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ClO2是高效、广谱、绿色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1)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1mol 37Cl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2)下列能判断Cl和O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
a.原子得电子能力 b.与金属钠反应得电子的数目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单质的沸点
(3)生产生活中含氯物质的排放会加快臭氧层的破坏,其机理如图所示,该机理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化工、冶金行业的废水中存在CN—,可用ClO2气体将其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
①CN—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1)下列五种物质中①Ne②H2O③NH3④KOH⑤Na2O,只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既存在共价键又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2)下列变化中,①Br2挥发,②烧碱熔化,③NaCl溶于水,④H2SO4溶于水,⑤O2溶于水,⑥Na2O2溶于水。(下列各空用序号做答)
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两电极放入6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两电极放入6mol·L-1的NaOH溶液中,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图1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
(2)图2中负极为____________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由该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应注意原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当反应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 mL气体时,消耗的电极质量为________g。
(2)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电极a通入甲烷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则电子从____极流出,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3)质量相同的铜棒和铁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二者质量差为24 g,则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_______mol。
(4)学法题:总结原电池负极的判断方法___________(至少2条)。
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⑧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元素③、④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填化学式)。
(3)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元素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能通过一个化学反应说明元素⑧的非金属性比元素⑦强的是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5)元素⑤、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填化学式)。
(6)元素①、③可形成一种摩尔质量为19g•mol-1的离子化合物X,则X的电子式为______。
7、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溶液、MgSO4溶液、Ag2SO4溶液、K2SO4溶液共4种溶液,其中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项目 | A | B | C | D | E | F |
4 mol·L-1H2SO4溶液/mL | 30 | V1 | V2 | V3 | V4 | V5 |
饱和CuSO4溶液/mL | 0 | 0.5 | 2.5 | 5 | V6 | 20 |
H2O/mL | V7 | V8 | V9 | V10 | 10 | 0 |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V6=________,V9=________。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氢气的生成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氢气的生成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
8、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组微粒:①与
②O2和O3 ③H(氕)、D(氘)、T(氚) ④金刚石和石墨 ⑤
和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填序号)
(2)等质量的D2O和H2O所含的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_,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
(3)等物质的量的D2O和H2O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
9、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时会破坏其中的离子键。(______)
A.正确 B.错误
10、乙醇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乙醇的官能团是_______。
(2)工业生产中,用乙烯与水反应制得乙醇,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3)乙醇与乙酸反应可制得香料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可被氧化为乙醛,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交警常使用酒精检测仪来检验机动车司机是否酒驾,其原理是:司机口中呼出的乙醇可以使检测仪中的橙色重铬酸钾(K2Cr2O7)转变为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上述反应涉及的乙醇性质有________。
A.无色液体 B.密度比水的小 C.易挥发 D.具有还原性
11、在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非金属元素只有十多种,但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1)短周期中可以做半导体材料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2)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常将其气化或液化,其中一种液化是将气化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3)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合成氨的反应对人类解决粮食问题贡献巨大,反应如下:N2(g)+3H2(g)2NH3(g)。
①合成氨的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破坏2molN2和6molH2里共价键需要的能量比生成4molNH3形成共价键释放的能量:____(填“多”或“”少)
②在一定条件下,将2.5molN2和7.5molH2的混合气体充入体积为2L的固定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5分钟末时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是开始时的0.9倍,则5分钟内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v(NH3)=____;氢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是________本小题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转化率为转化的物质占原物质的比率)
(4)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H在固体酸电解质传递方向为:____(填“a→b”或“b→a”)
(5)某汽车安全气囊中加入的物质为:叠氮化钠、氧化铁,请写出碰撞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12、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图: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__、氢气__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两个作用,分别是:___、___。
(3)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4)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
(5)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除含有H+、OH-外,还含有___、___离子。
1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某新型催化剂能促使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T℃时,将0.8 mol NO和0.8 mol CO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模拟尾气转化,容器中NO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
(1)将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10 min,v(NO)=______mol/(L•min),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此温度下达到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新型催化剂可以加快NO、CO的转化
b该反应进行到10 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平衡时CO的浓度是0.4 mol/ L
14、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
(1)汽车尾气中NO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1。该条件下,1molN2和1molO2完全反应生成NO会___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___kJ能量。
(2)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①NiO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NO和CO发生反应:2NO+2CO2CO2+N2。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条件已经填在下表中。
实验编号 | t(℃) | NO初始浓度 | CO初始浓度(mol/L)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
Ⅰ | 280 | 1.2×10﹣3 | 5.80×10﹣3 | 82 |
Ⅱ | 280 | 1.2×10﹣3 | b | 124 |
Ⅲ | 350 | a | 5.80×10﹣3 | 82 |
①请表中数据补充完整: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规律的是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③实验Ⅰ和实验Ⅱ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NO)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实验Ⅱ的是曲线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15、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__(填序号)。
A.Cl2 B.淡水 C.烧碱 D.食盐
(2)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___法、电渗析法、___法。
(3)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的俗名是__,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制备金属M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4)海带灰中富含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I2的途径如图所示:
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
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反应结束后,再加入CCl4作萃取剂,振荡、静置,可以观察到CCl4层呈__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