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和Y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用符号X、Y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
素材1:某温度和压强下,2L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不同时间点测得密闭体系中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
素材2: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时SO2的转化率:(SO2的转化率是反应的SO2占起始SO2的百分数,SO2的转化率越大,化学反应的限度越大)
根据以上的两个素材回答问题:
(3)根据素材1中计算20~30s期间,用二氧化硫表示的化学反应平均速率为________。
(4)根据素材2中分析得到,提高该化学反应限度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
(5)根据素材1、素材2中分析得到,要实现素材1中SO2的转化率需控制的反应具体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
(1)M的分子式为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M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C.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3)乙醇分子结构中的化学键如图所示:
①乙醇与乙酸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是__(填字母序号),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时与氧气反应,断裂的化学键是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乙酸乙酯。
①乙酸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
②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填序号)。
A.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B.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C.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D.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E.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5)乙酸乙酯和丁酸互为同分异构体,丁酸有__种结构。
4、按要求填空均用序号表示
:
①O2和O3 ②一氯甲烷和二氯甲烷 ③正丁烷和异丁烷 ④CH4和 ⑤CH3CH2CH(CH3)2和
⑥氕、氘和氚⑦C2H5C
CCH3和
⑧CH2=CH2和
,⑨红磷和白磷。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______ ;
(2)互为同系物的是 ______ ;
(3)实际上是同种物质的是 ______ ;
(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______
(5)互为同位素的是 ______ .
5、请用序号填空。
①1H和2H②CH4和CH3CH3③CH3CH2CH2CH3和(CH3)3CH
(1)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
(2)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
(3)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
6、某同学在进行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 CuSO4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K2SO4、ZnSO4、Ag2SO4三种溶液,与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
(3)要加快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
(4)若该同学用2L 稀硫酸溶液进行实验,2min后,发现金属Zn的质量减少了6.5g,则这段时间v(H2SO4)=______。
7、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A和B的离子分别为Am+和Bn﹣, 已知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据此推断:
①A和B所属周期数之差为(填具体数字)________,
②A和B的核电荷数之差为(用含m或n的式子表示)________,
③B和A的族序数之差为________.
8、下列8种化学符号:168O2、188O2、H、126C、Na、
7N、146C、
Mg。
(1)表示核素的符号共________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
(3)质量相同的HO和D
O所含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_。
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Be与Al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试回答下列问题:
(4)写出B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 [Be(OH) 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Be(OH) 2与Mg(OH)2可用_______________试剂鉴别。
9、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以纪念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元素周期律把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为系统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提供了科学方法,为发现和探索新元素、新物质提供了有效思路。
1. 为纪念门捷列夫,科学家将1955年人工合成的一种新元素用符号“Md”表示,中文命名为“钔”。核素Md的中子数为(______)
A. 101 B. 359 C. 258 D. 157
2. O和S都属于元素周期表ⅥA元素,它们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______)
A. 质子数 B. 电子层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3. 锂是第2周期ⅠA族元素,下列有关锂元素性质推测正确的是(______)
A. 金属性比钠弱
B. 最高化合价为+2
C. 单质与水的反应比钠更剧烈
D. 原子半径比钠的大
10、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____。
(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 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
E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11、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按此图的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电极是_________,b电极是_________。
(2)不管燃料电池的电解液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放电后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当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时,b电极发生的电极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Cu与浓硫酸反应制备的实验探究。
①写出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所示,气体发生装置选取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气体收集装置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丁”“戊”或“己”)。
(2)Zn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实验探究。
结合实验室制备H2的反应,某实验小组猜想Zn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生成物中含有H2杂质。该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对Zn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混合物进行实验探究:
①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装置A中盛有浓NaOH溶液,实验开始时,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混合气体中含有足量的H2,则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装置C中盛装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通过装置E的球形干燥管中盛有的试剂所产生的现象,可推断出Zn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混合物中含有H2,该球形干燥管中盛装的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100℃时,将0.01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0.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s 浓度/(mol/L)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c(N2O4) | 0.100 | 0.070 | 0.050 | c3 | a | b |
c(NO2) | 0 | 0.060 | c2 | 0.120 | 0.120 | 0.120 |
请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表中c2____________c3;a____________b(填“>”“<”或“=”)。
(2)在0~20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14、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
(1)用活性炭还原NO的有关反应为:C(s)+2NO(g)N2(g)+CO2(g)。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T℃时,各物质起始浓度及10 min和20 min各物质平衡浓度如表所示:
浓度mol/L 时间min | NO
| N2
| CO2
|
0 | 10 | 0 | 0 |
10 | 5 | 2.5 | 2.5 |
20 | 2 | 4 | 0.25 |
①在10min时,若只改变某一条件使平衡发生移动,20min时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
②在20min时,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O和N2,使二者的浓度均增加至原来的两倍,此时反应v正___v逆(填“>”“<”或“=”)。
(2)工业上由N2、H2来制备NH3。不同温度下,向三个相同的容器中投入相同的反应物进行反应,测得不同温度时平衡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增大而变化如图所示。
①M点的v正_______Q点的v正(填“>”“<”或“=”)。
②图中三条曲线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1、T2、T3,其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
③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选项字母)
A. 2v(N2)=v(NH3) B.c2(NH3)/[c(N2)c3(H2)]保持不变
C.反应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3 molH-H键断裂的同时,有2molN-H键断裂
(3)NO2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 △H<0,在一定条件下NO2与N2O4的消耗速率与各自的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有如下关系: v(NO2)=k1·p2(NO2),v(N2O4)=k2·p(N2O4),相应的速率与其分压关系如图所示。
一定温度下,k1、k2与平衡常数Kp(压力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间的关系是k1=____;在上图标出点中,指出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
15、Ⅰ.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10s末,达到平衡,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
(1)用C表示10s内正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
(3)10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______;
Ⅱ.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 min,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当t=0时,v(逆)=0
B.进行到3 min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C.10 min后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
D.3 min前v(正)>v(逆),3 min后v(正)<v(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