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庆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经济周报》并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据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时期

    核心内容

    代表文章

    1945年底

    全面客观盘点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状况,提出对症下药的智慧之策,响应和平建国号召。

    《今后中国经济建设之展望》

    《略论当前中国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

    1947年初

    以学术研究方式,阐释怎样研究和应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勘误》

    《经济常识的研究方法》

    1949年7月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经济政策,消除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工商业者的种种顾虑。

    《如何处理城市经济》

    《试论今后的贸易管理》

    A.注重斗争策略的灵活性

    B.争取各民主党派支持

    C.重视经济与军事相结合

    D.宣传新民主主义政策

  • 2、《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推行科举制

    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 3、据下表可知(       

    《梨俱吠陀》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的四大种姓记载

    种姓

    《梨俱吠陀》

    《佛国记》

    《大唐西域记》

    种姓

    《梨俱吠陀》

    《佛国记》

    《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

    祭司

    净行(祭司)

    首陀罗

    奴隶

    农人

    刹帝利

    武士

    国王、大臣

    贱民

    ——

    恶人

    吠舍

    农民

    商贾

     

     

     

    A.四民社会是古代文明的共同特征

    B.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得到发展

    C.《梨俱吠陀》中的记载更真实可信

    D.种姓划分根植于印度社会经济状况

  • 4、中共二大发布的宣言指出,中国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党为保障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联合战线里设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A.客观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实际问题

    B.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探索出了中国农村革命的新道路

    D.开始独立领导国民大革命

  • 5、公元前445年,罗马的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公元前326年,彼特留法案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罗马的这些法案

    A.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

    B.有助于缓和共和国的矛盾

    C.保护了广大奴隶的利益

    D.促使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 6、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 7、如图是20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在我国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图。从中可以得出,中国

    A.应允许民间投资实业

    B.需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C.对外资的利用程度很高

    D.应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

  • 8、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

    A.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B.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C.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

    D.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

  • 9、如表为南宋政府发行纸币(会子)情况(节选),据如表可知(        

    发行年份

    乾道四年

    (1168年)

    乾道七年

    (1171年)

    淳熙十一年

    (1184年)

    嘉定二年

    (1209年)

    嘉熙四年

    (1240年)

    发行额

    1000万

    1800万

    2323万

    11263万

    50000万

    流通期限

    3年

    6年

    9年

    22年

    A.金属货币被纸币所取代

    B.纸币流通造成通货膨胀

    C.政府行为影响会子信用

    D.纸币发行利于经济稳定

  • 10、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

  • 11、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工业可完全按国际劳工局的16大类分类法进行分类。在所统计的180余个三级行业分类中,只有上海一地拥有该行业的工厂,占全部工业行业三级细类的近40%,特别是电器等新兴工业行业。这折射出

    A.中国工业重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

    B.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C.上海工业发展根源于通商口岸的优势

    D.中国外贸中心开始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 12、20世纪30年代,苏联特别注重在职干部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些党、政、军干部和优秀工人输送到高等学校进行系统培训。这一时期,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中的学生几乎四分之三是工人,四分之一是共产党员。苏联此举旨在(     

    A.贯彻国家经济建设方针

    B.发挥了新经济体制的优势

    C.从根本上纠正右倾错误

    D.借鉴了资本主义某些做法

  •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人认为东方民族是劣等民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20年游历中国之后却说,中国文化建立在比西方更人道、更文明的观念基础上。不安定和好斗造成罪恶,使生活充满了不惬意,西方变得更为堕落。这表明

    A.“一战”引发西方较为客观地反思东西方文明

    B.当时贫穷悲惨的中国人的生活却比西方人幸福

    C.西方学者否定“更人道、更文明”的中国文化

    D.西方学者因崇尚中国传统文化而抛弃西方文化

  • 14、如图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化及预测情况的统计。由如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改革开放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5、1960年出版的美国小说《兔子,跑吧》细腻刻画了一个美国青年在他一生的平庸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主人公“兔子”如同作者的影子,见证了一个陌生的、甚至敌对的世界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人的命运。该作品(     

    A.表明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

    B.折射出冷战下美国人的生存状态

    C.源于美国经济危机时社会福利的减少

    D.证明美国社会存在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 16、1923年,孙中山对国民党人说:“我们当年开始搞革命、推翻满清时,策动群众仅百八十人。现在中共组织工农革命运动,群众一起来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罢工规模浩大,震动中外。”孙中山此论意在(     

    A.警惕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B.强调工农在革命中的地位

    C.表达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D.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17、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时空观念

    B.唯物史观

    C.历史解释

    D.家国情怀

  • 18、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表明,中共(     

    A.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团结各社会阶层抗日力量

  • 19、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研究者立场影响了对王安石的评价

    B.《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权威客观

    C.《王安石传》为文献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 20、出土于埃及的《纳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石板(下图),见证了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文字发展中“以字注画”的阶段。重大事件是以图画形式完成,其中人物、地点等重要信息标注文字。据学者研究,这种形式最初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据此可知当时的埃及(       

       

    (正面王冠是代表上埃及的白冠,反面王冠是代表下埃及的红冠)

    A.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楔形文字体系

    B.在与西亚文明的交流中受其影响

    C.在王的领导下进行统一埃及的战争

    D.通过艺术作品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 21、《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过着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主要原因是它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反对专制和教会束缚的启蒙思想

    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 22、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 2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溅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 24、1215年,英格兰国王约翰被迫签订《大宪章》后,教皇英诺森三世则发布诏书宣布该文件无效。他在诏书中斥责男爵们藐视宗座、侵犯国王,且禁止国王履行文件中的内容,也禁止男爵们要求国王履行。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

    A.世俗王权高于教皇权力

    B.教廷试图维护封君封臣制

    C.英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

    D.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历史背景【知识点133】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____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疑。

    (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____,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积极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传播____思想。

    (4)有利条件:清政府的“____”和“____”,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 26、历史条件【知识点163】

    (1)思想基础:____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____的队伍壮大。

    (3)____: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____的帮助。

    (5)催化作用:____、李大钊等一批先进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

  • 27、主要内容【知识点143】

    (1)前期:提倡____,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____,反对旧道德;提倡____,反对旧文学。

    (2)后期:传播____

  • 28、背景【知识点126】

    (1)国际形势: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大势所趋

    (2)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____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____,经济实力增强

    (4)阶级基础:____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5)思想基础;____思想的传播。

  • 29、过程【知识点161】

    (1)第一阶段:初步介绍

    ①1918年,____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第二阶段:深入传播

    ____: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②思想论战:1919年李大战和胡适展开了____的讨论;1920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____问题的讨论,同____进行了激烈交锋。这三次思想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____: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

    ④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了一些____

  • 30、经过【知识点158】

    (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青年学生,高呼“____,内除国贼”、“废除____”等口号,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高潮:1919年6月初开始,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中国____登上政治舞台。

    (3)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____;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____

  • 31、大众传媒的发展【知识点155】

    (1)报刊业:维新派(《____》《国闻报》)、革命派(《____》)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电影:____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 32、功绩:基本上推翻了____的统治,沉重打击了____的侵略势力。【知识点172】

  • 33、评价【知识点116】

    (1)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对____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____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____的产生和发展。

  • 34、时间:________年【知识点146】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雍正登基后,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中央成立了会考府专门负责清查。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并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偏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l)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的作用

     

  •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1840年

    1850年

    1870年

    1880年

    1900年

    25

    22

    25

    25

    21

    7

    7

    8

    10

    11

    8

    8

    10

    9

    12

    9

    11

    10

    11

    8

     

     

    ——摘编自宋則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上)

    上表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情况。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年

    师夷长技

    洋布

    洋火

    兴民权

    革命……

    1912—1949年

    共和约法

    民主科学

    实业救国

    她……

     

    1949—1978年

    列宁装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

    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

    乡镇企业

    村民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 39、【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 弹(330 万吨 TNT 当量)实验爆炸成功。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 了 2 年零 8 个月,比美国少用 4 年半,不仅在全世界时间最短,而且赶在法国前面。

    于敏,1926 年生,中科院院士。1949 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任助教,1960 年 开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突破中,率队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的完整设计,起了关键 作用,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2015 年 1 月 9 日,获得 2014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 500 万元。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展核武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为于敏院士颁奖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