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在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 g + 2Bg 3Cg + nDg ,开始时 A 为 4mol,B 为 6mol,5min 末时测得 C 的物质的量为 3mol,D 的化学反应速率vD = 0.2mol L1 min1 ,请回答:
(1)5min 末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2)前 5min 内用B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v(B)为_____,
(3)前 5min 内A 的转化率为_____,
(4)化学方程式中 n 的值为_____,
(5)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 v A = 5mol L1 min1 ② v B = 6mol L1 min1
③ v C = 4.5mol L1 min1 ④ v D = 8mol L1 min1
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填编号)。
3、(1)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4 mol N2O5,发生如下反应:2N2O5(g)4NO2(g)+O2(g)。反应至5 min时,测得N2O5转化了20%,则v(NO2)为__ ;5 min时,N2O5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
(2)某温度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若X、Y、Z均为气体,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
③若X、Y、Z均为气体,则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_____(填“增大”“减小”或“相等”)。
④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硫酸消耗量常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目前硫酸的重要生产方法是“接触法”,有关反应2SO2+O2 2SO3的说法正确的是___(多选) 。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三氧化硫
B.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停止了,故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为0
C.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则从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某一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在利用上述反应生产三氧化硫时,要同时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和化学反应速率两方面的问题
4、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生产制备了少量硝酸,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加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达到700℃以上。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2)高温时,2NO2(g)2NO(g)+O2(g),因此氨气与氧气反应难以生成NO2。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当2molNO2分解时,反应会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kJ能量。
NO2(g)N(g)+2O(g)
NO(g)N(g)+O(g)
O2(g)2O(g)
(3)在2L的密闭绝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和O2气体,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2 | 0.008 | 0.005 | 0.004 | 0.004 |
①反应开始至第2s时,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②在第5s时,O2的转化率为_____。
③容器中混合气体压强与反应开始时的压强比值为_____。
④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
a.单位时间内,每生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O,同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O2生成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气体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容器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e.密闭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f.混合气的密度不再改变
5、结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最强的碱是_______;形成的两性化合物_______、_______。
(2)卤族元素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还原性最强的是_______,请总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有机化学基础,初步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形成基与官能团、化学键与反应类型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两种无色液体有机物甲和乙,结构如图,根据其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甲和乙的分子结构中________(填“是”或“否”)含有同一种官能团。
(2)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________,具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3)如下反应类型:①酯化反应②加成反应③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④水解反应⑤银镜反应⑥中和反应,其中有机物甲能发生___;(填序号,下同)有机物乙能发生___。
(4)甲、乙两种有机物中,______的水溶性较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的是______。
7、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原子半径(10-10m) | 0.74 | 1.60 | 1.52 | 1.10 | 0.99 | 1.86 | 0.75 | 1.43 |
最高正化合价 |
| +2 | +1 | +5 | +7 | +1 | +5 | +3 |
最低负化合价 | ﹣2 |
|
| ﹣3 | ﹣1 |
| ﹣3 |
|
已知元素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溶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处于第ⅠA族的有___。处于第三周期的有___。(以上均用编号表示)
(2)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填化学式)
(3)元素④与元素⑦相比较,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___。(填化学式)
(4)元素①②⑥⑧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5)元素①、⑥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写出其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6)写出元素⑧的单质与元素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⑩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⑩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用离子符号和“>”表示)。
(3)④⑧⑨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用化学式表示)。
(4)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五种物质中,①H2O ②CO2 ③Na2O2 ④NaOH ⑤NaBr,
①只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
②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CO2_________,NaOH___________。
9、下面所列的是一组你熟悉的物质:
A. HClO4 B. CO2 C. H2O D. CaO E. KOH F. MgBr2 G. H2
(1)上述物质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有_____(填“序号”,下同);只存在共价键的有_______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有_____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___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
(3)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A和E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10、地球上的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应合理开发利用。
(1)金属冶炼的实质是金属离子被______(填“氧化”或“还原”)生成金属单质。
(2)铜在自然界存在于多种矿石中,如:
矿石名称 | 黄铜矿 | 辉铜矿 | 孔雀石 |
主要成分 | CuFeS2 | Cu2S | Cu2(OH)2 CO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上表所列铜化合物中,推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② CuFeS2其中 Cu 为+1 价、Fe 为+3 价,高温焙烧时发生的反应是CuFeS2 + O2SO2 +FeS +Cu,焙烧过程中被还原的元素有______。
③ 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火法炼铜的反应为:Cu2S+O22Cu+SO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
④ Cu2(OH)2 CO3 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11、有下列各组物质或微粒:
①O2和O3;②12C和14C;③CH4和C7H16;④和
;⑤
和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①组两微粒互为同位素
B.②组互为同素异形体
C.③组两物质互为同系物
D.④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E.⑤组互为同分异构体
(2)有机物的名称为______。
(3)用一个Cl取代分中的一个氢原子可以得到______种结构不同的有机物。
12、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乙中电流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E.乙溶液中向铜片方向移动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甲为____;乙为_____。
(3)若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
(4)原电池在工作时,下列反应不可能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的是:______
A.
B.
C.
D.
13、将3 mol A和3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min)。试求:
(1)5 min后A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值为___________。
14、工业上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还含Fe、Al、Mg、Zn、Ca、Si等元素)与纤维素制备Mn3O4,工艺如下图所示。
(1)利用纤维素“酸浸"相较于FeS2酸浸法,除了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耗能低外还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点)。
(2)“酸浸”时,由纤维素水解得到的葡萄糖与软锰矿反应。完成葡萄糖与软锰矿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6H12O6+12MnO2+______=12Mn2++6CO2↑+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和”时,相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中和”的目的是使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完全沉淀。
(4)“净化"时,加入Na2S、NH4F是为了将Zn2+、Mg2+转化为ZnS和MgF2沉淀除去,还能除去_____(填元素符号)。
(5)“沉锰”时,主要生成Mn(OH)2和Mn2(OH)2SO4沉淀,其中生成Mn(OH)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氧化”时,氧化时间对产品中的锰含量及溶液pH的影响如下图。最佳的氧化时间为_________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前15min,主要发生的反应是6Mn(OH)2+O2=2Mn3O4+6H2O,pH下降较慢
B. 15-150min,主要发生的反应是3Mn2(OH)2SO4+O2=2Mn3O4+6H++3,pH下降较快
C. 150min之后,pH趋于稳定,则Mn2(OH)2SO4已完全氧化
D. 250min后,继续通O2,可能氧化生成Mn2O3及MnO2,使产品中的锰含量下降
15、(1)已知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A(g)+bB(g)2C(g),各物质的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 A | B | C |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1.5 | 1.2 | 0 |
2s末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0.7 | 0.6 | 0.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②用物质B来表示0~2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③从反应开始到2 s末,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④下列事实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
A.vB(消耗)=vc(生成)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C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E. vA: vB:vC=4:3 :2
(2)①锌电池有望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是2Zn+O2=2ZnO。则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__。
②瑞典ASES公司设计的曾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下,则该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