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多音字 | 形近字 | 人名 | 成语 |
①折(zhé)腰 ②折(shé)了本 ③折(zhé)腾 | ④妖娆 ⑤侥幸 ⑥百折不饶 | ⑦施耐庵(ān) ⑧温庭筠(jūn) ⑨吴敬梓(xīn) | ⑩段章取义 ⑪郑重其是 ⑫箪食壶浆 |
A.①④⑧⑫
B.②⑤⑦⑩
C.②④⑦⑫
D.③⑥⑨⑪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中国人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与日俱增。
B.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C.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他依旧一意孤行,永不言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量子科技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院士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的科学事业,他的丰功伟绩感动了每个中国人。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4、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原名蒋正涵,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B.《水浒传》通过众多草莽英雄的不同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主题的情节有:林冲雪夜上梁山、武松血溅鸳鸯楼等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D.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卷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3分)
⑴卷石以为底( )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⑶佁然不动(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面各项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 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 “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D.本文借景抒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体现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水调歌头·砧声送风急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①,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②。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③枕卧江流。
【注释】①醽醁(línglù):美酒名。②金瓯(ōu):盛酒器。③欹(qī):斜绮,斜靠。
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词词牌相同,都是“水调歌头”,题材也相同,都是中秋赏月。
B.【甲】词开篇先写望月的视觉,因之而“把酒问青天”,显示了词人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乙】词开篇先写秋之声的听觉,表达对晚来秋意的感受,以“不学宋玉解悲愁”表现出词人旷逸豪宕的襟怀。
D.两首词都表现了词人的“醉”,但醉得有别:【甲】词,词人“把酒”而“大醉”,有对宦途险恶的体验,而没有怀念手足的真情。【乙】词,词人“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体现的是词人开怀痛饮的忘我境界和超尘脱俗的襟怀。
7、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回答问题。
那轻,那pīng tíng,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连。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粱间ní nán,——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pīng tíng( ) ní nán( ) 鲜妍( ) 柔嫩( )
(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请写出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
8、“月”是古诗文中作者借以抒怀的常用意象。“①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借它表达复杂心境;“②_______,③_______”,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它传递深挚情谊;“而或长烟一空,④______”,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它抒发览胜之乐。
9、阅读《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一文,回答下题。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 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 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若是为梦想活着的。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近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结果,他们真的取得了成功。
⑥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⑦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动的势能--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⑧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我们: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选自《新时文· 触摸思想的力量》)
【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人永远拥有两个世界"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世界,下面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是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
B.人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更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
C.手中的世界是已经掌握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是未曾掌握的世界。
D.手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在和未来。
【2】下列四句名言,更适音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培根
B.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C.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D.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
【3】下而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想要走向心中的世界,“自信、忍耐力、才华”是需要具备的条件。
B.第⑤自然段画线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具体指的是“人生中会经历到的挫折、坎坷、
磨难”。
C.第⑦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具体而生动地证明“生活像一条河流奔腾不息”
是本段的论点。
D对第⑧段划线句的理解是“心中的世界绝不是虚幻飘渺的,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并不断
追求才能实现的目标,”
10、(题文)他走近窗边,看皓月当顶,疏星闪烁,寒天清廖如洗。啊!这太空多么平和,宇宙多么宁静!可是地面上黑暗正浓,人们不得不屈服在烈风的淫威下。他想起了许多往事……十多年前,在广州的小岛上那间小茅屋里,和母亲依偎在一起听珠江上的风雨声;以后在北京,在那些不安的夜晚,寒风传来远处的枪声和犬吠;他又联想到电影片上那些大水灾中的场面,作浪兴波,吹裂肌肤的烈风……就是这些暴烈的、凛冽的、冷酷的风,它带给人们多少灾难,多少痛苦!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他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首名诗,眼前浮现“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的老诗人形象。哦,多少年月,多少世纪,你这暴虐的风,无情的风!你摧残了多少幼芽,又伤害了多少善良的心灵!
凭借着这诗句,他脑海中浮现出一种旋律。开始他觉得是那悲天悯人的老诗人在唱,渐渐地觉得母亲也在唱,唱着一种他从来没有听过的激昂的调子。随着这曲调,风声好像也更加猛烈起来了,它拍打着门窗,撞击着墙壁,撕扯着电线,发出尖锐的吼叫和沉重的搏击声……他把这些现实界的音响捕捉了下来,借如木的簧管和坚实的钢琴,把那些声音化成了自己的语言,让它们作为一个女高音(自己母亲的形象)的伴奏。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悲痛,悲痛,夹杂着隐忍的积忿。诗人所倾吐的岂止是个人的感怀!不,这是多少历史年代、多少苦难人民的心声!这是祖国的叹息,这是民族的呻吟!……写下来,写下来,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那无涯的悲愤,那古往今来多少受难的人民的呼号!
【1】(小题1)给加点字注音。
积忿 (____) 悲天悯人(____)
【2】(小题2)文中提到的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 》。作者将这首诗 作为主人公创作的线索,以传记的 手法,揭示了冼星海艰辛的创作过程。
【3】(小题3)文中大量运用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4】(小题4)文中的风雨只是自然界的风雨吗?象征了什么?简要分析。
11、莫扎特的力量
①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纪念他。而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
②为什么莫扎特的乐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巴赫、贝多芬或是肖邦呢?美国一位研究癫痫病的神经科医师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研究表明,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③约翰·休斯认为,其奥妙在于莫扎特乐曲中旋律重复的独特方式。莫扎特乐曲中的旋律每20-30秒重复一次,这恰好与我们的脑电波及人体其他中枢社经系统的运行有着几乎一致的频率。于是,莫扎特乐曲中的节拍能够对癫痫病人大脑中不规则的电波起到纠正的效果。他接着解释说,癫痫病人在病情发作时是完全昏迷的。可见,莫扎特的乐曲对大脑有直接影响。
④莫扎特的乐曲可以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现象,是目前人们关注最多的。研究发现,智障儿童在聆听莫扎特乐曲10分钟后,可以在智力测验中拿到更多的分数。同样,反复并持续听到莫扎特某一段交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在其他环境中的老鼠快得多。
⑤此外,莫扎特的乐曲也能够对孤僻症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麦乐佳顿的女儿是个孤僻症患难与共者,医生对她彩了音乐疗法。她接受治疗时使用的耳机是经过改装过的,这种耳机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震动头部骨骼的方式传导乐曲。莫扎特的乐曲会给患者的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这样,借助音乐的力量,改善了患者与别人交流的能力。麦乐佳顿起初对此种疗法有所怀疑,但是现在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⑥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正在为一幅作品的创作而烦恼时,突然失去灵感,完全无法使用蓝绿两色。她也接受了音乐治疗,取得了很大疗效,蓝绿两色又一次地回到了她的画板上。后来她说,莫扎特乐曲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了。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她感叹:“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
【1】文章第①段中说“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这里的“神奇疗效”
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此种疗法”具体指什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别说明了什么。
①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②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
【4】文章第⑥段,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说: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对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12、请以“这不是 ”(任选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中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命、校名、地名。