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栖息(qī) 长髯(rǎn) 瞻望(zhān)
B.霎时(shà) 扶掖(yè) 瘠薄 (jí)
C.克隆(kē) 主簿(bù) 酬酢(zuò)
D.揣摩(chuǎi) 繁衍(yǎn) 契机(qiè)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他写的《醉翁亭记》主要记叙了他被贬为滁州知州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形。
B.《故乡》选自《呐喊》,文章写的是鲁迅本人同少年闰土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同时也写出了故乡二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C.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D.雨果是法国积极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3、某同学在设置“经典常识”这个板块时,对文学文化常识做了以下归纳,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寒,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它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B.《春秋左氏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同时它也是一部散文巨著。
C.与“令”字有关的敬辞一般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呼对方的母亲,“令爱”称呼对方的儿子。
D.《屈原》是郭沫若先生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全剧分为五幕,写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4、环境特点对小说情节推进、人物形象塑造等往往有着重要作用,下面关于环境的品读、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选项 | 名著选段 | 赏析 |
A | 老者道:“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三藏道:“火焰山却在那边?可阻西去之路?”老者道:“西方却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选自《西游记》) | 以老者的话表明火焰山酷热难当,无法通行,也为唐僧师徒四人向罗刹女借芭蕉扇灭火的情节埋下伏笔。 |
B | 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选自《骆驼祥子》) |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暴雨倾盆的恶劣环境,渲染了压抑、恐怖的氛围,也表现出祥子拉车谋生的艰辛。 |
C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选自《朝花夕拾》) | 选段的环境描写不仅描绘写樱花盛开之“美”景,也可以正面衬托出赏花的清国留学生外貌不伦不类、动作扭捏做作的“丑”态。 |
D | 鹦鹉螺号周围海浪汹涌澎湃。浪潮翻滚着从东南涌向西北,以二点五海里的速度狂奔,扑向四处抛头露面的珊瑚礁,浪碎花飞……的确,我们的处境千钧一发,但鹦鹉螺号仿佛着了魔,竟然在怒气冲冲的暗礁群中游刃有余。 | 环境之险恶与船行之自如形成了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了尼摩船长操纵熟练、经验丰富的形象特点。 |
A.A
B.B
C.C
D.D
5、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片断,回答下列小题。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③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公卿之后 缀:跟随
B.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遗留,留下
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D.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访
【2】下面各句中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主人日再食。
B.四支僵劲不能动。
C.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D.今诸生学于太学。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写出作者求学的“勤且艰”。
B.本文通过多次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C.作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作者叙述经历,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6、阅读《水调歌头》,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丙辰中秋”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大醉”“兼怀子由”交代了__________。如果用“望月”两个字来概括词上片的内容,那么下片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为__________
【2】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他的观点有道理吗?请说出理由。
7、下面材料中小文的说法,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在他的QQ空间上写一一段话,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100字左右。
小文代表学校参加萧山区“成语听写大赛”,花了不少时间去准备,结果却在学校的选拔赛中落选,只能当一名替补队员。他在QQ空间发了一条消息:“花了这么多时间,才当个替补队员,有什么劲,我才不去呢。”
8、默写(共1小题)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背灼炎天光。
③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④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沁园春•雪》中描写雪后群山.高原壮观景象,化静为动的对偶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⑥《渔家傲》中抒发将士们既想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微波视觉传感:观察世界的“第二双眼”
由于可见光和红外线的波长较短。在雨雾烟尘等复杂环境中无法很好传播,导致光学视觉会像人类视觉一样无能为力,这时就需要波长更长的无线电波。无线电波中波长介于1毫米到1米之间的电磁波,被称为微波,主要用途为无线通信,如手机通信、Wi-Fi、蓝牙、雷达等。利用微波感知物理世界的技术,称为微波视觉技术,利用微波感知物理世界的检测装置,称为微波传感器。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摄像头、麦克风等传感器。分别利用光波和声波感知目标。然而光波传感器会受到光照条件和传播条件的限制,声波传感器会受到环境噪声和传播距离的限制,且会涉及用户隐私,属于侵犯式传感器,不适用于隐私敏感场景。
微波传感器,如雷达,具备传感距离远达数万米,穿透非金属遮挡物传播,不受光照、雨雾烟尘、噪声等影响,无隐私担忧,以及运动测量敏感度高,可以测量心跳振动等,已经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深空探测、交通监测、自动驾驶、无人机测高避障等领域广泛应用。
现有微波传感器受限于尺寸大、成本高和功能单一等问题,无法像光波传感器和声波传感器一样成为一种通用的传感器,集成在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中使用。目前,受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结合的启发。我国科研团队针对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座舱、公共场所传感等领域对集成化微波传感的强烈需求,已研发出小尺寸、低成本、多功能的微波视觉传感器,在具有与光波传感器接近的尺寸、成本基础上,还具备检测、定位跟踪、手势识别、姿态识别、呼吸心跳测量、身份识别等人体传感功能。
想象一下,当你在家里、办公室或驾驶途中,通过手势识别和姿态识别功能,可以与所有电子设备隔空交互,或者游戏交互;利用姿态识别和呼吸心跳测量功能,可以实时监测你和家人的生命状态,分析运动、睡眠和健康状况;利用人体定位跟踪、人体检测、身份识别等功能,可以实现不同电子设备的自动开启、关闭。并进行个性化服务。此外、还有侦测陌生人的安防检测、公共场所人群分析、异常行为检测,微波视觉传感器可以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材料二:
微波光子传感技术优缺点对比表
传感技术 | 优点 | 缺点 |
微波光子信号产生传感术 | 高传感精度,高测量速度(—kHz) | 传感范围受限,通常为单点传感 |
顿谱整形—波长时间映射传感技术 | 超高测量速度(数十亮赫兹) | 解调系统带宽要求高,成本较高 |
分布式/准分布式传感技术 | 可实现多点/分布式传感 | 传感单元器件参数需特殊设计 |
集成微波光子传感技术 | 小尺寸、高灵敏度、低成本、高稳定性 | 批量制备工艺尚不成熟(特制除外) |
材料三:
金亚秋院士力促我国微波遥感科研闯入世界前列
卫星遥感是金亚秋的研究领域。普通人可能对遥感所知不多。“遥”是指在远距离的平台(如卫星、飞机等)上,“感”是指该平台上的遥感仪器(如雷达辐射计等)“观测探测的信息感知”。雷达辐射计获得的电磁波散射和热辐射的观测数据与图像,可以反演重构观测目标的物理特性、种类、变化状态的定量和定性的信息感知。如大气温度湿度、降雨、海面风场、土壤湿度、植被生长、积雪厚度等。
金亚秋介绍,卫星遥感从可见光照相发展到红外辐射观测,再到全天时全天候的微波遥感。包括被动的微波遥感和主动的微波遥感。被动遥感是测量观测目标本身发出的微波热辐射;主动遥感通过雷达等发出电磁波,再接收观测目标的散射回波。通过这些观测得到的数据图像,根据物理机制再来推算观测目标的各类物理特征信息,如降雨强度、海风速度、树林高度,还有高分辨率条件下舰船的种类、车辆的种类等。遥感科学技术包括了电子技术、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等综合性科技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在遥感科技领域十分薄弱。金亚秋带领他的团队推动了卫星微波遥感的基础研究,并应用在中国微波遥感事业发展中。他在复杂自然环境目标电磁散射、辐射传输、计算电磁与空间微波遥感信息感知的研究,使得我国微波遥感的基础研究达到世界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前列。随着中国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风云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嫦娥”探月工程、目标识别等一系列中国走向科技强国标志性成果的背后,都有着金亚秋团队的贡献。
【1】阅读上述材料,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波视觉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人体运动时的健康状况。
B.微波传感器相对于光波和声波传感器优势明显,如雷达,具备传感距离远达数万米,穿透非金属遮挡物传播,不受任何自然条件的影响,无隐私担忧等。
C.我国科学家的卫星微波遥感的研究成就为风云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嫦娥”探月工程、目标识别等一系列中国走向科技强国标志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
D.卫星遥感从可见光照相发展到红外辐射观测,再到全天时全天候的微波遥感。通过观测可以获知降雨强度、海风速度、树林高度,还有车辆种类等。
【2】材料一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我市博物馆近期计划在重要展柜周边加强智能安防系统,应选购材料二(表)中的哪种传感技术支持的设备呢?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说说原因。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章开头作者列举三个“事实”,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淡化时代背景,表明文章为何而写。
B.摆出对方论据,展现敌方论据的漏洞。
C.通过否定论据,直接批驳敌方论点。
D.为后文驳斥敌方论证过程的错误作铺垫。
【2】对文中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总”,刻画了悲观论者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样子。
B.第②段“中国人”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为代表的部分中国人
C.第⑤段中的“中国人”指的是全部的中国人民,生动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
D.第⑨段中“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
【3】对文章内容及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接批驳贯穿全文,批驳全面深刻,十分有力。
B.第⑥段承上启下,反向立论,直接批驳对方论点
C.第⑨段是结论,照应题目,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答。
D.全文巧妙运用比喻、拟人、设问、对仗等修辞方法。
【4】对本文行文及语言特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用词精准,幽默性强 B.说理生动,有讽刺意
C.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D.巧用修辞,感染力足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提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美好品质的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1)“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打算开一家面包房。在母亲看来这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母亲呜咽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父亲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依然夹着那只琴盒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然后解释道“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突然想,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这是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赞成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上大学。”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一天晚上,父亲问我:“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我说有。“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200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确实母亲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前一天,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从后房出来一位老人,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最后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看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阅读全文,分别说说舅舅和母亲处理提琴的过程。
①“舅舅”:__________。
②“母亲”:__________。
【2】阅读文中画线语句,根据括号中的要求答题。
(1)“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请用第一人称写出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3】小说的第一段说:“它已成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提琴”象征着哪些美好的品质。(写出三点)。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12、世界的确是由那些杰出人物推进的,但世界又是靠许许多多平凡的人物撑起的。务农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世界奉献的是蔬菜和粮食;打工的人走南闯北、风餐露宿,为世界奉献的是繁荣和财富;行医的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世界奉献的是健康和平安;从教的人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为世界奉献的是知识和人才……这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他们用平凡撑起了世界。
请以“平凡中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