |
| 360 | 6.50×10-3 | 4.00×10-3 | 80 | 0.2t |
(1)实验编号②的实验目的为_______。
(2)课题中探究外界条件对汽车尾气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另一因素是________。
II、某温度下在4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 (填字母)。
A. 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 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 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 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 生成1 mol Y的同时消耗2 mol Z
(3)2~5min内用X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