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1)现有下列各组物质:①O2和O3②CH2=CH-CH3和CH2=CH-CH=CH2③和
④CH3CH2CH3和CH3C(CH3)3 ⑤
A和质量数为238中子数为146的原子⑥CH3CH2C≡CCH3和CH3CH=CHCH=CH2
按要求用序号填空
a.属于同系物的是__;b.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c.属于同位素的是___;d.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e.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__.
(2)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A和B,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B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回答下列问题:
a.A的结构简式_____.
b.与A相邻的同系物C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反应类型____。
c.B与浓H2SO4与浓HNO3在50-60℃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依据A~E几种烃分子的示意图或结构填空。
(1)E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与C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最多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等质量的上述烃完全燃烧时消耗
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
(5)在120℃,下,A和C分别与足量
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初始状态,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C的某种同系物的分子式为,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源、资源问题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1) 直接利用物质燃烧提供热能在当今社会仍然占很大比重,但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CH4、CO、CH3OH都是重要的能源物质,等质量的上述气体充分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_______ (填化学式)。
(2) 燃料电池将能量转化效率比直接燃烧效率高,如图为某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
①使用时,空气从_________ 口通入(填“A”或“B”);
②假设使用的“燃料”是甲烷,a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 。
(3)某同学设计如图的原电池,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当导线中有3.01×1023个电子流过,溶液质量变化为________ g。
5、下表列出了9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族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
|
| E |
| F |
|
|
3 | A | C | D |
|
|
| G | R |
4 | B |
|
|
|
|
| H |
|
(1)这九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金属性最强的是:_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的电子式__。
(2)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3)A、B、C三种元素按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
(4)F的最常见氢化物的电子式__;该氢化物在常温下跟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5)C元素跟G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__。
6、氢能源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一种热值高、环境友好型燃料。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与生成气态水相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___________(填“多”“少”或“相等”)。
(2)乙炔()与
选择性反应制乙烯的反应原理为
,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乙烯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酸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a口应通入_________(填“”或“
”)。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作时,负极附近溶液的酸性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④工作时,导线中流过电子的电量时,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
的体积为__________。
7、请写出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8、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时会破坏其中的离子键。(______)
A.正确 B.错误
9、(1)某温度下,向2m g 16%的CuSO4溶液中加入m g CuSO4•5H2O,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可溶解V体积HCl气体,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为_____,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_____。
(3)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且知 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硫酸溶液的密度比纯水的大)_____(填序号)
A. 2ω1=ω2 B. ω2<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
(4)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且知2ω1=ω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_____(填序号)
A. 2a=b B. 2a<b C. 2a>b D. a<b<2a.
10、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 某一反应中气体M和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t1~t3时间段,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用含t1、t3的式子表示)。
(3)比较a点与b点反应速率大小,Va___Vb(填“>”“=” 或 “< ”)。
(4)如图所示的三个时刻中,___________(填t1、t2或t3)时刻处于平衡状态。
(5)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M与N的物质的量相等
B.容器内M与N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 mol N,同时生成0.5 mol M
D.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11、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根据题意填空:
(1)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煮沸1~2分钟,光束通过该分散系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则该分散系是________(填“胶体”或“溶液”)。
(2)某同学炒菜时发现,汤汁溅到液化气的火焰上时,火焰呈黄色。据此他判断汤汁中含有________(填“钠”或“钾”)元素;
(3)海水提镁的重要步骤之一是用沉淀剂将海水中的Mg2+沉淀。该沉淀剂是________(填“生石灰”或“盐酸”)。
(4)盛有浓硫酸的烧杯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最增加,则浓硫酸表现出________(填“吸水性”或“脱水性”)。
(5)浓硫酸与碳共热时发生反应2H2SO4(浓)+CCO2↑+2SO2↑+2H2O,在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
12、某同学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设计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的有关实验,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表,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序号 | 反应温度(℃) | 参加反应的物质 | ||||
Na2S2O3 | H2SO4 | H2O | ||||
V/ml | c/mol·L-1 | V/ml | c/mol·L-1 | V/ml | ||
A | 20 | 10 | 0.1 | 10 | 0.1 | 0 |
B | 20 | 5 | 0.1 | 10 | 0.1 | 5 |
C | 20 | 10 | 0.1 | 5 | 0.1 | 5 |
D | t | 5 | 0.1 | 10 | 0.1 | V |
(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为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则v=_________;t______20(填“>、<、=”)
(3)A和B、A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4)判断上述反应速率快慢的实验现象可以是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的原电池,电极材料是银和锌,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一段时间后某极析出6.4克的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正极是______(填“锌”或“银),发生______反应;
(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3)上述过程中共需转移电子______ mol;
(4)锌片的质量减少了______克。
14、电解金属锰阳极渣(主要成分MnO2,杂质为PbCO3、Fe2O3、CuO)和黄铁矿(FeS2)为原料可制备Mn3O4,其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Fe3+ 3.7,Fe2+ 9.7,Cu2+ 7.4,Mn2+ 9.8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过程中,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S、______(填化学式)。
(2)“酸浸”过程中Fe2+、Fe3+的质量浓度、Mn浸出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0~80min,浸出Mn元素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______。80~100min时,Fe2+浓度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除Fe、Cu”过程中依次加入的试剂X、Y为______(填序号)。
A.NH3•H2O、H2O2 B.H2O2、CaCO3 C.SO2、MnCO3
(4)硫酸锰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由MnSO4溶液获得MnSO4•H2O晶体的系列操作为______、洗涤、干燥。
(5)“真空热解”过程中,测得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需控制的温度为______。
(6)由MnSO4溶液制取Mn3O4的另一种方案是:向MnSO4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Mn(OH)2沉淀和少量Mn2(OH)2SO4,滤出,洗净,加水打成浆,浆液边加热边持续通空气,制得Mn3O4。沉淀加热通空气过程中,7小时之前,溶液的pH=6,7小时之后迅速下降,原因是______。
15、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X,发生反应:pX(g)Y(g)+Z(g),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量(mol) | |
X(g) | Y(g) | Z(g) | ||
Ⅰ | 387 | 0.20 | 0.080 | 0.080 |
Ⅱ | 387 | 0.40 | 0.160 | 0.160 |
Ⅲ | T | 0.20 | 0.090 | 0.090 |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容器Ⅰ中反应经10min达到平衡,则前10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v(Y)=_____。容器Ⅰ和容器Ⅱ中起始时X的反应速率v(X)Ⅰ______v(X)Ⅱ(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已知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T______387(填“大于”或“小于”)。
(3)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计量数p的取值为______,容器Ⅱ中X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0.1molX、0.15molY和0.10molZ,则反应将向______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