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如图所示是粗盐提纯实验操作步骤,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填“溶解”、“过滤”或“蒸发”),该步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取精盐配制成0.05L含NaCl 0.05mol 的食盐水,其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钠中钠原子和氯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属于__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实验室常用AgNO3来检验Cl-的存在,写出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1)某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HClO的电子式___,CS2的结构式___。
(3)S2﹣、Al3+、Na+、F﹣四种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___,H2O、H2S、I2三种分子熔沸点由高到低顺序为___。
(4)Na2O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
4、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出的 SO2、NOx等,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形成的烟雾.
(1)NOx和 SO2在空气中存在下列平衡:
2NO(g) + O2(g)2NO2(g) △ H =− 113.0kJ
mol−1
2SO2(g) + O2(g)2SO3(g) △ H =− 196.6kJ
mol−1
SO2通常在二氧化氮的存在下,进一步被氧化,生成 SO3.
①写出 NO2和 S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变化趋势是_____.
(2)提高2SO2(g) + O2(g)2SO3(g)反应中 SO2的转化率,是减少 SO2排放的有效措施:①T 温度时,在 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0mol SO2和 1.0mol O2,5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 5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_____.②在①中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 SO2的转化率提高的是_____(填字母).
a.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1.0mol He
b.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1.0mol O2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少容器的体积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用高效催化剂
e.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体系温度
(3)工业上利用氯碱工业产品治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如图是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
①用溶液A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②用含气体B的阳极区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5、某实验小组用MnO2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并将得的氯气与潮湿的Ca(OH)2固体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实验装置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发生反应:6Cl2+6Ca(OH)2=5CaCl2+Ca(ClO3)2+6H2O,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若反应消耗0.3molCl2,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个。
6、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2H2O=2H2↑+ O2↑,制得的氢气可用于制作燃料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海水时,实现了光能转化为____能。生成的氢气用于制作燃料电池时,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____能。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2O2--4e-=2H2O,则A极是电池的__极,B极电极反应式为__。
7、按要求对下图中两极进行必要的连接并填空:
(1)在A图中,使铜片上冒气泡。请加以必要连接,则连接后的装置叫__。电极反应式:锌电极:___;铜电极:__。
(2)在B图中(a,b都为惰性电极),使a极析出铜,则b析出:___。加以必要的连接后,该装置叫___。电极反应式:b极:___。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并搅均溶液,溶液的pH值__(升高、降低、不变)。
8、在5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4molH2,加入催化剂发生反应,测得CO及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前4分钟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第__min(填数字)反应达到平衡,达到平衡时氢气的浓度为__。
9、铅蓄电池是常用的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液为稀硫酸。放电时,该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
(1)该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放电时发生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该蓄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酸性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填“正”或“负”)极。
(3)已知硫酸铅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生成时附着在电极上。试写出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10、NO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NSR储存还原时,NO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1所示。
①NO储存转化为Ba(NO3)2过程中,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②H2还原Ba(NO3)2的过程分两步进行,图2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NaClO溶液能有效去除NO。25℃时,NO的去除率随pH的变化如图3所示(用盐酸调节pH);pH=4时,NO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4所示。
①25℃时,随着pH降低,NO脱除率增大的原因是___。
②pH=4时,60~80℃间NO脱除率下降的原因是___。
(3)一定条件下,将一定浓度NOx(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Ca(OH)2悬浊液中,改变n(NO2):n(NO)的值,NOx的去除率如图5所示。
已知:a.NOx的去除率=1-×100%
b.NO与Ca(OH)2不反应
①当n(NO2):n(NO)在0.3~0.5之间,NO与NO2吸收转化为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当n(NO2):n(NO)大于1.4时,NO2的去除率升高,但NO的去除率却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___。
11、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
A.O2和O3
B. 和
C.CH3CH2CH2CH3和CH3CH2CH(CH3)CH3
D.
E.CH3CH2CH2CH3和
(1)________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
(2)________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________组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
(4)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5)________组两物质是同一物质。
12、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否为 NO,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 NO、NO2 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写出试管A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在(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将注射器F中的空气推入E中,E中的气体变为红棕色,此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4)D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3、(1)常温下常压下,1g固态碳与水蒸气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气体CO和H2,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2)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 ΔH1=-Q1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2=-Q2kJ·mol-1,
③2H2(g)+O2(g)=2H2O(l) ΔH3=-Q3kJ·mol-1。
常温下,取体积比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___kJ。
(3)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已知:2H2(g)+O2(g)=2H2O(l) ΔH=-572kJ·mol-1,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___。
14、如何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气体?写出所需除杂试剂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括号内为杂质)。
(1)SO2(HCl):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HCl):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硫酸锌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农业、化工等行业。工业上由锌渣(主要成分为ZnO、FeO、CuO、CaO、SiO2)为原料生产ZnSO4·7H2O的流程如图:
(1)“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__。
(2) “反应Ⅰ”中,先加入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 “反应Ⅰ”中,再加入NaOH调节合适的pH,则“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__(填化学式)。
(4) “反应Ⅱ”中,加入的锌粉需用少量稀硫酸处理,原因是__。
(5)已知ZnSO4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从“滤液”中分离出ZnSO4·7H2O,涉及以下操作:a.在60℃蒸发溶剂;b.蒸发至溶液出现晶膜,停止加热;c.在100℃蒸发溶剂;d.冷却至室温;e.过滤。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操作可重复使用)。
(6)取28.7g ZnSO4·7H2O加热至不同温度,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
温度/℃ | 100 | 250 | 680 | 930 |
质量/g | 17.90 | 16.10 | 13.43 | 8.10 |
则680℃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填字母标号)。
a.ZnSO4·H2O b.ZnSO4c.Zn3O(SO4)2d.Z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