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铊(Tl)是某超导体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T1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13++2Ag=Tl++2Ag+
(1)铊(Tl)的原子序数为81,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
(2)铊与下列某种元素位于同一主族,该元素是_____。
A.镓 B.氮 C.碳 D.氟
(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单质的还原性:Tl>Al B.原子半径:Al>T1
C.碱性:Al(OH)3>Tl(OH)3 D.氧化性:T13+>Ag+
E.Tl+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F.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4)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周期左上方与右下方呈对角线关系的两元素性质相似。X元素是与铝处于对角线关系的第二周期元素,二者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X单质与浓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1)写出下列各烷烃的分子式.
①烷烃A在同温同压下蒸气的密度是H2的43倍__________。
②烷烃B的分子中含有200个氢原子____________。
③1L烷烃C的蒸气完全燃烧时,生成同温同压下15L的水蒸气____________。
④0.1mol烷烃D完全燃烧,消耗标准状况下的O2 11.2L________________。
(2)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回答:
①乙烯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
②E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
③乙烯转化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
④已知D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写出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
4、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1)该电池的负极是__,负极反应式是__。
(2)正极现象是__。
5、以原油为原料生产聚烯烃的几个步骤如图:
(1)步骤①使用的方法是分馏,分馏是利用原油中各组分的___________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
(2)聚丙烯可表示为,其重复结构单元即它的链节是___________。
(3)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可制备乙酸乙酯,其转化关系如下图。
已知:H2C=CHOH不稳定
I.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II.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III.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氮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航天、医药等领域。
(1)氨气可作为脱硝剂,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6NO(g)+ 4NH3(g)5N2(g)+6H2O(g)。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 。
a 反应速率v(NO)= v(H2O)
b 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c 容器内 N2 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变化
d 容器内 n(NO)∶n(NH3)∶n(N2)∶n(H2O)= 6∶4∶5∶6
e 12 mol N-H 键断裂的同时生成 5 mol N≡N 键
f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2)肼(N2H4)是火箭的高能燃料,该物质燃烧时生成水蒸气和氮气,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
化学键 | O—H | N—N | N—H | O=O | N≡N |
键能kJ•mol-1 | 467 | 160 | 391 | 498 | 945 |
则1 mol 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过程中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kJ。
(3)一定条件下,在 5 L密闭容器内,反应 2NO2(g)N2O4(g),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2)/mol | 0.040 | 0.020 | 0.010 | 0.005 | 0.005 | 0.005 |
①用 N2O4 表示 0~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 mol•L-1•s-1。在第 5s 时,NO2 的转化率为_____。
②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a 升高温度 b 恒容时充入He(g)
c 恒压时充入He(g) d 恒容时充入NO2
(4)已知:2N2O = 2N2+O2。不同温度(T)下,N2O分解半衰期随起始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则T1_____T2(填“>”、 “=”或“<”)。当温度为T1、起始压强为p0,反应至t1min时,此时体系压强p=________(用p0表示)。
7、反应:aA(g)+bB(g) cC(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____。
(2)反应从起始至20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 (A)=_________。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填字母)。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A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改变
C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D 单位时间内消耗A和B的物质的量相等
(4)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降低压强 C 减小C的浓度 D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5)N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C)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
8、I.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
(1)一定能证明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一定能证明 A(s)+2B(g)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注:B,C,D均为无色物质)
II.某温度时,在一个1L的恒容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1)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Y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amolX与bmolY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n(X)=n(Y)=2n(Z),则原混合气体中a:b=___________。
Ⅲ.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则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9、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直接把_____能转变为_____能,电子由____极(填“正”或“负”)经导线流向____极(填“正”或“负”);在铜锌原电池中,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锌为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的SO42-和H+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0.1mol/L硫酸、②小苏打、③纯碱、④二氧化碳、⑤葡萄糖、
⑥0.1mol/L NaOH溶液、⑦氢氧化铁胶体、⑧氨水、⑨Al2O3、⑩硫酸铁溶液
(1)上述十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 ,能导电的有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的水溶液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________L④中含有0.4mol氧原子。
(4)现有100mL⑩溶液中含Fe3+5.6g,则溶液中c(SO42-)=________。
11、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mol·L-1、2.00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K、308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 T/K | 大理石规格 | HNO3浓度/mol·L-1 | 实验目的 |
① | 298 | 粗颗粒 | 2.00 |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__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___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② | ___ | ___ | ___ | |
③ | 308 | ___ | ___ | |
④ | ___ | ___ | ___ |
(2)实验①中过程如图所示,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填写选项中的字母,下同)
A.0-E B.E-F C.F-G
(3)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___。
A.蒸馏水 B.氯化钠固体 C.氯化钠溶液 D.浓盐酸
12、某地环保部门将收集到的一定量酸雨试样分成甲、乙、丙、丁四份,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已知酸雨试样中可能含有下表所示的某些离子:
阳离子 |
|
阴离子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是_______,Y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该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
(3)写出丁试样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某次降雨收集到10L雨水,向雨水中滴加1mL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
,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经过滤、蒸干、称重,测得沉淀的质量为0.0466g。假设雨水的酸性仅由
和
的排放所致,则排放到空气中的
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______(不考虑
与
的相互反应)。
(5)关于酸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酸雨的形成过程涉及了化学变化
b.将含硫的煤和石灰石混合燃烧,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c.通过加强工厂废气的回收处理,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可防治酸雨
d.形成的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为
的挥发导致pH升高
e.、
、
都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导致雨水的pH小于5.6
13、将28.8g铜与15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___L,NO2的体积为___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向溶液中加入200mL5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mol·L-1。
14、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一系列操作依次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15、BaTiO3(钛酸钡)广泛虚用于屯子陶瓷工业。某小組拟制备钛酸钡的工艺流程如下:
(1)BaTiO3中Ti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里进行操作1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3)“洗涤”操作中,验证固体已洗涤干浄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若未洗涤干浄,验证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操作2中高温下副产物为CO、CO2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工业上,常采用重晶石(主要成分为BaSO4)制制备BaCl2,其流程如下:
①BaSO4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粉碎重晶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盐酸浓度不变时,“酸浸”的浸出率(単位肘甸内固体溶解的貭量)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当温度高于40℃吋,浸出率急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