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市 B、香港特别行政区 C、澳门特别行政区 D、海南岛
2、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 )
A.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
B.各地的地形条件差异
C.行政区划的不同
D.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3、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
A. 安徽
B. 青海
C. 山西
D. 陕西
4、下列有关地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美洲全部分布在南半球
C.地球上陆地与海洋之比为31∶69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
5、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比较,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优势是( )
A.夏季高温,热量更充足
B.人口众多,劳力更充足
C.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多
D.河网密布,水资源更充足
6、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 基督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7、读“长江流域图(图)”,回答下面小题。
【1】长江支流众多,以下河流属于长江支流的是
A.通天河、岷江
B.金沙江、乌江
C.渭河、汉江
D.雅砻江、赣江
【2】唐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船行之“快”主要是因为
A.行至下游,河面宽阔,利于船只行驶
B.行至中游,河道曲折,径流量大
C.行至上游,河道平直,船行不受干扰
D.行至上游,顺流而下,水流湍急
【3】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形成洪涝灾害,主要是因为流域内
①降水集中,强度大 ②受损失人口多 ③中游河道弯曲 ④农业受灾面积广 ⑤支流众多,水系发达 ⑥财产损失大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8、关于我国水资源的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长江水量多 B.塔里木河汛期在夏季
C.东多西少 D.华北平原最少
9、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0、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即北半球向北递减,南半球向南递减。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是不一样的,冬季陆地低于海洋,夏季陆地高于海洋
C.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大陆东岸降水少
11、西气东输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一项跨地区、跨行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有利于( )。
①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大气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利用我国东西部经济、资源互补的优势,将为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2、下列地区中,属于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云贵高原地区
C.东北地区 D.长江三角洲地区
13、青藏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14、台湾省的行政中心是( )
A. 台北 B. 高雄 C. 台中 D. 台南
15、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
B.气候温暖,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
C.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D.石油、煤炭资源丰富
16、历史上大规模破坏黄土高原森林的方式中,最为严重的是( )
A. 宫殿建设 B. 樵采 C. 毁林开荒 D. 放牧
17、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是( )
A.农产品加工 B.出口加工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水产养殖业
18、关于香港的说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香港的经济繁荣与祖国内地密不可分 B.博彩旅游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
C.香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 D.香港土地资源紧张,绿地很少
19、去南极旅游、科研等一般选择在1-2月份进行,因为这期间( )
A.淡水丰富
B.气温高、白昼长
C.对环境破坏小
D.食物充足
20、城镇化水平提高,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 经济发展 B. 生活水平提高 C. 城镇住房紧张 D. 就业岗位增多
21、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其城市职能为全国的 和 中心。
22、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该省级行政单位地形格局的特点是____。
23、综合地理位置、_____、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4、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
25、“三江源”地区孕育了我国三大江河,它们是长江、_______和澜沧江;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26、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西隔台湾海峡与 省相望。
27、划分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界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
28、南方地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热量充足,________。
29、2010年,中国在_______________成功举办了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30、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两个经济特区是________ 、________ .
31、【地理探究】
主题干燥的内蒙古和湿热的成渝地区
资料一四子王旗是我国神舟飞船着陆的首选地,该地属于沙质草原,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湖泊稀少,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空气的能见度高,有利于搜救人员对航天员的快速救援。
资料二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等温线分布呈同心圆状,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盆地底部耕地连片,是中国最大的水稻、油菜籽产区。
资料三重庆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形成了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中国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成都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65所。
资料四图1和图2
思考完成:
(1)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__(平原);②________(自贡著名的矿产);③________(佛教名胜古迹)。
(2)写出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分析四子王旗成为我国神舟飞船着陆首选地的原因。
(3)分析四川盆地等温线分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原因。写出成渝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原因。
(4)写出重庆的大宗汽车运往上海费用最低的运输方式。写出成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17年7 月8日,福建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五十二项世界遗产项目。从温度带看,厦门市地处 带;从干湿地区看,厦门市地处 区。
(2)简述我国的海陆位置特点: 。
(3)读图,说出我国水稻、小麦分布的地区差异,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①地区差异:
②主要原因:
(4)郑州是全国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和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分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
33、每个地理区城就有共性又有差异,运用比较法便于更好地认识区域特点。结合我国和美国东北部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和美国东北部均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影响其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
(2)我国东北平原北部、南部有水稻种植,而同纬度的美国则没有,原因是(_____)
A.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更先进B.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更高
C.我国东北地区降水量更丰富D.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利于水稻成熟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
(4)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5)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为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请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原因________。
34、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自主选育。如图示意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及部分农作物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大豆主产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和_________(地形区),耕地类型以_______为主。油菜主产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和___________(地形区),该区的位于________(温度带)。
(2)三大育种基地中,热量最丰富的是_________,最容易受寒潮影响的是_______受台风影响最大的___________。
(3)大豆主产区与油菜主产区气候特征的共同点是夏季_________。
(4)甘球育种基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优势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当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___________。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达到13332万吨,约占全国根食总产量的20.26%东北粮食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其中,黑龙江省根食产量7507万吨,吉林省粮食产量3633万吨,辽宁省根食产量2192万吨,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东北地区又是我国最著名的林区,夏日漫天皆绿,树海苍翠蔽天;冬时大地银装素襄,茫茫一片林海雪原,被人们誉为“绿色金子的宝库”。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
材料二:东北三省地形图(图1)和东北三省多年平均雪期的空间分布图(图2)
(1)写出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河流:a_______.
(2)东北三省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边疆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
(3)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______和山地为主,三面环山,东侧和北侧为界河,呈现出_________的地表形态特征。
(4)到东北去看雪选择最适当的季节是_________图2中多年平均雪期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
(5)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从生活实际出发说出保护森林的意义。(任答两点即可)
(6)分析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