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已知①Na2O2②O2③HClO④H2O2⑤Cl2⑥NaClO⑦O3七种物质都具有强氧化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2)含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_____。
(3)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_____种。
(4)Na2O2、HCIO、H2O2均能用于制备O2。
①HClO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O2和HCl,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_____。
②写出Na2O2与H2O反应的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
③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可以制备O2。若6.8gH2O2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生成标准状况下O2体积为_____L。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气体A、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0~4min内,用A表示反应速率v(A)=______。
(3)反应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_____(填“变大”、“变小”或“相等”)。
(4)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恒温恒容充入He气 C.恒温恒压充入He气 D.使用催化剂
Ⅱ.化学能与电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直接提供电能的反应一般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H2与Cl2燃烧反应
(2)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了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①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电池工作时OH-向移动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③正极上消耗标况下4.48L气体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物质的本性。(______)
A.正确 B.错误
5、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A和B的离子分别为Am+和Bn﹣, 已知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据此推断:
①A和B所属周期数之差为(填具体数字)________,
②A和B的核电荷数之差为(用含m或n的式子表示)________,
③B和A的族序数之差为________.
6、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H2S_____;CO2_____;N2____;OH-_____;HClO_____;Na2O2____。
7、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4H10(g)=C4H8(g)+H2(g) ΔH1
②C4H10(g)+O2(g)=C4H8(g)+H2O(g) ΔH2=-119kJ·mol-1
③H2(g)+O2(g)=H2O(g) ΔH3=-242kJ·mol-1
(1)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_;
(2)正丁烷(C4H10)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它的同分异构体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
(3)C4H10的二氯代物C4H8Cl2有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4)1-丁烯(C4H8)与氢气反应生成正丁烷(C4H10),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8、(1)下图是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粉末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反应时的情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较多的试管中加入的固体试剂是________,当反应结束时,A、B中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能感受到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是放热反应,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时表现为吸热。在A、B试管的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的总趋势分别对应于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填“a”或“b”)。
9、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已具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化学知识,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原电池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电路中转移了,则析出的
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2)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与氧气反应从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A为生物燃料电池的__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
②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③放电过程中,H+由_________极区向______极区迁移(填“正”或“负”)。
10、用CO2合成燃料甲醇(CH3OH)是碳减排的新方向。现进行如下实验:某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6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填字母)。
A.C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H2浓度与CO2浓度之比为3:1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CO2的生成速率与CH3OH的生成速率相等
(2)现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
②平衡时甲醇的体积分数为___;CO2的转化率为___。
(3)以KOH为电解质溶液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CH3OH+3O2+4KOH=2KCO3+6H2O。通入氧气的电极为燃料电池的___(填“正”或“负”)极,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11、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K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乙元素的单质在室温下,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丙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丁元素的二价阴离子与丙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写出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符号。
甲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丁________。
(2)甲元素和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将过量的丙元素的单质通入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写物质名称)。
12、某校化学研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以下实验。
Ⅰ.(定性实验)设计实验验证NH3能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为______。
(2)请将提供的装置按合理顺序连接:g→_____(填接口的字母代号)。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4)若装置B末端逸出的为无毒无污染气体,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证明NH3能与CuO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Ⅱ.(定量实验)为了确定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xCuCO3·yCu(OH)2]化学式中x与y的关系,该学习小组称取净化后的碱式碳酸铜固体m1 g,使用下列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进行实验。
(6)装置B、C、D中的试剂依次为足量的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NaOH溶液 b 碱石灰 c 氯化钙溶液 d 浓硫酸
(7)加热到固体完全分解,硬质玻璃管中得到黑色固体,其余产物被相应装置完全吸收,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B的质量增加m2 g,则xCuCO3·yCu(OH)2中 =________(列出表达式)
13、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燃烧0.1mol某烃,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浓碱溶液,实验结束后,称得浓硫酸质量增加9g,浓碱溶液质量增加17.6g。该烃的化学式为_____,并写出其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
(2)某链状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该烷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14、海水中有取之不尽的化学资源,从海水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如图是某工厂综合利用海水资源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含有Ca2+、Mg2+、等杂质,精制后可得饱和NaCl溶液。精制过程中,通常在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和过量的Na2CO3溶液进行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写出加入盐酸后滤液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海水中提取食盐后的母液中含有K+、Na+、Mg2+等。 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考虑,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海水中的镁元素处于________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的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用电解法冶炼金属镁的反应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所得的镁蒸气冷却后即为固体镁,可以冷却镁蒸气的气体氛围为_________(填字母)。
A. N2 B. CO2 C. H2 D. O2
15、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D与过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铝土矿与过量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流程乙的一个缺点是___________.
(4)氧化铝与焦炭的混合物在氮气中高温加热反应,制得新型非金属材料AlN与一种中学常见气体X.已知每转移6.02×1023个电子,有0.5mol化合物X生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