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填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重晶石________ 明矾___________
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⑧元素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0 |
二 |
|
|
|
| ④ | ⑤ | ⑥ |
|
三 | ① | ② | ③ |
|
|
| ⑦ | ⑧ |
(1)在这些元素原子中,失电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填元素符号),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填元素符号)。
(2)单质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呈两性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4)⑤、⑥所代表的元素分别与氢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5)在②、⑥、⑦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按从大到小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表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6)写出元素③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固体试剂A,再在试管中用滴管滴入5mL液体试剂B.可见到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下列问题:
试推测试剂A和B各是什么?(不一定填满,最少2组)
| 固体试剂A | 液体试剂B |
① | _________ | ________ |
② | ________ | ________ |
③ | ________ | _________ |
④ | ________ | ________ |
5、按要求填空均用序号表示
:
①O2和O3 ②一氯甲烷和二氯甲烷 ③正丁烷和异丁烷 ④CH4和 ⑤CH3CH2CH(CH3)2和
⑥氕、氘和氚⑦C2H5C
CCH3和
⑧CH2=CH2和
,⑨红磷和白磷。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______ ;
(2)互为同系物的是 ______ ;
(3)实际上是同种物质的是 ______ ;
(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______
(5)互为同位素的是 ______ .
6、在一定条件下,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O2(g)2SO3 (g) ,经5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密闭容器中SO2还有1 mol,则:
(1)平衡时v(正)_______v(逆)(填“<”、“=”或“>”);
(2)5min 内,用SO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mol· L—1·min—1。
(3)若减少SO2(g),则该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7、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简单模拟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操作①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
(2)空气质量监测中,下列不需要监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
a.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b.浓度 c.
浓度 d.
浓度
(3)在汽车的尾气处理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能使汽车尾气中含有的CO与NO在金属Pt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下列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
a.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b.提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推广废旧电池单独回收
d.提倡家庭购买大排量汽车
(5)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需在废水中加入
溶液,将
转变为
,同时加入熟石灰,将
转变为难溶物_____(填化学式),最后加入明矾沉降除去。
8、半径是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一个。(______)
A.正确 B.错误
9、根据反应Fe2O3 +3CO2Fe+3CO2,回答下列问题:
(1)Fe2O3是________剂,化合价_____(填“升高”或“降低”), _____电子(填“得”或“失”),发生______反应;
(2)还原性:CO_________Fe(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0、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
(1)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①其中,Zn电极为原电池的____ 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Cu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当铜表面析出4.48 L氢气(标准状况)时,导线中通过了______ mol电子。
(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 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②当导线中通过了0.1mol电子时,银棒增重______ g
11、下列物质:
①Ag ②金刚石 ③NaBr ④H2SO4 ⑤Na2CO3 ⑥NH4Cl ⑦NaHSO4 ⑧Ne⑨Na2O2 ⑩NaOH
(1)这些物质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
(3)熔点最高的是______。
(4)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
(5)常温下可导电的是______。
(6)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
12、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装置中,不能证明“锌和稀硫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填序号)。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搅拌反应,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M可能是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4)除了图示某些装置,还有其它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粉末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13、在200mL2mol•L-1Na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6.72L二氧化碳气体,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1)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______。
(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0.5mol•L-1的盐酸,至少加入______mL后才会有CO2气体放出。(不考虑CO2溶解于水)
14、Ⅰ.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 mL 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
MnO2 | 触摸试管情况 | 观察结果 |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
粉末状 | 很烫 |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3.5min |
块状 | 微热 |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 30min |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___________有关。
(3)某同学在10 mL H2O2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即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____。
Ⅱ.某反应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在0-3分钟内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A,B,C均为气体,且A气体有颜色)。
(4)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6)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v(A)= 2v(B)
B.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C.v逆 (A)=v正(C)
D.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7)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15、化工发展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煤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是其中的一个研究项目。该研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O与H2反应合成甲醇
Ⅱ.CO2与H2反应合成甲醇 CO2(g)+3H2(g)⇌CH3OH(g)+H2O(g)
(1)上述反应Ⅰ是原子经济性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在工业上,为了提高上述反应Ⅱ的反应速率,除了采用合适的催化剂之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填一项即可)。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Ⅱ,下列可以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单位时间消耗nmolCO2的同时,消耗3n mol的H2
b.容器内CH3OH的浓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4)生成1mol CH3OH放出 a kJ的能量,反应Ⅰ中拆开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E)的相关数据如下:
化学键 | H—H | C—O | CO中的 C | H—O | C—H |
E(kJ) | m | n | E1 | x | y |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拆开1molCO所需的能量E1=______________kJ。
(5) H2还原CO2电化学法制备甲醇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通入H2 的一端是电池的________极(填“正”或“负”),通入CO2的一端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