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1)除去 Na2CO3 溶液中混有的 NaHCO3 应加入_____(填化学式)溶液。
(2)中国的瓷器驰名世界,制备陶瓷是以黏土[主要成分 Al2Si2O5(OH)4]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若以氧化物形式表示黏土的组成,应写为:____。
(3)______是制造光导纤维重要原料。
(4)漂白粉或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5)NO2 是___色有毒气体,NO2 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___,标准状况下 67.2LNO2 与水反应转移电子为__mol。
(6)蔗糖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形成“黑面包”,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性。
3、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NO2 溶于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_____。
(3)足量的 SO2 气体通入到 NaOH 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红热的碳和浓硝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4、(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Fe3+(aq) +Cu(s)=Cu2+(aq)+2Fe2+(aq)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②石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其装置如图。则电极a是电池的___(填“正”或“负")极,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5、Ⅰ.A~C是四种烃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
(1)与A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填序号)。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
Ⅱ.某些有机物的转化如图所示。已知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D是食醋的有效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3)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
(4)B的结构简式为_____。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研究CO2、H2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和曲线b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该反应是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计算当反应生成2molCH3OH(g)时能量变化是___(用E1、E2表示)。
(2)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___(填“能”或“不能”)改变该反应的能量变化。
(3)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填选项字母)。
A.a与b相比,a表示的反应速度较大
B.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C.CO2(g)和H2(g)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H3OH(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
(4)推测反应CH3OH(g)+H2O(g)CO2(g)+3H2(g)是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7、某可逆反应在某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0~3分钟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B.A、B、C的浓度都相等
C.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2:1:2
E.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已停止 F.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8、有X、Y、Z、W、Q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其价电子数的3倍,Q的一种核素没有中子。
X | Y |
|
| Z | W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QXY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W和Y形成的一种二元化合物具有色温效应,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且W的质量分数约为70%。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 (XY)2称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类似,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9、某同学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学习笔记,请你一起完成。
氯气的颜色为__________;由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氯气具有很强的______ 性。为了证明推测是否正确,进行如下实验:
I: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观察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有大量棕黄色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II: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将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可观察到H2在氯气中安静燃烧,产生______色的火焰,瓶口有白雾的现象。
由实验I、II可知,上述推测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III:将氯气溶于水,制得氯水。下列物质不能与新制氯水反应的是_____。
A.Na2CO3溶液 B.FeCl2溶液 C.AgNO3 溶液 D.CuCl2溶液
10、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①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标号)。
a.高 b.低 c.相等
(2)装置②中反应后溶液的温度__________(填标号)。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3)已知断裂1mo1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H —H :436kJ,I —I :151kJ,H— I :299kJ。则反应 H2+I2 = 2HI的能量变化为______(填标号)。
a.无能量变化 b.吸热 c.放热
(4)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与碱金属的活动性有关。锂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的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1 | ① |
| |||||
2 | ② |
|
|
|
|
| ⑤ |
3 | ③ |
|
|
|
|
| ⑥ |
4 | ④ |
|
|
|
|
| ⑦ |
(1)表中________(填元素符号)的非金属性最强;________(填元素符号)的金属性最强,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元素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3)表中元素⑥、⑦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表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12、某同学为了探究S、Cl、Br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Ⅰ.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
(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时,先关闭止水夹a,再打开止水夹b,则按气流由左向右的方向连接仪器接口的顺序为____→H→G→F。
Ⅱ.探究S、Cl、Br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将Ⅰ中连接好的装置接口M与如图所示装置接口N相连进行实验,实验时,关闭止水夹b,打开止水夹a,得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表所示。
实验 序号 | 溶液X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NaBr的苯溶液 | 溶液分层,上层显橙色 |
|
② | Na2S溶液 |
| 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
(3)①中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4)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上述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出S与Br的非金属性强弱。若能,则说明其原因:___(若不能,则此空不填);若不能,则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若能,则此空不填)。
1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合成1 mol NH3(l)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 kJ的热量。
(2)已知:拆开 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图中的a=________ kJ;1 mol N2(g) 完全反应生成NH3(g)产生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 kJ。
(3)推测反应 2NH3(l)=== 2N2 (g)+3H2(g) 比反应2NH3(g)=== 2N2 (g)+3H2(g)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多”或“少”)。
14、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如图是人类从海水资源获取某些重要化工原料的流程示意图(溴的沸点为58.78℃)。
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应选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
(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a.过滤,b.加过量NaOH溶液,c.加适量盐酸,d.加过量溶液,e.加过量
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adbec B.dabec C.bedac D.ebdac
(3)已知苦卤中浓度为2
,则理论上1.5L苦卤最多可得到金属镁___________g.操作B常加入石灰乳,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请写出操作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两次通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水)→
蒸馏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
15、工业上利用合成气(CO、CO2和H2)来生产甲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 平衡常数 | 500℃ | 700℃ | 800℃ |
Ⅰ. 2H2(g)+CO(g)⇌CH3OH(g) ΔH1 | K1 | 2.5 | 0.34 | 0.15 |
Ⅱ. H2(g)+CO2(g)⇌H2O(g)+CO(g) ΔH2 | K2 | 1.0 | 1.70 | 2.52 |
Ⅲ. 3H2(g)+CO2(g)⇌CH3OH(g)+H2O(g) ΔH3 | K3 |
|
|
|
(1)若合成气为H2和CO2,仅按反应Ⅲ合成甲醇。请回答:
①由H2(g)和CO2(g)合成CH3OH(g)的ΔH3=_______。(用ΔH1、ΔH2表示)
②下列措施能使反应Ⅲ的平衡体系中时增大的是_______(字母代号)。
A.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B.恒压时充入氮气
C.升高温度
D.恒容时再充入一定量H2
③500℃测得反应Ⅲ在10min时,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分别为2mol/L、1.0mol/L、0.6mol/L、0.6mol/L,则此时v正_______(填“>”“=”或“<”)v逆。从开始到该时刻,用H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H2)=_______。
(2)若用合成气H2、CO和CO2生产甲醇,当时,体系中CO平衡转化率[α(CO)]与温度和压强关系的一些散点如图所示。520K、压强为p时,α(CO)处于C点。
①若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则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点(填字母代号,下同)。
②若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则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