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mol·L-1、2.00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K、308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 T/K | 大理石规格 | HNO3浓度/mol·L-1 | 实验目的 |
① | 298 | 粗颗粒 | 2.00 |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__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___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② | ___ | ___ | ___ | |
③ | 308 | ___ | ___ | |
④ | ___ | ___ | ___ |
(2)实验①中过程如图所示,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填写选项中的字母,下同)
A.0-E B.E-F C.F-G
(3)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___。
A.蒸馏水 B.氯化钠固体 C.氯化钠溶液 D.浓盐酸
3、下列七种有机物中:
A.CH4 B.CH2=CH2 C.
D.CH3COOH E.淀粉 F.葡萄糖 G.蛋白质
(1)酸性比碳酸强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
(2)易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_.(3)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______.
(4)通常用于检验碘单质的是______.(5)可用于合成聚乙烯塑料的是______.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CuSO4+Zn=ZnSO4+Cu,可设计如下原电池装置:
⑴该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⑵电极A可选用:____,该电极的反应现象是:_____。
⑶电极B只能用:____,该电极的反应现象是:_____。
5、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 Y |
|
| Z | W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_______族;
(2)这些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XW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6、以下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部分元素,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A |
|
|
|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G |
|
| L | M |
C |
|
|
|
|
|
|
|
|
|
|
| F | H | I | J | K |
|
| D |
|
|
|
|
| E |
|
|
|
|
|
|
|
|
|
|
(1)J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___________族。
(2)D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含5个中子的B原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
(3)写出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K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元素A~M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无正化合价的是___________。
(5)用“>”“<”或“=”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性:H2S___________HCl;
②稳定性:HF___________HCl。
7、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照某种共性归属为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中。
其他元素可能归属类型:①主族元素;②过渡元素;③同周期元素;④同主族元素;⑤金属元素;⑥非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物质。
(1)SO2有毒,且能形成酸雨,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石灰-石膏法和碱法是常用的烟气脱硫法。石灰-石膏法的吸收原理:
①SO2+Ca(OH)2=CaSO3↓+H2O②2CaSO3+O2+4H2O=2(CaSO4·2H2O)碱法的吸收原理:将含SO2的尾气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请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已知:
试剂 | Ca(OH)2 | NaOH |
价格(元/kg) | 0.36 | 2.9 |
和石灰-石膏法相比,碱法的优点是吸收快、效率高,缺点是__________;
(2)石灰-石膏法和碱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双碱法,能实现物料循环利用。
上述方法中,实现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Na2SO3溶液中加入CaO后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现有V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 mol NO2和m mol 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mo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3-)∶c(NO2-)=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________。
9、某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此有机物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______(判断对错)
10、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我国青年化学家雷晓光被遴选为“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氮元素的代言人。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N2的电子式是________,化合物Si3N4中N的化合价是_______价。
(2)2020年6月23日,长征系列运敦大箭将北斗三号“收官之星”成功送入太空。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0。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将封装有NO2和NO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浸入热水中,气体混合物颜色变_______(填“深”或“浅”)。
(3)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铷(Rb)原子钟,每3000万年误差仅1秒。Rb是第5周期IA族元素。Rb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______填(“强”或“弱”)于K,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
11、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3)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到达2min时该反应已停止
B.在2min之前X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在2min时Y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在2min达到平衡是因为此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相等
(4)平衡后再充入1molHe,若体积不变,则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12、某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漂白液(气密性已检验,试剂已添加),并研究其相关性质。
操作和现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缓缓滴加一定量浓盐酸,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熄灭酒精灯。
(1)烧瓶中所进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图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
(3)图中盛NaOH溶液的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若用如图装置收集多余的氯气,请在虚线框内画出该装置简图_____
(5)修改方案后,该小组同学制得了较高浓度的NaClO溶液。他们把漂白液和滴有酚酞的红色Na2SO3溶液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已知:Na2SO3溶液显碱性,Na2SO4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
Ⅰ.NaClO把Na2SO3氧化成Na2SO4
Ⅱ.NaClO把酚酞氧化了
Ⅲ.NaClO把Na2SO3和酚酞都氧化了
①下列实验方案中,要证明NaClO氧化了Na2SO3的最佳实验方案是_____
a.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b.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c.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d.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盐酸
②为证明NaClO氧化了酚酞,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
13、将28.8g铜与15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___L,NO2的体积为___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向溶液中加入200mL5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mol·L-1。
14、有下列八种物质:①氯化钙、②金刚石、③硫、④氢氧化钠、⑤二氧化硅、⑥干冰,回答有关这六种物质的问题。(用编号回答)
(1)将这八种物质按不同晶体类型分成四组,并填写下表:
晶体类型 | 离子晶体 | 原子晶体 | 分子晶体 |
各组中物质的编号 | _______ | _____ | ______ |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__________;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
(3)其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熔点最低的物质是 ___________。
15、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速率变化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角度。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旧的化学键断裂会_____能量;新的化学键形成会_____能量。(填“放出”或“吸收”)
(2)用铝热法可冶炼铁,其反应为:Fe2O3+2Al2Fe+Al2O3,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1molAl,则理论上可炼制Fe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3)为探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Ⅰ | 装置Ⅱ |
①装置Ⅰ中,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②装置Ⅱ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③关于装置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H+在Cu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
b.电流从Zn片经导线流向Cu片
c.电子从Zn片经导线流向Cu片
d.Zn和Cu的都是电极材料,也都参与电极反应
(4)某兴趣小组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少量稀盐酸中进行实验,实验测得氢气的产生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曲线所示,对该曲线的解释中正确的是_____。
A.从t1→t2的原因是镁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体系温度升高
B.从t1→t2的原因水蒸发,致使酸的浓度升高
C.从t2→t3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镁条的质量下降
D.从t2→t3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H+的浓度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