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1)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在研究中发现:电解条件下可把水分解成H2和O2。他设想用电解的方法从KOH、NaOH中分离出K和Na。最初,戴维用饱和KOH溶液进行电解,不料还是得到H2和O2。这时,他考虑在无水条件下继续这项实验,但是,实验中产生的金属液珠一接触空气就立即燃烧起来;这时,他又考虑在________条件下电解熔融的KOH继续实验,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得到了银白色的金属钾。
(2)最近,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号元素,质量数是8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Ⅰ.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Ⅱ.关于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 ②Rb2O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③Rb2O2与水能剧烈反应并释放出O2④它是极强的还原剂 ⑤RbOH的碱性比同浓度的NaOH弱
Ⅲ.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g,与足量水反应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 L,则另一碱金属可能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1)写出葡萄糖的分子式____________ 乙醛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
(2)写出乙烯和溴水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也为化学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化学学习者和研究者一直关注周期表的运用与发展。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爆炸理论”指出:200亿年以前,宇宙中所有物质都包含在一个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的原始核中,由于某种原因它发生了爆炸,首先产生了中子、质子和电子,随后就产生了元素。你由此可知最先产生的元素是_____(填写元素符号)。
(2)2006年11月16日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联合宣布,他们合成出了118号元素,新原子的质量数为297,则该新原子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_____。
(3)人们研究发现第一周期与第二周期一些元素的性质与同族元素性质共性很少,有人建议将氢放在VIIA,写出一种能支持该观点的化合物:______。
(4)研究周期表发现存在对角线规则,处于对角线上的元素性质相似,如硼与硅处于对角线,请写出硼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回答下列各题:
(1)用电子式表示H2O和MgBr2的形成过程:H2O______________;MgBr2______________。
(2)写出CO2、Na2O2的电子式:CO2______________、Na2O2______________。
6、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Q___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T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7、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总反应为Ag2O+Zn+H2O=Zn(OH)2+2Ag,其中一个电极反应为:Ag2O+H2O+2e-=2Ag+2OH-。
(1)判断正负极的材料:负极材料___,正极材料__。
(2)判断电池工作时,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流动方向。电子由___到__,溶液中的阳离子流向电池的___,阴离子流向___。
(3)甲醇(CH3OH)燃料电池为绿色化学电源,在碱性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正极反应式:___。该电池工作时,外电路每流过1×103mole-,消耗标况下氧气___m3。
8、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0.02molNO(g)和0.01molO2(g)反应生成NO2(g)的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上述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在第5 s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
(2)如图中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 v(NO2)=2v(O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逆(NO)=2v正(O2) 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9、利用生活中或实验中常见的物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化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原电池。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原理:Fe+2H+=Fe2++H2↑。
(2)实验原理: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耳机(或者电流计)。(请在空格中填写所缺的实验用品)
(3)实验装置(如图)。
(4)原电池设计及注意的问题:
①按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注意观察(耳朵听)耳机是否有声音发出,如果没有,可将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的一极接触耳机插头上的一极(注意:接触的同时耳机的另一极是连接在原电池的另一个电极上的),这时可以听见耳机发出“嚓嚓嚓……”的声音。其原因是:在原电池中,由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在耳机中又由________转化为声音这种能量。
②如果将装置中的耳机改为电流计,则铁钉应该接电流计的________极,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________反应。
10、工业上合成氨气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下:
(1)合成塔中发生的反应: 0)$">,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T/℃ | 300 | ||
K |
由此可推知,表中_______300℃(填>、<、=)。
(2)吸收塔中的反应为:,从生产流程看,吸收塔中需要补充空气,其原因是_______。
(3)和
在铂丝催化作用下从145℃就开始反应:
。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_______。(填写选项编号)
a.减小NO浓度 b.增大浓度
c.使用催化剂 d.升高温度
(4)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备硝酸和纯碱。氨在某种催化剂催化氧化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个竞争反应:
反应①
反应②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和
,测得一定时间内有关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填空:
①若密闭容器体积为2L,反应温度从0℃升至840℃时反应时间为t min,则该时间内生成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②影响氨气催化氧化反应产物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
11、氯、硫、氮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氯气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具有:①酸性,②强氧化性,③吸水性,④脱水性,下列各现象硫酸所表现出的性质为(填序号):
干燥氯气 ___________ ,使蔗糖变黑 ___________,
吸收氨气 ___________ ,与铜反应____________ 。
12、实验室可用氯气和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受热易升华。装置如下: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反应开始时,先点燃____________处的酒精灯(填“A”或“D”)。
(4)若无B、C两装置,所得产物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写2点)。
13、已知锌跟浓硫酸反应生成SO2,跟稀硫酸反应生成H2。使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1浓硫酸充分反应,锌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A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L,测得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0.1mol·L-1。
(1)写出锌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反应过程中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
(3)气体A的成分是____,各成分的体积比是____。
(4)反应过程中消耗的锌的质量是____。
14、为探究铁和铁的化合物的一些化学性质,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1)往A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_
(2)写出上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Fe2O3→A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A→B_____________。
(3)B→C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将A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不断加热,可制得______胶体;当光束通过该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_____效应
15、溴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塑料阻燃剂等。溴主要以 Br-形式存在于海水(呈弱碱性)中,利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浓缩海水酸化海水
含溴空气
…… 产品溴
(资料)常温下溴呈液态,深红棕色,易挥发。
(1)酸化:将海水酸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_____________ (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脱氯:除去含溴空气中残留的Cl2
① 具有脱氯作用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② 溶液失去脱氯作用后,补加 FeBr2或加入_______,脱氯作用恢复。
(3)富集、制取 Br2:A 溶液吸收了 Br2后,Br2歧化为 和Br-。则 A 是 _______(填序号)。
a.NaCl 溶液 b.Na2CO3溶液 c.SO2 气体
再用H2SO4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得到Br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4)探究(3)中所用 H2SO4浓度对 Br2生成的影响,实验如下:
序号 | A | B | C |
试剂组成 | 1 mol/L NaBr20% H2SO4 | 1 mol/L NaBr98% H2SO4 | 将 B 中反应后溶液用水稀释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呈棕红色,放热 | 溶液颜色变得很浅 |
① B 中溶液呈棕红色说明产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
② 分析 C 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所致;乙同学认为是用水稀释所致。若认为甲同学的分析合理,请用具体的反应说明理由;若认为乙同学的分析合理,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理由或方案:_________________。
③ 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宜选用的酸是 ________(填“稀硫酸”或“浓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