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兴安盟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哪个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被尊为“楷书之祖”?( )

    A.文徵明

    B.颜真卿

    C.王羲之

    D.钟繇(yáo)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装屏风

    A.干云霄 B.望彭泽、都昌诸山

    C.琼江南去 D.,复以小艇游庙中

  •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说,在对酒当歌的欢宴时刻,感到人生犹如易逝的朝露转瞬即消,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C.“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两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 4、给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面对着寥而深邃的星空,他不禁心潮澎,所有的迷与困惑全都消失,耳边回响起《沁园春长沙》中的词句“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飞舟”。他又坚定地走上了继续拼搏的道路。

    A.guō   pài   wăng   zēng   è

    B.kuò   bài   măng   céng   è

    C.guò   pài   wăng   céng   

    D.kuò   pài   wăng   céng   è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

    B.参加此次省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中,那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和具有节能观念的作品使观众深受好评。

    C.既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

    D.“新概念作文大赛”希望青少年们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语,特别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辞。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写给上帝的报告

    于德北

    我闻到了一股甜丝丝的气息,仿佛一只熟透的苹果在我身边放了太久的时间,但是,我知道我的身边没有苹果,有的只是死神的脚步迫近的声音。他来了,不是在梦里,而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在梦里,我们有过多次交锋,他不止一次告诫我,我,以及整个亚姆村村民的努力都是徒劳,一堵石墙怎么会阻挡瘟疫的飞跃呢?死神说:“做我的使者吧,向北走,一路向北走,听我的话,也许还会有一丝生机。”

    说心里话,我知道上帝在看着我,可我的内心还是有一点恐惧。死神披着黑色的斗篷,戴着一副温和的面具,他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和蔼,甚至他的手半伸半屈,好像托举着一件足以改变命运的礼物。

    “做我的孩子,向北,抛开你愚蠢的想法,别人都要死,我可以让你活。”死神蹲下身来。

     此时,我的耳畔没有上帝的指引,只有我自己的心跳怦然。

    “答应我!”死神的声音显得有些焦躁。

    “不!”我本能地回答。

    “好,我有耐心,我会给你时间,但也会给你惩罚,记住,是你杀死了这些村民。”他站起身,说,“你的良心会不安的。”

    半个月前,布商乔又一次路过村子,他去了裁缝的家里。乔走之后,裁缝一家四口就开始发烧昏迷,皮肤溃烂,相继死去。然后是蔓延至全村……又不久,从南方传来消息,伦敦发生了大规模鼠疫,整个英国南部被“黑死病”控制了。

    我听到了死神的狞笑。

    牧羊的孩子告诉我,他们准备搬家了,搬到北部,趁着瘟神还没进他家的门,他们要避难去,向北走,北部没有鼠疫,那里很安全。

    我跑到村子里去,看到不少村民都在收拾东西,包括那些正在发烧的老人,他们被亲人安置在马车上。那一瞬间,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恐怖的画面:原来还安宁的北部地区,因为亚姆村村民的汇入,很快变成了人间地狱。枯槁的高高举向天空的手指,生满烂疮的脸绝望地贴向大地,孩子的哭声充斥着旷野,一具具黑色的尸体横卧道边……在亚姆村村民的身后,是大批从疫区来的灾民,他们像一股黑色的巨流,跨过亚姆村,又以支流的方式漫延到北部的各个地区……

    我闭上了眼睛,不敢继续想下去。

    “上帝啊,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我仰头看天。

    可是,上帝没有回答我。

    脑海里的画面翻卷着,由巨幅的可以俯瞰的图景,变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细节,变成了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变成了一段段难以辨认、无法拼接的肢体,变成了蝇虫的狂欢,变成了黑暗最深处的死寂。

    “医生!医生!”我猛醒过来,在人群中寻找着医生,很快,我看到了他。他正茫然地站在人群中——他的妻子回娘家了,他决定不了是否去接她。我奔向医生,一把抓住他,急切地问他:“你想过吗?想一想,你想过吗?”医生把目光转向北方,茫然的目光中慢慢地凝聚了坚定。

    “是的,”他说,“牧师先生,我想过。”

    我知道,我们脑海中的图景被无限真实地扩大了。

    “不能走,我们不能走!”我抓住他,紧紧地抓住他。

    “对,不能走。”他说。

    我们又找到在铅矿做工的莱德,他听了我们的话,沉默了半晌,说:“是的。”他开始从车上往下卸东西,并未多言,只是还给我们一个苦涩的微笑。

    请记住,不是我一个人,是所有心存良知的人集合了所有心存良知的村民召开了一次会议。无需过多的解释,也不用强硬的阻止和劝慰,我只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就都默默地回家了。没有人多说一句话。

    忘了是谁提醒我,也许是莫伯桑,对不起,太紧张,我记不住了。他说应该在村子通往北部的必经之路上筑一道墙,轮流派人看守,劝阻那些来自南部的人就此停下脚步,为英国留下未来和希望……

    我们坚守了,我们也做到了,真的感谢“就此止步”的每一个善良的人,他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

    我又闻到那甜丝丝的气息了,也许我的内脏已经开始腐烂,我看到了我手臂上的暗色斑点,也感觉到了身体像火一样在燃烧。死神又来了,我听见他说:“走吧,离开这里!一切都来得及!我可以救你,只要你带着村民走,毁掉那堵墙,一路向北!”

    我笑了。

    我笑,不是因为我终于听到了上帝的指引,而是看到了墙南的村民和止步的人群,他们坚定地站在那里,面色沉静,不再有一丝的不舍和绝望。他们目光深邃而辽远,一直凝视着更为遥远的未来,那里充满了人类的美丽的希望。

    我拿起笔,写下最后的话——善良需要传递下去。

    死神在亚姆村又一次遭受绝望,他叹息一声,颓然离去。

    ——我叫威廉,死于英国1664年至1666年间那场鼠疫。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牧师,这是我写给上帝的报告,希望他可以收到。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故布疑云,叙写“我”与死神的对话,让“我”做他的使者。这种开头让故事染上神秘、魔幻的色彩,更好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B.小说没有着力刻画“我”的外在特征,而是重点描写“我”的心理状态:从最初的迷茫到觉醒到最后的坚定,主要是为了展现“我”善良、正义的品格。

    C.小说提到“我”知道上帝存在,但上帝却没有回应“我”,目的是为了表现更深刻的主题:上帝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人类要自我拯救才能战胜病魔。

    D.小说借助一件疫病事件,虚构出一个“我”不怕牺牲、与死神对抗的故事,在生死矛盾的冲突中,展现了人性的坚韧与美好。

    【2】有人认为引领大家阻击疫病的威廉是小说的主人公,但也有人认为牺牲自我、坚守村落的普通民众才是主人公。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要分析。

    【3】本文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小说中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这一特征的?请结合文本从情节、手法、主题上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____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宋荣子已经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所以能认清物我,辨明荣辱,但庄子依然评价他“犹有未树也”。

    (2)《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连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赞美锦绣山河,人才辈出。

  • 9、默写。

    (1)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2)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4)朱弦已为佳人绝,___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5)_____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 明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表达出物是人非、无限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一箪食,一豆羹”,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________”,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如果“________ ”,即使是乞丐也因被轻视而不肯接受。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一句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此后,“燕然”常出现在边塞诗词中,比如“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 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 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 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 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 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 “庠”“序”二者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

    C. “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D. “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 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 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D. 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简丈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②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以“我眼中的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套作,有真情实 感,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